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荼郁垒〔〕

神荼郁垒〔〕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有二神人〔7〕,一曰神荼,一曰郁垒〔8〕,主阅领万鬼。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12〕。神荼郁垒在后世被视为门神,其实是官方五祀信仰在民间流播的结果。另外,桑与桃都兼有生命与死亡的双重文化内涵。这些传说反映出桑作为生命之树的内涵。由此可知,桃亦蕴涵生死两重文化因素。〔2〕沧海:指东海。〔13〕《论衡》:古典思想史的重要著述。《论衡》总共三十卷,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神话材料。

沧海〔2〕之中,有度朔之山〔3〕,上有大桃木,其屈蟠〔4〕三千里,其枝间〔5〕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6〕也。上有二神人〔7〕,一曰神荼,一曰郁垒〔8〕,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9〕,而以食虎〔10〕。于是黄帝乃作礼〔11〕,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12〕。(《论衡〔13〕·订鬼》引《山海经》)

【注释】

〔1〕《风俗通·祀典》引这段神话以为出于《黄帝书》,但诸书皆以为出于《山海经》,这个神话在汉魏时期流传很广,可能各书都有记载,不必因《风俗通》记载过而否定他书的功绩。神荼郁垒在后世被视为门神,其实是官方五祀信仰在民间流播的结果。根据王充所引用《山海经》记述看来,其早期很可能隶属于宇宙观信仰之一,“桃木”并不是一株简单的树木,而是一棵宇宙之树。汉语文献中记载的神木有扶桑、蟠木、若木、桃都等。与此“大桃树”名称最接近的是桃都,《太平御览》卷九一八(羽族部“鸡”条):“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鸣。”(又见于《金楼子》,《太平御览》卷967引)这里同样是桃木,不过文化含义却不同,《山海经》的记载中,大桃木是聚敛之象,而桃都则是生发之象。《玄中记》所载扶桑的情景与此“桃都”相似:“蓬莱之东,岱岳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巅常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乌则应之。阳乌鸣,则天下之鸡皆鸣。”无论桃都还是扶桑,其叙事的深层结构体现的是神树—太阳—鸟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桑与桃都兼有生命与死亡的双重文化内涵。桑既是婚姻生育的象征:比如桑社是男女会合的地方,《天问》说大禹曾经和涂山氏“通之于台桑”,伊尹出生自空桑(《天问》王逸注,《吕氏春秋·孝行·本味》《列子·天瑞》),姜嫄于扶桑履大人足迹而生后稷(《太平御览》卷135,卷955引《春秋元命苞》)。这些传说反映出桑作为生命之树的内涵。然而另一方面,桑又是死亡的象征:桑丧同音,《广韵》俱入唐韵,《仪礼·士丧礼》:“鬠笄用桑,長四寸,中。”郑注:“桑之为言丧也。”贾疏:“桑之为言丧也者,为丧所用,故用桑,以声名之。”就字形言,契文“丧”从众口从“桑”,明示丧事与桑有关。《搜神记》记蚕马神话“女及马匹,俱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这可以证明桑树同时兼有生死两重内涵。据此,也就可以理解桃树的双重内涵。诗云“桃之夭夭”,桃是作为女性和生命的象征,民俗文化中桃又象征长寿;但桃又与鬼蜮世界相联系,《淮南子》记载后羿死于桃木,《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由此可知,桃亦蕴涵生死两重文化因素。通过上述检讨,似乎可以明白:桑与桃的这两重品格,是与扶桑(若木)桃都(蟠木)作为宇宙树的品格互相呼应的。虽然在表象层面有所变化,但是其深层内涵确是始终如一的:无论是桃还是桑,它们都传递出贯通天地、交通生死的内涵。对此,这与桃木有关的鬼门也就不单单是个死亡之所,而是个出生入死之门。

〔2〕沧海:指东海。《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后汉书·礼仪志》注、《通志·礼略》引《山海经》皆作“东海”,《论衡·乱龙》叙述此亦作“东海”。“沧海”字不误,作“东海”则地望更切实。

〔3〕度朔之山:山名,未详。朔,北方。古人以为北方乃幽冥之地,或者因此取名。然裴骃《史记集解》引《海外经》作“度索”,可能是音变的结果。

〔4〕屈蟠(pán盘):弯曲回环之状。

〔5〕其枝间:低垂的树枝之间,《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作“其卑枝间本作‘门’,今据文意改正”。

〔6〕万鬼所出入:一切鬼魅汇聚出入的地方。

〔7〕上有二神人:奉天帝命令司掌之。裴骃《集解》引:“天帝使神人守之。”

〔8〕神荼、郁垒:据说是能够抓鬼的两兄弟。《论衡·乱龙》谓之“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其读音分别是申徒、玉律。

〔9〕执以苇索:用芦苇编的绳索绑起来。裴骃《集解》尚有“射以桃弧”一句,就是用桃木制作的弓射这害人之鬼。

〔10〕食虎:喂养老虎。食,音义同“饲”。

〔11〕作礼:效法神荼郁垒驱鬼的神话,制作风俗。

〔12〕御:禳除邪祟。

〔13〕《论衡》:古典思想史的重要著述。东汉王充作,其《对作》篇自述作意是“权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具体内涵是,用儒家理性(“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标准评骘古今的虚妄之说。《论衡》总共三十卷,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神话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