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也是旅游的基本概念之一,学界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备受各界认可的是2000年郭来喜等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和200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城市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吸引旅游者的所有要素均位于城市之中。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_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也是旅游的基本概念之一,学界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邓观利(1982)认为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是旅游资源[1];孙文昌(1990)认为旅游资源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物[2];保继刚(1993)认为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3];郭来喜(2000)认为旅游资源既包括现实性的资源也包括潜在性的资源,既有物质类资源也有非物质类资源[4]。目前,在研究领域和产业实践中受到较多认可和使用的,是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査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给出的定义,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综合可知,关于旅游资源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是旅游吸引物,既有有形的旅游资源也有无形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面;旅游资源既具有经济效应,又具有社会文化效应;旅游资源既能够吸引旅游者,又能为旅游业所用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并获得效益,即从产业的角度,认为旅游资源应该可以被有效利用并产生相应效益。因此,本文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应的所有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关于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国内学界尝试从旅游资源的基础属性、旅游市场导向的需求、旅游资源动态、旅游资源的时空组合等角度划分旅游资源类型[5],但这些划分标准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较少。备受各界认可的是2000年郭来喜等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和200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表3-1)。

表3-1 我国主流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比较[2]

城市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既有与其他旅游资源类似的共性,也有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性。共性在于都是旅游吸引物,特性主要体现在城市中的旅游吸引物更具有人文特征。城市旅游资源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由于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建筑、交通设施,消耗了其周边大量的自然资源。因而,城市中虽然有山水等自然风景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但许多风景实质上由人工建造。此外,一些原本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注入了人文内涵,这些人文内涵和原有的自然风光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半人文、半自然的城市旅游资源。

城市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吸引旅游者的所有要素均位于城市之中。城市作为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居民点,各类基础设施等均围绕二、三产业发展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而建设。城市空间的集中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活动的密集性、产业类别的差异性,使城市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大量由纯人工或自然—人工结合形成的城市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是构成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是否是人工构建是城市旅游资源类型划分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工业企业、工业旧址改造与再生形成的文化创意园区、行业博物馆等与工业发展直接相关,反映城市产业发展历程的资源也在城市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城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査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2] 资料来源:根据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 2000,55(3):294-301.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