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

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一再被指责、被批判是凭着《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指挥作战,迫于压力,受到刺激,也是出于要搞清问题,为自己辩白,“讨个公道说法”,“没有看过”《孙子兵法》的毛泽东,才从红军走过的县城“找到《孙子兵法》来看”!正是因为有过“找到《孙子兵法》来看”的事实,所以有的回忆录就提到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

毛泽东读《孙子》“错误”中,有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澄清:毛泽东说他“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可他在实际军事活动、组织指挥战争中却引用过《孙子》的一些名言,“左”倾领导者又言之凿凿说他“凭着”《孙子兵法》“指挥作战”,这二者岂不矛盾,岂不犯逻辑上的错误。这个问题是要掰扯清楚的。

一方面,毛泽东“当时没有看过”《孙子兵法》是事实。从井冈山到瑞金根据地(1927年—1934年),都处于战争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红军不是钻山沟,就是驻农村,想找到像《孙子兵法》这样的古代兵书很难。在旧时代,《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五经”这样进入儿童启蒙领域的书,可以随时见到,随时找到,而被视为“秘籍”的《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刻印的极少,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农村山乡就更难见到。所以,毛泽东说“当时”他只“看到”《三国演义》,“没有看到”《孙子兵法》,倒是实情。现在关于毛泽东的许多回忆材料,都提到那时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故事,但几乎查不到毛泽东读过《孙子兵法》的记载,也是毛泽东当时还“没有看过”《孙子兵法》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

另一方面,毛泽东在组织指挥革命战争时,偶尔引用过《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一些警句,也是事实。前两篇文章已经叙述到,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听国文老师袁仲谦讲过魏源《孙子集注序》,在湖南一师他有接触过《孙子兵法》的多条线索可供考察,他在文章中化用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的词句。在中央苏区遭受打击前,他与懂《孙子兵法》的刘伯承,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朱德、陈毅,黄埔军校出来的王尔琢、林彪等高级将领共任军职,苏区也出版各种报刊书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能力极强的毛泽东熟记和运用《孙子兵法》中若干已经被成语化了的格言名句,完全是可能的,是可以理解的。

还要明了一点:1932年宁都会议彻底夺了毛泽东军事指挥权。因为一再被指责、被批判是凭着《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指挥作战,迫于压力,受到刺激,也是出于要搞清问题,为自己辩白,“讨个公道说法”,“没有看过”《孙子兵法》的毛泽东,才从红军走过的县城“找到《孙子兵法》来看”!

正是因为有过“找到《孙子兵法》来看”的事实,所以有的回忆录就提到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

“左”倾教条主义者诬蔑毛泽东同志不懂战争,歪曲说他是从《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上学来的战法。毛泽东说:是的,我不懂他们那种蠢猪式的打仗方法;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也看过不少关于外国战争的书,但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吴黎平:《永远铭记毛主席关于战斗的唯物主义的教导——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学习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133页)

在革命斗争最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利用一切空闲,除研读马列之外,对《孙子兵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曾对吴黎平同志说:“我确实读过《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有重要的一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点说得很好。”(吴黎平:《在党的历史的紧急关头——关于遵义会议之前的片断回忆》,《中共六十年纪念文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17页)

吴黎平是1932年10月从上海出狱后,经地下交通线秘密到达中央苏区瑞金的。他先到红军学校做政治工作。1933年春天被调到中央工农政府做经济工作,当时毛泽东是中央工农政府主席,两人交往的机会多起来。此时,正是毛泽东被夺权架空“靠边站”的时候,约在他从漳州等地“找书看”(包括找《孙子兵法》)近一年时间左右。毛泽东与吴黎平谈“我确实读过《孙子兵法》”只能是1933年春天以后发生的事情。这也验证了本文第三节把毛泽东首次认真阅读《孙子兵法》文本的时间,上限确定在1932年4月,下限确定在1934年9月长征以前,是有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