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中期的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家学源远流长,祖父陆佃做过王安石的学生,是知名的经学家,父亲陆宰也是学者和藏书家。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都城汴京沦陷,二帝被俘,这就是两宋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靖康之难”。陆宰被迫率全家逃难,尚在襁褓中的陆游此后便有了九年的流离生活。“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痛苦经历,长辈们回忆南渡,“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跋傅给事贴》),这些都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少年时陆游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雄心壮志。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到临安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位于权相秦桧孙子之前,触怒了秦桧。次年礼部复试,陆游虽名列榜首,终为秦桧黜免,秦桧死后三年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健康、隆兴、夔州通判。隆兴二年(1164),陆游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时,被主和派以“交接台鉴,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罢免了官职。乾道八年(1172),陆游抵达南郑,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其间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成为诗人重要的人生经历,他为此写下了许多“寄意恢复”的爱国诗篇,结集为《剑南诗稿》。淳熙五年(1179),陆游离川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金复国,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此后二十余年,居故乡山阴。宁宗嘉泰二年(1202),一度出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岁余,又以韩侂胄北阀失败再被弹劾去职,归老故乡。闲居山阴时,陆游写下一些充满优美田园风光的乡土诗,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但实际仍心系国家。年届八十高龄时,陆游写诗为晋京的辛弃疾送行,“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希望辛弃疾以国事为重。在仕宦生涯中,陆游多次受到政敌的攻击被罢官免职,即使从曾担任过的职务来看,也大多是闲职,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抗战北伐的爱国主张。嘉定二年十二月,八十六岁的老诗人临终前吟出一首绝笔诗《示儿》,怀着不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深深遗憾,满腔忧恨地离开了人世。
陆游诗、词、文皆善,尤以诗歌成就为高,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陆游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热烈地赞颂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八百余年来,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国优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等,一直被广为传诵。
陆游的作品,今存“四部备要”本《陆放翁全集》,分《剑南诗稿》附逸稿、《渭南文集》和《南唐书》附音释。“四部丛刊”本有淳熙十四年刊本十卷、明汲古阁刊本等。今人钱仲联有《剑南诗稿校注》。《渭南文集》有宋嘉定十三年刻本和明汲古阁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