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2〕,沛丰邑中阳里人〔3〕,姓刘氏,字季〔4〕。父曰太公,母曰刘媪〔5〕。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6〕,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7〕。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凖而龙颜〔8〕,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9〕。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10〕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11〕,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12〕贳酒〔13〕,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14〕留饮,酒雠数倍〔15〕。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16〕。
(中略)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17〕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18〕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19〕,夜径泽中〔20〕,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21〕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22〕。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23〕之。高祖即自疑,亡匿〔24〕,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25〕,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26〕。祠黄帝,祭蚩尤〔27〕于沛庭,而衅〔28〕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史记〔29〕·高祖本纪》)
【注释】
〔1〕神话作为共同体的第一叙事,并不一定要代代相传,也可以通过某种强大的外力注入一个新生叙事特定的价值,并通过强力保证这一价值获得认可和践行。比如,高祖神话就是经典的帝王神话,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该神话是诠释叙事通过赋义获得第一叙事地位的典型样板,这段神话和以往的神话都有所不同。
第一,高祖的出生是典型的感生神话,和本书所选的《生民》《玄鸟》不同之处在于,《诗经》中的神话主要是族源神话,是一个族群的普遍信仰,它并不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力的介入获得可信性,而是通过对祖先诞生或功业的追溯,自然获得全民的普遍认同。而高祖出生的神话则是后来补作的感生神话,是在高祖获取政权后的仿作,它并不属于某个文化族群,并没有全民普遍的认同,而是通过政治权力赋予其合法性,从范围很小的一姓提升为共同体的神圣叙事。
第二,高祖斩蛇神话也显然不同于以往的天命神话,这里“天德”的观念大大淡化了,而更多地充满了对怪异的畏惧,甚至可以说迷信、宗教的成分大大增加了。这里值得注意的信息是,高祖代秦和三代革命有个本质不同,三代革命是贵族政治之间力量消长的结果,其开国之君都是世禄之主,因此他们可以共享一套神学话语,都有利用天德神话的权力。而刘邦代秦是平民发迹的模式,因此更多地依赖于民间信仰,故而其斩蛇叙事更多了几分朴野性质,其叙事的核心不再放在德行如何这方面,而在于通过强化怪异使诸人有所畏惧。
第三,“天子气”的观念对后世影响很深,这也是民间数术被正史记载,而后逐渐成为官方意识的一个案例。
〔2〕高祖:名邦。古本无此谥,因其功勋卓著,故其继位者给他特上谥号为高祖。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3〕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沛县。
〔4〕字季:《索隐》引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5〕刘媪(ǎo袄):对老年妇女的称呼。《集解》引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汉代感生神话的既定模式,君主的出生都有神奇的遭遇。因此皇妣也往往充满神异色彩。关于刘媪的神异,《正义》搜罗了以下几种说法。一、《帝王世纪》:“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后吞之,生高祖。”二、《陈留风俗传》:“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曰昭灵夫人。”不过颜师古驳斥之,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因此,这类神话总是处在争议之中。
〔6〕大泽之陂:大泽旁边。陂(bēi杯),水边。
〔7〕则见蛟龙于其上:蛟龙,有鳞的龙为蛟龙。《索隐》引《诗含神雾》:“赤龙感女媪,刘季兴。”
〔8〕隆凖而龙颜:高高的鼻梁,而颜容似龙。隆,高也。凖,鼻。文颖曰:“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9〕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是古人阴阳五行观念的反映。《正义》曰:“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也。”
〔10〕豁如:豁达大度。
〔11〕亭长: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村长。《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
〔12〕武负:即武妇。负,通“妇”。
〔13〕贳酒:赊酒。贳(shì世),赊欠。
〔14〕酤:打酒。酤(gū姑),本指一夜酿成的酒,后来引申为卖酒或买酒。
〔15〕酒雠数倍: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集解》引如淳曰:“雠亦售。”就是说,高祖酒量甚大,每次留下饮酒都能多售出。二、《索隐》引乐彦云:“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则是说高祖大度,每次饮酒完毕,都多给酒钱。
〔16〕折券弃责:销毁赊账凭据,放弃讨债。券(quàn劝),债券。责,通“债”。古人以竹简或木片立约,故称折券。
〔17〕徒:民夫,多以罪人充任。
〔18〕比至:快到的时候。
〔19〕被酒:喝了酒。
〔20〕夜径泽中:夜里从小路过大泽。因放走徒役,故不敢走大路。径,小道。
〔21〕白帝子:白帝,少昊。秦人所祀。《集解》引应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至献公时栎阳雨金,以为瑞,又作畦峙,祠白帝。少昊,金德也。赤帝尧后,谓汉也。杀之者,明汉当灭秦也。秦自谓水,汉初自谓土,皆失之。至光武乃改定。”畤(zhì志),祭祀天地之神及祖先之所。栎(yuè月)阳,秦国故都,在陕西西安东北。
〔22〕自负:因斩蛇而自我期许。
〔23〕厌:压制。《广雅》:“厌,镇也。”
〔24〕亡匿:出走并藏起来。
〔25〕诸珍怪:指刘邦种种出奇的言行事迹。
〔26〕沛公:《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27〕祠黄帝,祭蚩尤:蚩尤作兵器,故祭祀之以求起事成功。《集解》引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
〔28〕衅(xìn信)鼓:以牲血涂鼓而祈。《集解》引应劭曰:“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曰衅。”
〔29〕《史记》:西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编撰的一部史书,分为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谓“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今书有所亡佚,元成之问褚少孙为之补作,但远逊司马迁之书。张晏曰“迁没之後,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史记》是谱属叙事的典型著作,对先秦以来的神话叙事作了很好的总结,也为华夏族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