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968—1022),名赵恒,太宗第三子,至道三年(997)二月继承大统,事迹可见《宋史·真宗本纪》。其与宋徽宗一样,在宋朝帝王中倍受争议,作为宋朝第一位承平君王,执政前期雄心壮志,重用名相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但统治稍微稳定后则大搞东封西祀、天书甘露,自欺欺人,劳民伤财,又重用奸佞之臣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之流,使朝政大坏,危机四伏。因而,《宋史·真宗本纪》指出:“真宗英晤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渊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道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41]
真宗统治时期,一方面,宋初专制集权的弊端日益凸显,“三冗”之费剧增,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朝廷又沉浸在虚幻的盛世之中,这也使得此时期的君臣唱和宴集大盛,而且阿谀颂美色彩甚浓,虽然帝王的诗作散佚严重,但由其宴集诗题,也可以看出其诗作内容的闲适与华赡。《玉海》卷三〇收录真宗的御制诗题甚多,现摘部分试题如下:咸平赐宴《赏花诗》;咸平、景德、祥符《瑞雪诗》;祥符《赏花诗》;祥符《御宴观瑞物诗》;祥符《绿龟诗》;祥符《瑞石诗》;祥符《神雀诗》《甘露诗》;祥符《赏花钓鱼诗》;祥符《嘉雪诗》;天禧《喜春雨诗》;天禧《赏花钓鱼诗》等等,[42]闲适优游与歌颂祥瑞十分突出,在内容上具有白体诗的显著特点,但其富贵与颂美意味日益突出。
此外,真宗朝宴集赐饮数量惊人,真宗在御宴中的诗作由臣子的和作可知一二,后文有详细阐述,此处暂且不论。
总体而言,宋初三朝,太祖的文化修养明显不及后继者,太祖自己几乎没有诗作流传,其对文士的轻视态度也使诗歌缺乏独立的地位,诗坛只是延续五代宗白诗风,同时也为太宗朝白体兴盛积蓄能量。宋初帝王之慕白以太宗最甚,太宗不仅鼓励文臣学白,而且自己的诗作在内容与思想上具有明显的学白倾向,从而推动宋初白体诗的首兴。真宗诗作散佚殆尽,但由其君臣宴集唱和中的诗题,可见与白居易闲适诗作具有一致性,而且丰富了宋初白体诗的内涵,使之具有较浓郁的阿谀颂美色彩,其诗作游戏味与才学化渐次突出,这不仅给宋初白体诗带来新的特色,更预示着诗坛的新动向,即昆体新风尚在颂美的时代呼唤中已悄悄孕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