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最早的哲理长诗

现代最早的哲理长诗

时间:2023-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最早的哲理长诗,是散文家、翻译家、诗人周作人写于1919年1月24日的《小河》。同年2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以首篇位置发表此诗。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周作人随刘复作散文诗之后而作《小河》,新诗乃正式成立”,把《小河》视为从初期白话诗向新诗发展的界碑。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更赞誉《小河》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主要诗作为《恶之花》。

中国现代最早的哲理长诗,是散文家、翻译家、诗人周作人写于1919年1月24日的《小河》。同年2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以首篇位置发表此诗。

《小河》全诗五十八行,是周作人的第一首白话新诗,是其代表作。此诗前有短序,说他这首诗有点像法国波特莱尔提倡起来的散文诗。这说明这首诗是融入了这位象征派诗歌先驱的影响的。诗作描述一条“稳稳向前流动”的小河,被一个农夫先筑起的一道土堰和后又筑起的一道石堰拦住,使得河水“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只在堰前乱转”。“堰外田里的稻”和“田边的桑树”,面对缺水的苦况,都为自己的命运忧虑和着急,就连“田里的草和虾蟆”,也各自为来日的安危怀着心事。尽管土堰坍了,但“坚固的石堰,还是一毫不摇动”,而筑堰的人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全诗通过对筑堰拦水的否定和对生物忧虑的描写,表达作者反对束缚人生、要求自由发展的思想。这在当时对于反封建主义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全诗颇富哲理性,但笔调郁闷而又沉重,不能不体现出与旧势力抗争软弱性的一面。

《新青年》以首篇位置发表此诗,这样的编排在这家期刊是少有的,足见大编辑们对它的重视,自然也引起众多读者的注目。我们今天来读此诗,可能会觉得它并未创造出理想的诗的语言与诗的格律,但我们实在不应该离开新诗发展的历史来对待它。须知,此诗在新诗初创时期确实是一首名诗,它的发表曾给新文学带来不小的震动。其所以有名,在于用崭新的不夹杂文言痕迹的直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新的内容,既摆脱了旧体诗形式的束缚,又区别于同一时期胡适等人半新不旧的“尝试体”白话诗。自《小河》问世后,“大家便好像开了一个眼界,于是觉得新诗是可以这样的新法了”。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周作人随刘复作散文诗之后而作《小河》,新诗乃正式成立”,把《小河》视为从初期白话诗向新诗发展的界碑。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更赞誉《小河》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注释】

①在《小河》之前,周作人写有《两个扫雪的人》。但此诗发表于《小河》之后,故《小河》被视为周作人的第一首白话诗。

②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主义创始人之一。主要诗作为《恶之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