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部诗体学专著

第一部诗体学专著

时间:2023-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出版《中国古代诗体简论》《汉语诗体学》《诗骚新识》《中华名赋集成》《八大诗人人格诗格论析》《水浒传论说》《古代文学精要》等古代文学著作十多部。中国古代论及汉语诗体的诗论、词论,近现代专门谈论古代汉语诗体的论文、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丰富多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却未曾出现过一部自成体系的诗体学专著。此著则自成体系,系统完备,堪称我国第一部汉语诗体学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研究中的一大空白。

中国第一部诗体学专著,是杨仲义、梁葆莉著的《汉语诗体学》。2000年12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杨仲义,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晋升为教授。曾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贵州铜仁学院、湖南湘潭大学、湖南怀化学院等校任教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中国古代诗体简论》《汉语诗体学》《诗骚新识》《中华名赋集成》《八大诗人人格诗格论析》《水浒传论说》《古代文学精要》等古代文学著作十多部。

梁葆莉,女,1977年生,陕西长武人。曾在湖南怀化学院传统文化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现为国家图书馆研究员。

此著是在1997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诗体简论》(杨仲义著)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由杨仲义主撰而成。全书二十八万字,分为六部分,包括质性论——古代汉语诗歌体裁的文体学特质,体式论——古代汉语诗歌的十种体式,风貌论——古代汉语诗体的体貌风格,流变论——古代汉语诗体的流变规律,读解论——古代汉语诗歌的分体解读,例诗导读——一百八十首例诗的直解、点释。

该书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最大特色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创新。一是选题新。中国古代论及汉语诗体的诗论、词论,近现代专门谈论古代汉语诗体的论文、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丰富多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却未曾出现过一部自成体系的诗体学专著。这既与中国古代浩瀚无比的诗歌作品不相称,也与世界上文学文体学研究的盛行不相称。此著则自成体系,系统完备,堪称我国第一部汉语诗体学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二是见解新。全书不仅内容完整系统,自成体系,而且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比如“流变论”在征引了古人的“诗之体以代变”的说法后,尖锐地指出这些议论只看到了“变”的现象,而未触及“变”的本质,然后有的放矢地从“民歌音乐与诗体兴起”、“语言发展与诗体风貌”、“社会文化与诗体演变”、“创作动机与诗体风貌”、“诗人才性与诗体建设”、“俗雅之变与诗体盛衰”、“此盛彼衰与并存互济”以及“正承反动,终归自由”等八个方面进行探讨归纳,见解独到,新人耳目。三是方法新。别人搞诗学、词学研究,都是专攻古人的诗论、词论。而著者却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就是立足文本,“诗”中求“学”。所以书中每一命题的结论,既不是对古人诗体论、词体论的梳理、诠释,也不搞空对空的纯理论思辨,而是通过对诗歌文本和诗体演变实际的实证性分析去分析、总结。这种新的方法,不仅具有创新意义,而且使听起来很玄妙的“诗体学”变得血肉丰满,面目可亲。

总之,《汉语诗体学》一书开拓了汉语诗歌学、诗体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著者自认为已将“诗体学”题中应有之义囊括,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完整的、系统的诗体学论著;学界则认为它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学术精品,其意义和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