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人常戚戚

小人常戚戚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戚戚,指局促不安,患得患失,心中总好像有解不开的疙瘩,无法安宁,忧愁烦恼。这是从精神状态或者说心理特征上来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北宋名臣赵,为人正直、刚正不屈。为官四十多年,不仅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称号,而且不贪不占,无论在何处为官,离任时只有“一琴一鹤自随”,清白廉洁,自称“柯村赵四郎”,也就是赵家老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第七·三十六章》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第十二·四章》

坦荡荡,是说胸襟坦荡,无所遮掩和隐藏,也就是古人说的“风光霁月”,如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光明磊落。戚戚,指局促不安,患得患失,心中总好像有解不开的疙瘩,无法安宁,忧愁烦恼。这是从精神状态或者说心理特征上来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说到君子坦荡荡,想起两则故事。北宋名臣赵抃(谥号清献),为人正直、刚正不屈。为官四十多年,不仅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称号,而且不贪不占,无论在何处为官,离任时只有“一琴一鹤自随”,清白廉洁,自称“柯村赵四郎”,也就是赵家老四。他做事的秘诀,明代高僧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记载:“赵清献公尝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不为也。”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作所为,都能堂堂正正、心无所惧所愧地说出来,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坦荡荡。”无独有偶,河北已故作家贾大山,也是这样一位“不敢告者则是不为”的楷模。他曾在《灯窗笔记》一文中说:“我也想效法古人,昼有所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无言。告地?地无语。告妻?夫妻相爱情深,难免护短。踌躇间,看见小孙女,活泼可爱,一片天真,也懂事了,于是得一方便法门:昼之所为,夜必告小孙女,不敢告者则不为也。”

赤子之心,洁净如玉;童贞之诚,实不可欺;孺子之口,难掩谎言。贾大山律己的程度要比赵抃更为严格,更能让人肃然起敬。修炼如此,乃“真君子”也,不得不服。

反复读赵抃和贾大山的这两段话,说实在的,我感觉到心头发紧,脑门渗汗,自惭形秽。自己做人做事的境界,实不敢望他们项背。

因为有所敬畏,有所坚守,有十足自信,才能“不敢告者则不为”。故钱穆先生说:“君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其心坦然,荡荡宽大。小人心有私,又多欲,驰竞于荣利,耿耿于得丧,故常若有压迫,多忧惧。读者常以此反省,可以进德。”

正是由于心底干净,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和行为,所以孔子还说:“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不断自我反省,问心无愧,心中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更没有什么可怕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中都会安然自得,都会“坦荡荡”。余秋雨也说“小人要比君子劳累得多”,这是因为,君子“无须逃避质疑的目光,无须填堵已露的破绽,无须躲闪明亮的天光。这样一来,劳累已就减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全是蓝天之下的坦然畅然”。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人,能够做到心底里没有烦恼,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变得越来越重的时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不管是生活的压力有多大,生存有多么艰难,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都应该心底里坦荡舒畅地活着,在为自己生存的同时,也为他人、为社会尽力尽责地做些有益的事。有人说得好:“和谐共处的善心和追求,是耸立在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心灵深处的丰碑。而一个人只要能坚持内心美好的操守和至死不渝的付出,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也可以活成别人眼中的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