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孔子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名句

关于孔子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成书时,孔子还没有完全地被尊为圣人,只是一个以“君子”为立身标准的普通人,一个以传递学问和道德为己任的没落贵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第一·一章》

《学而》是《论语》开首第一篇。

《论语》成书时,孔子还没有完全地被尊为圣人,只是一个以“君子”为立身标准的普通人,一个以传递学问和道德为己任的没落贵族。不管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论语》各章之间是否存在着严格的逻辑关系,但以孔子在弟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形象——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老师来说,从“学“与“习”入手辑录老师的话,既突出主题,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学”字,刚开始读《论语》时,我一直把它作为动词来理解,即现在意义上的学习。后来,读到程树德《论语集注》:“‘学’字系名词”以及清人毛奇龄《四书改错》:“学者,道术之总名也”等论述,反复揣摩,认为将“学”作为名词解更妥帖些。这些“道”,在孔子时代,大体上是指“为仕”之道、为贵族之道,也就是“成人”之道。对于“习”字,我更倾向于实践应用。学而不用,便不会有进步,也就失去了“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反观“时”字,如果仅理解为经常、时常,就显得局限了,而应与身处的那个时代相关联,理解为“当下、现时”则更为好些。这句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人应当成为他那个时代需要的人。

理解“学”与“习”,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说”上。“说”,是一种来源于心灵深处、真挚无怨、至诚至美的情感体验。它犹如甘泉流遍周身,长久不衰地滋养着人的灵魂和生命。它的基础,源于心智上的提高,源于向真、向善、向美,源于心灵的塑造与人格的构建;它的功用,既在切近的己身,成为“大人儒”,又在遥远的彼岸,实现世界“大同”。以一己之“学”,推及天下人之“学”;由一己之“说”,推及天下人之“说”,以“学”“习”“说”三字,深刻地总结了为学求道的过程、功用和目标。

孔子用一个“亦”字,高度浓缩了他为学习礼求仁的艰辛与得道布道的快慰。人世间所有的大满足大喜悦都能通过“学”与“习”而得以体验和实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才是学习的真谛所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似有此意。

通读《论语》,纵是时空相隔两千多年,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孔子教给弟子们的,重点并不在于专门的知识和具体的技艺,而是人要成为人的大学问、大道理、大智慧,是人生活、做事、处世的基本经验,是“习礼”“为仁”的价值指引,在于使人成为“人”。

《学而》一章,实为领悟《论语》精髓之第一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