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第一章载孔子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指远方部族,一说指边远夷狄之人。既来之,则安之:指内修文德以使远人归服,施恩惠以使来者安存。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养民也惠”的“德政”和“惠民”政策,认为王者只要内修仁德,以道德教化,就会使远方之民乐于归附。远人既已归附,又须施以恩惠,以使来者安居乐业。
“既来之,则安之”是孔子对冉求说的一段话。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现在引申为: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坦然地去面对所发生的事情。
毛泽东引用孔子这句话是在延安时期致王观澜的信中。王观澜的爱人徐明清,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写有回忆文章《毛主席对王观澜的教导和关怀》一文,其中记述了1941年12月16日,毛泽东到延安中央医院看望王观澜后,又致信病中的王观澜说: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做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缅怀毛泽东》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页)
王观澜,1906年出生在浙江临海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是新华通讯社前身红中社的第一任负责人,是《红色中华》的第一任总编辑。
红军到达陕北后,王观澜因长征途中患肠胃病埋下了病根,身体一直很虚弱,再加工作繁忙,过度操劳,经常犯病。爱人徐明清多次劝他住院好好治疗一下,可王观澜总说“一点小病用不着如此麻烦”,不顾病情不断加重,仍坚持工作。徐明清见状焦急万分,担心他虚弱的身体会彻底被拖垮,无奈中只好向毛泽东求援。
毛泽东把王观澜叫去,看到他身体这般虚弱,十分关切地说:做事要分轻重缓急,懒人要学勤快,勤快人要学巧干。毛泽东的话,使他十分感动,工作更加积极努力。中共七大之前,王观澜曾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是“托派”,毛泽东亲自出面干预,认为王观澜经过他十年的亲自考验,这个同志如果不是好同志,党内就没有好同志了。王观澜被选为七大代表。但不久,因肠胃病与严重神经衰弱症住进了医院。
毛泽东很快知道了。一天早晨,他与傅连暲大夫走了很远的山路,从杨家岭来到中央医院特意看望王观澜。王观澜说:“已经几天不能睡觉了。”毛泽东亲切地安慰说:不要着急,我在长征以前也常失眠,长征天天走路把我的病治好了。你病好后,要多走路,多作体力活动,身体就会好起来的。毛泽东还嘱咐医院领导要精心治疗,劝慰徐明清要放宽心。
毛泽东探望重病中的王观澜后,仍惦念着他的病情。于12月16日又亲笔给他写了信,并引用孔子“既来之,则安之”的话,劝慰王观澜安心养病,既然病已这样,就不要着急。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急也无用,因为急是急不好的。毛泽东还说,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毛泽东的话鼓舞了王观澜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使之最终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重新投入工作。
毛泽东是在“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坦然地去面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引申意义上,使用孔子“既来之,则安之”一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