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事视事古文意思

用事视事古文意思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文選》亦誤作陶唐。次段論才學與用事類之關係。末段舉魏晉辭人用事類之謬誤。援古事以證今情之類,約有四端:一曰直用,二曰渾用,三曰綜合,四曰假設。惟驚鸞冶袖,及陳王玉佩,已同成辭,非純屬古事。上三文引用成辭,略加改易。又有但摘取一字者,如梁武帝《申飭選人表》:用“後門以過立試吏”,及“八元立年”等語,摘《論語》“三十而立”之“立”,即以作三十歲用。略舉數條以見例,其他類此者尚多。

【校字】

《百官》。

舊校“百原作六”。按胡廣補揚崔《官箴》,合稱《百官箴》,舍人或用後起之名也。

奏陶唐之舞。

“陶唐”乃“陰康”之誤,《史記·相如傳》同,師古注曰:“陶唐當爲陰康,傳寫字誤耳。”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三十四曰:“人表有陰康氏”,《吕氏春秋》“陰康作舞”。按梁説是也。今《文選》亦誤作陶唐。

曹仁之謬高唐。

范文瀾注引《文選》陳琳《爲曹洪與魏文帝書》:“蓋聞過高唐者,效王豹之謳。”李善注引《孟子》淳于髡曰:“緜駒處高唐,而齊右善歌”,謂“仁”當作“洪”。然實陳代曹作,彦和未加分别。

【釋義】

此篇分三段。首段舉證以見義例。中分三節:初釋事類在文章之功用,次舉經以見二例,中包三層:一舉《易經》用古事之例,二舉《書經》用成辭之例,三略示爲文亦貴多識前言往行之故,末舉兩漢辭人用事用辭之習尚以見例。次段論才學與用事類之關係。中分三節:初統論文章之美,才學兼資,次論聞見宜博洽,其要在學以贍才,末論採擇貴精覈,其要在才以運學。末段舉魏晉辭人用事類之謬誤。中分四節:初陳思用辭之謬,中包二層:一如用事則爲失實,二如用辭則爲不審;次陸機用事不精之謬,三曹洪用事失實之謬,四設譬明用事類貴有匠心,以結全篇。

文家用典,亦修辭之一法。用典之要,不出以少字明多意。其大别有二:一用古事,二用成辭。用古事者,援古事以證今情也;用成辭者,引彼語以明此義也。援古事以證今情之類,約有四端:一曰直用,二曰渾用,三曰綜合,四曰假設。今各舉例如下:

一、直用。或曰明用。

如庾信《哀江南賦》:“馬武無預於甲兵,馮唐不論於將帥。”

倪璠《注》曰:“按武帝天監後,每舉兵侵魏。及魏分東西,東魏通和而西魏邊警無聞,是以莫見兵革也。”《後漢書》曰:“光武時,馬武上言欲擊匈奴,帝不許,自是諸將莫敢言兵事。”《漢書·匈奴傳贊》曰:“文帝中年,聚天下精兵於廣武,顧問馮唐,與論將帥。”此二句皆言梁武帝廢弛武備,上句用馬武事,正合;下句用馮唐,與事不符,故曰不論。即此可見用事之法,貴能點化也。

二、渾用。或曰暗用。

同前:“宰衡以干戈爲兒戲,鱂紳以清談爲廟略。”

此二句驟視之如未用事,實則上句暗用《漢書·周亞夫傳》:“文帝曰:‘向者棘門、霸上,如兒戲耳。’”下句暗用《晉書·王衍傳》:“衍死自悔曰:‘向若不祖尚浮虚,勠力以匡天下,猶不至今日。’”用此二事者,以譏朱异翫寇誤國,致召侯景之亂也。渾用之法,雖暗有故事,而文中渾化之使不著跡也。然如此用兒戲、清談,仍可使人知其旨意,故非晦昧。

三、綜合。

陸機《演連珠》:“是以淫風大行,貞女蒙冶容之悔;淳化殷流,盜跖挾曾史之情。”

此文上句虚,下句實,乃以實對虚之法。下句以盜跖與曾參、史魚綜合用之,以見德化流行,感人最力,故惡習潛移,同於善類也。

顔延之《陶徵士誄》:“灌畦鬻蔬,爲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

此文上句共用三事:一於陵子爲人灌園。二潘岳《閒居賦》:“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三《公羊傳》:齊大夫陳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下句共用二事:一《穀梁傳》:“寧喜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二《莊子》:“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此即後世詩人一句之中兼用數事之始也。

