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部微型诗集

第一部微型诗集

时间:2023-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部微型诗集是蒋人初著的《微型诗集》。《微型诗集》获建国四十周年重庆文学奖。微型诗,顾名思义就是极为短小的诗作,即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诗。《微型诗集》出版,《微型诗观》成了它的序言。这部诗集的出版,在中国诗坛上拉开了微型诗的序幕,对促进微型诗的发展功不可没。讨论结果取得共识,决定排除四行,定微型诗的句式为一至三行。从此,微型诗在泱泱诗国便有了稳固的独立地位。

中国第一部微型诗集是蒋人初著的《微型诗集》。重庆诗歌研究会编辑,于1988年10月作为该会“银杏诗丛”之一出版。全书收诗一百四十一首,计八十页、五万八千字,共印一千册。

蒋人初,原名蒋国民,笔名田家。1925年生,贵州湄潭人。浙江大学附中肄业。1947年参加革命。历任重庆卫生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结防所副所长等职。1944年在贵州《驿路》月刊发表《八月,你收获了什么》。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微型诗·微型诗论》《艰苦的探索》《微型诗三百首》《微型诗的微雕艺术》,共出版诗集、文集七本。《微型诗集》获建国四十周年重庆文学奖。

微型诗,顾名思义就是极为短小的诗作,即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诗。它是从小诗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诗体,其本质是诗,形式则为微型,三行诗总字数一般以不超过三十字为宜。中国微型诗古已有之,有记载的一首最古老的诗,据称是《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现代微型诗随着诞生于五四前后的现代小诗应运而生,特点是短、精、深、奇、美,优势是快餐文学,难点是于一粒砂中雕刻世界。胡适、冰心、宗白华等人都写过微型诗,只不过当时并无“微型诗”这一独立的概念,统称为小诗而已。

蒋人初从1976年就开始对一至三行(少数四行)的新诗进行了探索,写了《鞭炮》(1977)、《鞋匠》(1978)、《背影》(1987)等小诗。1987年总结创作实践,写了《微型诗观》一文,将微型诗的形式及美学原则初步规范下来:微型诗是新时期新诗发展的分支;微型诗追求的美学原则是小、真、新;微型诗在形式上最多四行,最少一行(1989年又改为“最多三行”)。《微型诗集》出版,《微型诗观》成了它的序言。这部诗集的出版,在中国诗坛上拉开了微型诗的序幕,对促进微型诗的发展功不可没。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中外诗歌研究》曾刊登过一些讨论微型诗的文章,众说纷纭,主要的分歧是倘要从小诗分立出“微型诗”来,仍拉着古今流行的四行体不放,未免不伦不类,易生歧义。讨论结果取得共识,决定排除四行,定微型诗的句式为一至三行。从此,当代诗坛才有了“微型诗”的新定义。由于穆仁、林彦、余薇野、万龙生、黄淮、寒山石、李一凡等诸多诗人和诗评家的共同努力,加之贺敬之、曾卓、绿原、吴奔星、阿红、吕进、丁国成、潘颂德等极有影响力的诗人、诗论家和一些诗歌社团、报刊媒体的热心推介,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诗坛一度出现微型诗热潮。从此,微型诗在泱泱诗国便有了稳固的独立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