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族的起源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地区名“室韦”ꎮ6世纪室韦内部分化出很多部落其中一支被称为蒙兀室韦目前大部分人认为蒙兀室韦是蒙古族的起源
9世纪蒙兀室韦离开了额济纳河来到鄂嫩河河源的肯特山一带驻牧12世纪以后蒙兀室韦逐渐发展壮大内部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这些分支各有名号室韦的名称也逐渐消失被蒙古诸多的部落名称代替
肯特山一带的蒙古部落最初包括两个大的集团即迭儿勒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迭儿勒勤蒙古指一般蒙古人尼伦蒙古则指纯洁出身的蒙古人直译就是出身贞洁之腰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世祖母阿兰豁阿其丈夫死后所生的三个儿子所从属的氏族就是尼伦蒙古由于这三个儿子是感受到“日月的光明”进入她肚子里才受孕的阿兰豁阿说这三个儿子“显是天的儿子不可比作凡人以后他们将要做帝王的”成吉思汗的家族属于尼伦蒙古从属的部落是乞颜部氏族是孛儿只斤氏尼伦蒙古与迭儿勒勤蒙古通称“也克蒙古”(“一切蒙古”的意思)成吉思汗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蒙古帝国
(二)蒙古帝国的形成
成吉思汗在蒙古民族、蒙古帝国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他出生的那个时代草原上部落林立血族复仇和争霸称雄的战争连年不断当时主要有克烈等五大部落
铁木真9岁时其父被塔塔尔人所杀过去服从他父亲的族人都离开了他们铁木真家里只剩下一个家仆家产几乎被洗劫一空余下的仅有九匹马他的母亲靠拾果子、挖野菜养活自己的儿子们铁木真兄弟稍长经常在河边捕鱼正是这样的艰苦条件造就了铁木真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
窝阔台即大汗位后继续扩张蒙古帝国的版图1231年窝阔台汗亲率蒙古军攻金1234年金朝灭亡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都置于蒙古汗国统治之下
1239年窝阔台次子阔端派兵进入吐蕃地区1247年蒙古、吐蕃双方议定了吐蕃归附蒙古的条件吐蕃各僧首领接受蒙古的官职承认吐蕃是蒙古藩属1253年忽必烈和兀良哈台攻克吐蕃吐蕃民众归附
蒙宋战争在1234年就揭开了序幕1257年蒙哥大汗亲率蒙古军大举南攻但沿途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1259年蒙哥汗在攻打合州时中矢身亡
窝阔台汗和蒙哥汗时期蒙古军还进行了两次西征分别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于1236—1242年率领的西征也被称为“长子军西征”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旭烈兀在1253—1259年率领的西征
1236年拔都西征后疆域西到今多瑙河下游东到额尔齐斯河南达高加索北抵俄罗斯保加尔地区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建立了“四大汗国”:一是钦察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二是窝阔台汗国后来窝阔台之孙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失败后于1310年左右
并入了察合台汗国三是察合台汗国最初仅有西辽旧地合并窝阔台汗国之后疆域逐渐兼有天山南北及阿姆河以东地带四是伊尔汗国原为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的封地1253年他率军进行第三次西征后1258年攻占巴格达遂建立汗国
(三)元朝的兴亡
蒙哥过世后因汗位继承问题内部发生矛盾攻宋战争暂时停止最后由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
虽然元朝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其建立之初就存有隐患如民族矛盾元朝将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蒙古以外西北、西域人)、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大理、高丽人)、南人(南宋境内的各族人)政治腐败宫廷贵族挥霍浪费十分惊人他们的腐化很快影响到军队和各地官吏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也矛盾重重
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368年以朱元璋为首的武装力量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市)建立明朝并于同年攻克大都改名北平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被迫北迁上都这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了虽然仍自称“大元”或“大蒙古”但是已经从统一的多民族的统治王朝变成了单一民族的游牧政权史称这一历史阶段为“北元”
(四)北元时期的蒙古族
北元从元惠帝至林丹汗共传了23位大汗1635年亡于后金几乎与明朝相始终
明初的20年间北元和明朝曾发生多次战争此时北元的势力已经衰落明军攻占了不少地方辽东、漠南蒙古、甘肃和哈密地区均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北元的势力范围退至西起克鲁伦河上游东至兴安岭南及西拉木伦河北到鄂嫩河一带