徐陵《玉臺新詠序》:“驚鸞冶袖,時飄韓掾之香;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

此文上句合袁宏賦“舞迴鸞以紆袖”,及《世説》韓壽偷香事爲一。下句合《西京雜記》趙飛燕弟合德上織成裾事,及陳思《洛神賦》“解玉佩以要之”爲一,以極形其豔冶。惟驚鸞冶袖,及陳王玉佩,已同成辭,非純屬古事。此類又爲綜合事辭而用之者。

四、假設。

謝莊《月賦》:“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又曰:“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邱樊。’”

庾信《枯樹賦》:“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内知名,世異時移,出爲東陽太守。”又曰:“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摇落,悽愴江潭。’”

此乃賦家假設以發端之辭,相如之子虚烏有也。此類雖非用古事,然如庾信《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問葛洪之藥性,訪京房之卜林。”意亦同此,而仍不失援古證今之義。則假設古事,亦可謂爲用典矣。

用成辭以明今義之類,亦約分四項:一曰全句,二曰櫽括,三曰引證,四曰借字。

一、全句。

班固《封燕然山銘》:“納於大麓,維清緝熙。”

上句用《書》,下句用《詩》,一字不易,幾同集句。

潘岳《揚荆州誄》:“鳥則擇木,臣亦簡君。”

宋武帝《與臧燾敕》:“獨習寡悟,義著《周典》。”

沈約《爲武帝與謝朏敕》:“不降其身,不屈其志。”

上三文引用成辭,略加改易。殆爲直用全語,嫌於集句,故小變耳。“鳥則擇木”,用《左傳》載仲尼之言。“臣亦簡君”,用《家語》記孔子之語,但易擇爲簡。“獨習寡悟”,用《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易學爲習,易聞爲悟。“不降其身,不屈其志”,用《論語》“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易辱爲屈,又以身志互易。

二、櫽括。

陸機《演連珠》:“臣聞絃有常音,故曲終則改;鏡無留影,故觸形則照。”

上句用《文子》:“事猶琴瑟,終必改調。”下句用《淮南子》:“鏡不設形,故能形也。”

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二句皆用《荀子》:“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之意。此類用法,韻文最多,大抵原辭不便屬對,故全用其意,而略約其辭以爲之也。原辭或出一書者,如此文是;或出二書者,如前條是;隨文取便,初無定程。

三、引證。

劉孝標《辨命論》:“《詩》云:‘風雨如晦,鷄鳴不已。’故善人爲善,焉有息哉。”

此明引成辭,以證爲善不息也。

同前:“且于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

此渾引成辭,以證善惡有徵,貴能自強不息也。于公事見《漢書·于定國傳》,嚴母事見《酷吏·嚴延年傳》。

四、借字。

班固《東都賦》:“是以四海之内,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如林”二字出《書》“受率其旅若林”,“盈門”二字出《詩》“爛其盈門”,此但用其字面也。

沈約《齊安陸昭王碑》:“起予聖懷,發言中旨。”

“起予”二字,出《論語》:“起予者,商也。”孔子謂子夏能起發己意也。此但摘用二字,言其能起聖懷,不屬己言。借字之風,宋齊以後彌盛。“孔懷”以代兄弟,已見譏於顔氏。此外如任昉《爲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用“道被如仁”,傅亮《爲宋公修張良廟教》,用“冠德如仁”,皆摘《論語》“如其仁如其仁”,以暗切管仲。傅《教》中又有“照隣殆庶”,用《易·大傳》:“顔氏之子,其殆庶乎。”即以作顔子用。任昉《爲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用“遠惟則哲,在帝猶難”,摘《書》“知人則哲”,而裁去知人二字,即以作知人用。任昉《爲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用“功參微管”,摘《論語》“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袵矣”,而裁去仲字,加綴微字,即以作管仲用。按《後漢書》明帝永平八年,《日食詔》:“飛蓬隨風,微子所歎。”章懷《注》引《管子》曰:“無儀法程式,飛摇而無所定,謂之飛蓬。飛蓬之間,明主不聽。此言微子,未詳。”沈濤曰:“微子本作微管,六朝人每以管仲爲微管。”如沈説,則後漢時已然矣。

又有但摘取一字者,如梁武帝《申飭選人表》:用“後門以過立試吏”,及“八元立年”等語,摘《論語》“三十而立”之“立”,即以作三十歲用。略舉數條以見例,其他類此者尚多。大抵以全用成語,嫌於鈔書,有同集句,故初則略易數字,繼則僅摘字面;摘字再變,遂成詭異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