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汉族叙事诗,是虞永良收集整理的河阳山歌《赵圣关还魂》。此为吴歌叙事诗《赵圣关》①的另一种本子。1996年9月12日出版的《江苏广播电视节目报》(第899期),谓其“挖掘整理的叙事诗《赵圣关还魂》长达六千多行,堪称中国最长的汉语叙事诗”。此前,则认定吴歌《五姑娘》②为最长的汉族叙事诗。
虞永良,1944年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镇人。毕业于江苏省常熟中学。20世纪60年代回乡务农,并自学了大学中文系本科课程。199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建设方向专业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曾任张家港市港口纺织五金厂厂长。三十多年来倾力收集河阳山歌。1996年9月17日江苏电视台《江海潮》栏目《本地人·虞永良与河阳山歌》,对其作过报道。他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吴歌学会会员、张家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河阳山歌,是张家港市南部凤凰镇一带,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自己的歌。其藏量丰富,经虞永良收集的即有五百余首,约三万行,计二十五万字左右,保留着从古老的仍在传唱的《斫竹歌》到近代的曲调,保留着过去各时代的风格和民俗民风。河阳山歌题材广泛,有种田歌、祭祀歌、捉鱼歌、摇船歌、上梁歌、私情歌、儿歌等,较多采用比兴与双关语,并有整齐的句式和有规律的韵脚;明显带有佛教东渐的影响。河阳山歌如此丰富而又多彩,堪称吴歌中的一枝奇葩。
《赵圣关还魂》是河阳山歌中最长的一首,有四十章,计六千四百四十八行。七言句式,四句一小节,用四句头③山歌调演唱。从某些章节描述的民俗民风看,当始传于唐宋,经后代民间歌手加工,最后成篇于明代中叶。故事梗概是家住常熟的丞相之子赵圣关(乳名三官),在一次打猎追寻猎物时,与浙江临平富商林家千金(乳名六娘)相识相爱,并私结终身。此举为封建礼教势力所不容,双方父母也坚决反对。好事多磨,人各一方,公子思念心切,一病不起。林家小姐放心不下,前来探望。进得府门,却只见满堂白幡。上前俯泣,方感知赵郎一息尚存。林小姐求菩萨施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杭州灵隐寺焚香拜佛。菩萨为其真情感动,从阴阳界上救出公子,并使之还魂。两人从此永结同心。故事之所以发生在官贾人家,是因为他们规矩多,大有“戏”可唱,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可对以有钱有势者为代表的守旧势力,无情地谴责和嘲讽。
《赵圣关还魂》完全以方言押韵,且多以俗言俚语入句,显得音韵和谐,诙谐生动;多采用重叠反复的章法和比兴、双关手法,与《诗经》一脉相承。这样一来,吟唱起来并不觉得冗长。
【注释】
①《赵圣关》:为吴歌叙事诗之一种,流传于江浙沪一些地区,共二千二百多行。清代乾嘉年间广为流传。讲的是苏州府台刘大人垂涎富商赵延顺家产,欲将女儿“烂冬瓜”嫁与赵府公子赵圣关。圣关不从被关,于是装疯装狂。父母只得让其去杭州边做生意边散心,结果与临平镇林伯繁的千金林二姐结下私情。林父将二姐严加看管。圣关无奈回苏州求父母应允婚事。赵延顺不愿得罪刘大人而不允,于是圣关一病不起。二姐知悉,带着药方亲到赵府探望。圣关吃百药也不见好。见状二姐又去上方山进香求佛,但终无力回天。圣关去世后,二姐心灰意冷,遂遁入尼庵。此诗流传后多有变异,上海奉贤名为《林氏女望郎》,松江称之《姚小二官》,而浙江嘉善则叫《姚小二官贩茶》。
②《五姑娘》:二千六百多行。1981年由民间文学工作者张舫澜、马汉民、卢群,在江苏吴江通过民间歌手陆阿妹口述,搜集整理而成。
③四句头:指七言四句的山歌。又称“四句子”“小山歌”。歌词以七字句为基本句式。曲调接近于两个并列的或对称的上下句,但第三句往往有较多的变化,唱词句式也因之发生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