1388年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当时的蒙古大汗买的里八剌兵败逃亡被杀从此北元部众离散蒙古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这些即位的大汗虽然将统治中心设在哈拉和林但是在自己的领地另设汗廷未能建立固定的统治中心不能实行有效的统治各个派系都有自己的拥护者、军队汗权名存实亡蒙古大部分地区陷入了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的状态
当时雄踞大漠南北的主要有兀良哈三卫、瓦剌、鞑靼三部鞑靼居住在西部蒙古高原瓦剌居住于今蒙古国西部兀良哈三卫(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则居于邻近明边此时明朝对和蒙古接触的北部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并采取积极的对蒙政策
1418年瓦剌部太师脱欢统一了瓦剌并不断加强瓦剌的实力1439年脱欢子也先继太师位依靠强大的武力控制了西北诸卫征服了兀良哈三卫占据了东起兀良哈、西至天山南北的广阔地区之后不断向东南扩张侵犯明边1449年7月也先发动了对明的战争明英宗仓促决定出征行至大同镇时得知大同守军被也先击败军心动摇英宗立即率军南返行至土木堡(河北怀来)驻营当晚也先的轻骑2万追至明军全军覆灭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最后双方议和送英宗回京师双方恢复了正常的互市关系当时内蒙古地区尽属瓦剌势力范围1454年由于内讧也先战败被杀瓦剌部退至天山以北势力衰落分为四部: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总其名为厄鲁特蒙古
鞑靼为蒙古本支除多次与瓦剌部争战外其内部各领主间为争夺汗位也争战不断
1480年巴图孟克被推举为可汗———达延汗达延汗即位后便开始平定诸部消除割据重新恢复了汗权控制了蒙古各部蒙古草原重新获得统一
达延汗死后各部又先后分裂察哈尔部的领主虽然世袭蒙古汗位并号称为蒙古各部的首领但右翼3万户的领主不接受他的约束他们也自称“汗”所以蒙古可汗实际上仅仅是蒙古地区几个可汗中的察哈尔汗
到了16世纪中叶在蒙古各封建领主中以土默特部领主阿拉坦汗的势力最强大他把右翼蒙古各部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于1552—1573年与鄂尔多斯济农合力攻取了西海(青海)以及今天河西走廊中部并进兵西藏将藏传佛教由西藏经青海传入蒙古地区
阿拉坦汗死后内蒙古地区又重新爆发了纷争1603年汗位传至林丹汗他先后亲征科尔沁部、内喀尔诸部继而攻破右翼喀喇沁、土默特诸部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但是此时蒙古的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并建国史称“后金”为了战胜明朝对漠南蒙古各部采取了拉拢和征服政策科尔沁等部先后归附了后金对林丹汗造成了很大威胁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加快了征服蒙古各部的步伐他三征林丹汗1634年夏林丹汗西撤至青海大草滩因病去世1635年林丹之子额哲被后金多尔衮俘获后被封为察哈尔亲王并娶了后金皇女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大小领主齐聚盛京(今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为“清”
(五)清朝时期的蒙古族
漠南蒙古归附清朝后漠北喀尔喀蒙古三汗先后与清朝遣使通好但是清朝对它们的控制还是很薄弱的1691年决定各部及科尔沁等四十九旗王公贵族会盟于多伦诺尔(今锡林郭勒多伦县)决定正式归附清朝
清朝十分重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在中央理藩院管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并将陆续颁布的有关蒙古的法令汇编成«理藩院则例»作为处理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事务的法律依据在地方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实行盟旗制度将漠南蒙古二十四部编为六个盟、四十九个旗漠北喀尔喀蒙古则在原来四部基础上建盟编为四个盟、八十四个旗所以原来各部的汗也就成了盟长按照清代的制度旗是基本行政单位旗设札萨克由理藩院官员从各盟札萨克及闲散王公中挑选由皇帝任命若干邻近的旗每三年会盟一次由旗札萨克中选任的盟长主持清廷则派遣钦差大臣或理藩院官员出席审查各旗人丁检阅旗兵清朝在蒙古地区还派驻将军、都统、大臣进行直接管辖1675年由在京蒙古都统辖察哈尔八旗1693年清朝派将军驻归化城1737年又置绥远将军、归化城都统1743年设呼伦贝尔副都统将军、都统、大臣辖区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北方地区城镇的兴起归化城和绥远城成为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
