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
据《山谷年谱》卷二十七,此诗作于元符二年(1099年)。
古今作生竹[1],能者未十辈[2]。
吴生勒枝叶[3],筌寀远不逮[4]。
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5]。
燕公洒墨成,落落与时背[6]。
譬如刳心松,中有岁寒在。
湖州三百年,笔与前哲配[7]。
规模转银钩,幽赏非俗爱[8]。
披图风雨入[9],咫尺莽苍外。
吾宗学湖州,师逸功已倍[10]。
有来竹四幅,冬夏生变态[11]。
预知更入神,后出遂无对。
吾诗被压倒,物固不两大[12]。
【注释】
[1]古今作生竹: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2]十辈: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
[3]吴生勒枝叶:黄庭坚《道臻师画墨竹序》曰:“墨竹出于近世,不知其所师承。吴道子作画,其运笔作弮,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故世之精识博物之士,多藏吴生墨本。至俗子,乃炫丹青耳。意墨竹之师,近出于此。”黄庭坚又跋臻师墨竹云:“嫩篁翠筱,极难为工,能妙者惟吴生耳。所以文与可多作老竹枯木,霜风寒雀,挟带烟雨,以助其笔势。江南李氏勒圈作竹叶,其画与褚(遂良)、柳(公权)正书同法。”
[4]筌采远不逮:刘道醇《宋朝名画评》曰:“黄筌,字要叔,蜀中人,善丹青,尤好花竹、翎毛。凡所操笔,皆迫于真,与其子居寀,从孟昶归朝。居寀,字伯鸾,亦善画竹。有父风。”苏易简得筌《墨竹图》,李宗谔作赞,其序曰:“工丹青花竹者,必用五色,惟筌以墨染竹,独得意于寂寞间。”
[5]铁钩锁:中国画用笔的一种技法。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黄庭坚自注曰:“世传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钩勒成,谓之铁钩锁。”自云:“惟柳公权有此笔法。诚悬:李公权,字诚悬。”
[6]燕公:燕肃,字穆之,《宋史》卷二百九十八评其“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图山水罨布浓淡,意象微远,尤善为古木折竹”。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尤善画山水寒林。”落落: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7]湖州:即文同,元丰二年(1079年)出守湖州,未至而卒,世称文湖州。邓椿《画继》卷三评其“善画墨竹,富萧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诗意谓文同追配柳公权三百年。
[8]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诗意谓文同以褚遂良、柳公权正书(楷书)之笔法,变而作竹。
[9]披图:指展阅图籍、图画等。
[10]师逸功已倍:《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11]变态:事物变化的不同情状。
[12]两大:两者并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辑评】
此诗对唐以来画家的画竹技法作了简要的评述,“古今作生竹子,能者未十辈”为总评。自“吴生勒枝叶”到“咫尺苍茫外”一一陈述精于画竹的名家。吴道子勾勒的竹子枝叶,黄筌、黄居宷远远比不上;江南流行用铁钩锁法画竹,画法与柳公权的楷书写法相同;宋代李成的弟子燕肃挥墨成竹,其风致与时俗不同;文同用银钩法画竹,笔法可追配前哲,达到了“幽赏非俗爱”,“披图风雨入,咫尺莽苍外”的效果。“吾宗学湖州”以下则是对黄斌老所画墨竹的称扬,“预知更入神,后出遂无对”赞美黄斌老高超的画技,诗人认为其技法甚至压倒了自己的诗作,而诗人对此欣然接受,因为“物固不两大”。本诗虽为题画诗,却不仅仅限于对画本身的描绘与称述,而是对与竹相关的画家作了相应的评价,足见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熟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