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写景诗,是曹操的《观沧海》。因首句为“东临碣石”,故亦称《碣石篇》。见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乐志》。
写景诗,又称风景诗、即景诗,为抒情诗的一种。写景诗以风光为题材,通过对大自然的吟咏,寄情言志,抒发作者的情怀。曹操这位善于借乐府古题写时事的大师,登临碣石,面对沧海,托物抒怀,挥笔而就,不经意间却开了我国写景诗的先声。
《观沧海》系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一篇,为四言体乐府诗。兹录于后: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写于建安十二年(207)九十月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诗人登临碣石,居高临海,从大处着眼,静中有动地渲染出一派生机勃发的画面和沧海浩渺的景象;进而以日月星汉衬托大海浮天载地吞吐宇宙的气象,映衬出自身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王者霸气,表现了作者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本诗从字面上看,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乃至日月星汉,皆以纯自然景物入诗。须知,诗人并非单纯写景,在最后两句已点明题旨是在托景寄志。特别是将萧瑟秋风中的景物写得丝毫不见悲秋意绪,这就更显出作者作为人臣至尊的政治抱负,也更显出本诗的别具一格之处。生动的描绘,磅礴的气势,雄放的格调,融入托景寄志的写法,使本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且还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写景名篇。
【注释】
①碣石:山名。位于何处说法不一,有说即今河北昌黎以北的碣石山,有说已沉入河北乐亭境内海中。
②澹澹:亦作“淡淡”。水波动貌,形容海面无比壮阔。
③竦峙:耸立。
④汉:银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