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题郑防画夹五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时间:2023-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太平寰宇记》,鹅溪绢“出梓州立武县鹅溪”。第一首诗首句六字,点明画的作者及内容,诗歌呈现为一幅烟雨归雁图。第二首诗前两句是对郭熙的整体评价,言郭熙善画远山图。后两句不直接写郭熙之画技如何高妙,而从反面写来,无鹅溪绢供郭熙作画,将郭熙画技之精湛加深一层,由此可见诗人下笔的巧妙。整首诗纯属就画论画,诗人只是客观描述画面内容,并未对画本身作出任何评价,画表现出的美感及画外之意全由读者体会。

【解题】

按《山谷年谱》,此组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年)。郑防,藏画之人,其人待考。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其一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其二

能作山川远势[1],白头惟有郭熙[2]

欲写李成骤雨[3],惜无六幅鹅溪[4]

其三

徐生脱水双鱼,吹沬相看晚图[5]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6]

其四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其五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7]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8]

【注释】

[1]远势:远物的气势、姿态。

[2]郭熙(1005—1094年):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州市)人,为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评其“能为远景,意趣益新,略不相杂,亦名手也”。

[3]李成(919—约967年):字咸熙,中国五代宋初画家,青州(今属山东潍坊)人。黄庭坚《跋郭熙画山水》:“郭熙元丰末为显圣寺悟道者作十二幅大屏,高二丈余,山重水复,不以云物映带,笔意不乏。余尝招子瞻兄弟共观之,子由叹息终日,以为郭熙因为苏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骤雨’,从此笔墨大进。”

[4]鹅溪:《新唐书·地理志六》:“陵州仁寿郡,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鹅溪绢、细葛。”据《太平寰宇记》,鹅溪绢“出梓州立武县鹅溪”。

[5]徐生脱水双鱼,吹沬相看晚图:《庄子·胠篋》:“鱼不可脱于渊。”《庄子·大宗师》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沬,不若相忘于江湖。”

[6]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庄子·徐无鬼》:“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去意。”《乐府诗集·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

[7]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危机:潜伏的祸害或危险。

[8]世故:处世经验。樗里:指多智的人或出众的智慧。《史记·樗里子传》:“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彀中:比喻圈套、陷阱。《淮南子·说山训》:“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蝯拥柱号矣。有先中中者也。”

【辑评】

第一首诗首句六字,点明画的作者及内容,诗歌呈现为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似乎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欲唤一叶扁舟归去,由画景引出真景。第四句则是由真景回归画景,写诗人从幻境中惊醒,方知眼前景原来是图画。不从正面描写惠崇之画,却不动声色地把惠崇画的高妙表现得淋漓尽致,足见诗人匠心。

第二首诗前两句是对郭熙的整体评价,言郭熙善画远山图。后两句不直接写郭熙之画技如何高妙,而从反面写来,无鹅溪绢供郭熙作画,将郭熙画技之精湛加深一层,由此可见诗人下笔的巧妙。

第三首诗前两句写离水之双鱼相濡以沫之情状,后两句写诗人的江湖之思,以鱼自况。

第四首诗重在表达画上之景物,折断的芦苇、干枯的荷叶,与鲜红的石榴、苍翠的苦竹共存;睡鸭沉睡而不知雪花飘,寒雀在摇摆不定的枝头四处张望。整首诗纯属就画论画,诗人只是客观描述画面内容,并未对画本身作出任何评价,画表现出的美感及画外之意全由读者体会。

第五首诗首句言图画之内容;次句乃诗人对画中之景的补充,画外之意变得更加丰富;后两句是诗人因画引发的议论,世人处世往往不能用大智慧,因此常常身处陷阱而不自知。

此五首题画诗写法各异,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绝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