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崇明海上丝绸之路

开启崇明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明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崇明人,以朱清为代表,对元代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启崇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年的崇明施翘河渔港日落场景率先开辟海上运粮13世纪中叶,刚刚建立起的元朝为稳固政局,需要大量粮食。从崇明州由海上运至直沽,他们完成得很好。朱清徙居刘家港后,组织人员开通了刘家港海道。
开启崇明海上丝绸之路_东海瀛洲

崇明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崇明人,以朱清为代表,对元代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市市标中的沙船,正如朱清开辟海路那样的漕运之船;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展示了上海城市的勃勃生机。上海市市标蕴含着上海悠久的海洋文化,也折射出上海崇明人的海洋精神。

开启崇明海上丝绸之路

早年的崇明施翘河渔港日落场景

率先开辟海上运粮

13世纪中叶,刚刚建立起的元朝为稳固政局,需要大量粮食。如何把江南粮食调运到京都,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很头痛的烦心事。当时,从扬州沿古运河北上,途中装卸三次,十分不便,利津入海口又容易淤塞。通过大运河运到大都的粮食迟迟不到,正当忽必烈和他的大臣们一筹莫展时,有两个人向元丞相伯颜进言:从海路运输江南米粮。

这两人何许人也?两个海盗:一个是崇明人,叫朱清;另一个是川沙人,叫张瑄。他俩曾率领海盗部属在海上活动了十五六年,非常熟悉南北海路,能在不可渡越的“料角”险滩危湾行船,畅通无阻。从崇明州由海上运至直沽,他们完成得很好。于是,元丞相伯颜将海上漕运的建议上奏当朝皇帝忽必烈,并得到了恩准。

元代海运图

《浏河镇志》记载:“至元十九年(1282年)朱清、张瑄奉旨创海运漕粮于刘家港。首航造海船60艘,运量4.6万石,抵达北方首都大都。”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任命朱清为江东道宣慰使,同时兼领海道都漕运万户。这年海运粮食150余万石。

海路运输江南米粮的成功,仅十几年就使忽必烈建造的元朝新首都——大都积储了丰盈的粮食,稳定了元初政治经济大局,为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先路。

诸番商艘来往自如

海上漕运的成功,得益于忽必烈的金融制度、精神鼓励和用人政策等。

朱清与张宣像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旨:刘家港港口立海运都漕运万户府4个,朱清等为万户;设市舶提举司,朱清兼领通番市易。

朱清徙居刘家港后,组织人员开通了刘家港海道。刘家港很快由不满百人的海滨僻壤一跃成为“市民漕户云集”、外国客商也都聚集于此的“万家之邑”。琉球、日本、高丽诸国商舶咸集而至,称天下第一都会。刘家港因而获得了“六国码头”的雅号,成为江南新兴的海外贸易商业港口。

朱清既受命负责海道运粮,又组织远洋贸易。“优厚的市舶之利,使刘家港一带的漕户、富家、市民、船主等趋之若鹜,纷纷筹资经商,驾船携货涉远洋,与番夷互市”,涌现出一批腰缠万贯的大海商。他们“涉海去中国数千里,足之所履无虑数十国”。

远洋交往的发达,带动了南洋航线的繁盛,明、越、泉、广、交等地的海贾携货驶入刘家港交易或转口贸易。一批资产雄厚的闽浙舶商干脆携家带眷来刘家港定居落户。长江航线也活跃起来。湖广、赣皖、集庆(南京)等沿江州府的商艘载着方物土产驶入刘家港交易,又转运各种海产和洋货。

经刘家港输出的大宗货物主要有稻米、海鲜、海盐,还有苏杭的五色缎,当地的青花布、丝麻织物、铜铁制品、纸张笔墨、茶叶、陶瓷器皿及日用杂品等;输入的有北方的豆类、油料、干果,南方的木材、食糖、海产、土产等;进口的洋货有药材、象牙、犀角、珠宝等。

当时,刘家港成为“东南大埠”,经济、文化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许多戏曲班社都常聚集于此演出。昆山腔,后来被人们敬为昆曲鼻祖。

崇明施翘河渔港

元代海上漕运和海上贸易,推动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不但拉动了当时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打通了世界海洋贸易的“丝绸之路”,为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元朝后续的几个皇帝,都继承了忽必烈的海洋政策,所以没有建立一个海上殖民地的中国,海权不但为往来于附近海域的许多国家和平利用海洋提供了保障,而且无偿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海上科技成果和四大发明,推动了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元朝主导的和平开发海洋的“全球化”。

西沙湿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