清朝为加强对北疆的统治在边境地区遍设卡伦、哨所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内蒙古地区有五个驿站:喜峰口驿站、古北口驿站、独石口驿站、张家口驿站和杀虎口驿站驿站的广泛建立把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为北部边疆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清朝为有效地控制蒙古地区还通过联姻方法使满蒙贵族结成政治联盟因此科尔沁、外喀尔喀等部顺利归附了清朝促进了清对蒙古其他各部的统一清给蒙古王公以优厚待遇规定蒙古王公贵族定期入京朝觐加强了蒙满贵族的共同利益关系扩大了清朝在蒙古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清朝还利用藏传佛教加强对蒙古地区宗教信仰的控制对藏传佛教采取积极扶植的政策大量兴建寺庙鼓励蒙古人当喇嘛清朝的宗教政策一方面促进了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蒙古人的反抗和斗争意志
清朝厉行封禁政策一方面保护了蒙古牧民的牧场范围保证了牧业生产的稳定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蒙古地区牧民同中原汉族的交往接触同时又制约了蒙古各部之间的不断往来交流从而达到分散蒙古力量的目的
从清初至鸦片战争之前的200年间蒙古地区由于封建割据的消除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社会经济取得多方面稳定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后期蒙古族人民也开展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如1863年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老人会”起义、白凌阿和弥勒僧格等领导的反清起义1841年两江总督裕谦(蒙古镶黄旗人)在浙江定海抗击英国侵略军英勇战斗壮烈捐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坚守大沽口给英法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许多人英勇献身
20世纪初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反清思想传播到了内蒙古地区辛亥革命前夕在同盟会和革命形势日益发展的影响下内蒙古的蒙古族青年学生到全国大城市和留学日本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也逐渐倾向革命走上民主觉醒的道路
(六)民国时期的蒙古族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
从1923年下半年开始中共北方区党组织以北京蒙藏学校为据点在蒙古族青年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干部多松年、李裕智、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蒙古族先进分子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中内蒙古地区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掀起了打土豪、抗捐税的斗争1927年在归绥爆发了“孤魂坛事件”革命群众迫使绥远都统接受提出的全部条件取得了的斗争胜利与此同时牧民们的斗争风暴也席卷了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席尼喇嘛领导的乌审旗“独贵龙”运动波及整个鄂尔多斯高原一度摧垮了乌审旗反动政权粉碎了陕北军阀井岳秀长达两年之久的军事围剿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树起了一面革命红旗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呼伦贝尔、哲理木、卓索图、昭乌达等盟首先沦陷之后日本侵略军又不断向内蒙古西部进攻侵占了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河套地区以外的内蒙古西部的大片领土成立了傀儡“蒙疆政府”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
1936年1月百灵庙蒙政会的蒙古族官兵毅然举行军事暴动奋起抗日1936年8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发动了著名的百灵庙、红格尔图、西拉木伦河和五原战役接连打败日伪军的联合进攻取得了绥西抗日大捷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蒙汉联合抗日”的正确主张在伊克昭盟提出了“平民和王公团结一致抗日”和“一切服从抗日”的口号推动了内蒙古各界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5年4月内蒙古各族人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日寇展开全面进攻ꎮ8月10日朱德总司令向八路军发布进军命令绥蒙军区部队配合八路军主力迅速解放了集宁、丰镇、凉城、和林、清水河、陶林、武川、卓资山等县及绥蒙广大地区接着八路军主力又向盘踞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日军发动进攻在苏蒙联军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锡林郭勒、察哈尔、昭乌达、哲理木和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区ꎮ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历14年的浴血奋战内蒙古终于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