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著的《六一诗话》。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因不满朝政,主张政治革新,屡次受贬。后官至参知政事。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诗话,是对诗人、诗歌、风格、流派、技法、轶事等有关问题,进行评论、考索、订正的著述。早期诗话内容偏重于记事和品评佳句,语言简切,形式灵活,结构松散,体例不一;以后逐渐转向评论诗人诗作;再后陆续出现以探讨诗歌创作理论为主、结构严谨、自成体系的论诗专著。诗话辑成,有一家单行的诗话,有分类汇辑多家诗论的诗话集,还有将许多种诗话汇编成书的诗话丛书。
《六一诗话》一卷,二十八则,成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为欧公“晚年最后之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论北宋诗为主,兼及唐诗;以评论为主,兼记本事。作者自序云:“居士退居汝阴(今安徽阜阳东南),而集以资闲谈也。”言明系作者辞官后居家随笔而记,亦道出早期诗话乃介乎诗话与笔记之间的特色。书中以漫谈方式记述诗人或诗作的有关事迹,评论诗人诗作,探讨其风格特征。评论作品特别注意诗人身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论中唐诗人孟郊《谢人惠炭诗》,指出“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论风格崇尚自然含蓄,赞赏圣俞(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重视风格的多样化,认为“子美(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具体评论时多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其异同特点,持论通达公允。其标举提倡韩愈诗,对宋代以文为诗创作风气的形成,则深有影响。
此书原称《诗话》,后人改称《六一诗话》,另有《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六一居士诗话》诸称。在文学批评史上,其最早以“诗话”名书,古代文论之有“诗话”一体,即由此书始。其以随意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后人多仿作,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这以后,诗话便成为评论诗人诗作、发表诗歌理论批评意见的一种广泛流行的体裁。
该书收入《欧阳文忠公集》。通行的有中华书局刊何文焕《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本(与《白石诗说》《滹南诗话》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