在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中,黄炎培是毛泽东所钦佩的人物之一。这是因为1945年二人的一次对话引起的。
黄炎培,字任之,江苏川沙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战爆发后,黄以社会贤达身份被推选为由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和社会贤达组成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负责抗战募捐。黄炎培与共产党人开始了广泛的接触。
1945年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为推动国共两党团结,从速恢复和谈,应中共和毛泽东之邀访问了延安。黄炎培当时已近70岁。而毛泽东为正当气盛的“知天命”之年。
7月中旬的一天,在延安枣园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六名来访者。交谈中,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 黄炎培笑了笑,诚恳地说:既然主席动问,就请恕我直言了。毛泽东说: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共产党人也是不耻下问的,更何况黄老先生是我们的贵客,我毛泽东理该当面请教哩!(邸延生:《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710页)
黄炎培坦言道: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来了……
黄炎培见毛泽东听得专心致志,便继续说: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知道他指共产党人如今昌盛,那么得天下后是否依然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像国民党一样腐败呢?
毛泽东想了想,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关于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率的问题,既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个高深而富有远见的问题。
毛泽东虽然回答了黄炎培的问题,但他仍时时感到这一问题中所包含的那种永恒的命题的博大和精深,他不能不从内心里暗暗钦佩黄炎培的学知和教养。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