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火攻篇》,顾名思义就是以火助攻。在本篇中,孙子详细论述了火攻的种类、条件、具体的实施方法,并提出了他的慎战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火攻战例并不是很多,《春秋·鲁桓公七年》提到的焚咸丘几乎可以看做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火攻战例。半个世纪后火攻逐渐在战场上使用,规模较大而又记载较为详细的是公元前555年的平阴之战,另外还有公元前505年的吴楚战争,孙子曾经参加了这一战争。可见,在那个时代,孙子能够看到“火攻”的重要性,并且对它的实施办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具有相当超前的见识和独到的眼光。
孙子首先概括了“火攻”的五种类型: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火人”是指焚烧敌寨,烧杀人马。“火积”是焚烧敌人的粮草;“火辎”则是指焚烧敌军的辎重;“火库”指焚烧敌军的物资仓库。接着,孙子指出,“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实施火攻必须要条件具备,火攻的器材平时必须准备好,而且,放火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时和日子。那么,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天时和日子呢?“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火攻需要干燥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孙子认为,当月亮行经箕、壁、翼、轸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曰子。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孙子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在与敌军交战过程中根据实际战况灵活多变的重要性。“因”是根据、利用的意思,“变”是变化,要根据五种不同的火攻方式而采取机动灵活的办法来对付敌人。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呢?孙子一一列举。“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部策应;火已烧起来,但敌营依然安静不乱,我军要等待观察,不要进攻;待到火势最大的时候,可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攻若是从敌军营地外面开始,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按准确时机放火就可以了。要在上风处放火,不要从下风处进行火攻。白天刮风的时间长,夜晚风就容易停下来。军队必须懂得五种火攻的不同运用,并遵循自然规律把握火攻的时机。
然而,尽管火攻在作战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作战的辅助手段,兵将们才是战争的主导。所以,在运用火攻进行作战时,要遵守慎战的原则。“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火”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是“佐攻”,即辅助进攻,有了它们的辅助我军的进攻就会更加强劲。水火无情,运用火攻,必须要谨小慎微,否则将会酿成大祸。《左传·隐公四年》记载,鲁国有个大夫叫众仲,他说:“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古人认为,兵像火一样,火不可玩,水火无情,玩火必自焚。
在作战中坚持慎战原则,孙子对国君和将领也提出了相关要求,也就是“安国全军”之道。为什么要慎战呢?孙子说,“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愤怒可以重新转变为欢喜,恼怒也可以再次化作喜悦;然而,国家灭亡了就不会再次建立了,人死之后便不能够复活。孙子进一步阐述了慎战的具体原则,吴如嵩将其总结为三点:第一,明智的君主一定要谨慎对待,贤良的将领也要时刻警惕,这是关乎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第二是“三非”,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也就是说,没有好处不采取军事行动,不能取胜就不要用兵,不是存亡之际不要开战;第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愤怒而兴兵。合于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我们来看吴如嵩《<孙子兵法>十三讲》所讲的三国时期君主因一时之怒而兴兵作战,最终酿成大祸的一个例子:公元221年,刘备为了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执意要进攻孙权,进攻东吴。赵云劝说刘备,篡夺国家政权的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能够先出兵灭掉魏国,那么孙权自然也会屈服投降,不应该把大敌曹魏置于一边,反而去跟吴国作战,战争一打起来是不能很快结束的,攻打吴国并非上策。当时向刘备劝谏的大臣很多,但刘备依然固执己见,一概不听。公元222年蜀军大举进攻吴国,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蜀国的军队损失了大部分,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个例子从反面很好地揭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道理。
【原典】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1】,二曰火积【2】,三曰火辎【3】,四曰火库【4】,五曰火队【5】。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6】。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7】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8】。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9】,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10】。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11】。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12】。
【注释】
【1】火人:用火烧敌人的营寨。
【2】火积:积,积聚的粮草。用火烧毁敌人集聚的粮草。
【3】火辎:辎,装载物资的车辆。烧毁敌人运载辎重的车辆。
【4】火库:库,装备、财物等库藏。烧毁敌人的库存。
【5】火队:队,有多个解释,有烧毁对仗兵器、烧毁粮道、烧毁敌人的船队等多种。
【6】烟火必素具:烟火,发火器材。素,平常。实施火攻的器材必须在平常就做好准备。
【7】箕、壁、翼、轸:为二十八星宿之四宿。箕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壁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翼、轸为南方朱雀宿之二。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月亮与这些星宿运行相近的日子,一般多风。
【8】因五火之变而应之:根据五种火攻的情况变化而变化。
【9】极其火力:等到火势烧到最旺。
【10】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火攻要从顺风处放火,不能逆风放火。
【11】以数守之:数,指上文的各种火攻条件。要等到上文提到的各种火攻条件具备。
【12】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可以断绝、截断敌军,不能够焚毁或掠夺敌军的军械。
【译文】
孙子说:火攻有五种:一是烧毁敌军人马,二是烧毁敌军集聚的稂草,三是烧毁辎重,四是烧毁军备库藏,五是烧毁敌军粮道及运输设施。实施火攻需要条件,点火器材须平时准备好;发动火攻须选好天时与日期。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的季节。日期,如月亮运行到其、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凡月亮经过这四星宿的日子,就是起风的日子。
用火攻,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的不同变化而灵活配合。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部策应。火已烧起来,但敌营仍然保持安静的,要等待观察,不要进攻;待到火势最大的时候,可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攻可从敌军营地外面开始,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按准确时机放火就可以了。要在上风处放火,不要从下风处进行火攻。白天刮风的时间长,夜晚风就容易停下来。军队必须懂得五种火攻的不同运用,并遵循自然规律把握火攻的时机。
用火攻辅助军队进击,效果显著;用水辅助军队进攻,可使加强攻势。水可以分割断绝敌人,但不能(像火攻那样)使敌军失掉军需物资。
【原典】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1】,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2】,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3】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注释】
【1】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修,治。命,名。费留,白费。不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就会很危险,就会白费努力。另一种解释是,如果打了胜仗没有及时犒赏,就是“费留”。
【2】非得不用:得,收获。不能打胜仗就不用兵。
【3】愠:怨愤、恼怒。
【译文】
凡打了胜仗,夺取了土地城邑,而不巩固战果的,就会有危险,这叫“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考虑,高明的将帅应该认真研究。没有好处不采取军事行动,不能取胜就不要用兵,不是存亡之际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愤怒而兴兵。合于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愤怒了还能高兴,恼火了还会喜悦,但国家灭亡却不可再存在,死掉的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所以,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对待战争),优秀的将帅要警惕(战争),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