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六章很短,但是提出一个影响久远的命题: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即使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后世遂把孔子的话演化为成语“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立刻积极主动地去做,不推诿给别人。
毛泽东对孔子这句名言是在延安时期的一次即席讲话中引用的。1942年,毛泽东为办好《解放日报》第四版副刊,与副刊主编舒群反复商讨,拟订了一份征稿人名单,亲笔抄录。随后由中央办公厅按名单发出了通知,请大家参加毛泽东的“枣园之宴”。开宴那天,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继入席。毛泽东站起来即席致词:
……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在枣园摆宴,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赴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贾思楠编:《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9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发展壮大,中共中央急需主办一大型日报,以加强对各地的宣传和工作指导。 1941年春,中央政治局决定创办《解放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创办《解放日报》的通知。通知指出: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全国宣达。
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工作非常关心,倾注了大量心血。创办时,由毛泽东题写报名并撰写发刊词,阐明了报纸创刊的宗旨和任务。毛泽东经常亲自动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改稿,许多具体工作他都亲自安排、具体指导。毛泽东还审阅和修改过许多《解放日报》拟发的重要文章。
有一段时间,人们忙于整风学习和生产劳动,写稿的人少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发生“稿荒”。毛泽东亲自出面为报纸约稿。原来“文艺”副刊栏目由丁玲负责主编,1942年3月她被调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后,副刊的重担就落在舒群身上。舒群向社长博古反映,说他是搞文艺写作的,不大懂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而且副刊又要配合整风,任务太重,不能胜任。毛泽东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引起他的关注。他直接找舒群谈话,鼓励舒群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努力做到点面结合。
毛泽东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又具体帮助解决报纸副刊缺稿的问题。经与舒群商量,拟定《〈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毛泽东直接点名提出请柯仲平、范文澜、邓发、彭真、冯文彬、艾思奇、陈伯达、周扬、蔡畅、吴玉章等16位同志向副刊提供稿件,还规定每人每月征稿任务量,并要求对征集的稿件要从思想内容到文字润色等全面把好关。
特为办报一事,毛泽东在枣园摆下两桌酒席,宴请这16位同志。人到齐了,毛泽东起身,在宣读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后,即席讲话中引用《论语》“当仁不让”一语,希望大家有求必应,全力以赴。毛泽东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严肃而生动,与会者无不感动,接着他热情洋溢地向大家敬酒。这次枣园之宴对《解放日报》副刊稿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全党共同支持办好《解放日报》也收到良好效果。
《解放日报》从1941年创刊,至1947年终刊。历时近6年。这一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作者“当仁不让”,踊跃投稿,报纸坚持出版,不断改进,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出色地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