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战不殆的明军防御系统

百战不殆的明军防御系统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敌兵犯境时,开闸放水,形成天然防线,以阻止敌兵进犯沈阳城。蒲河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沈阳西北郊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李辅深入沈阳西北郊区,调查了解百姓们对重建蒲河“永利闸”的看法。蒲河“永利闸”与平虏堡等守军形成“水陆防御”态势,为沈阳赢来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局面。《出警图》中的明军形象
百战不殆的明军防御系统_皇城文脉

使用三眼火铳的明军

永利闸配以各种堡台沟壑等设备,一度使沈阳北部固若金汤

据来华传教士记载,明朝时期,中国的城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墙保护,城上有大炮,城墙外还有沟,战争时灌满了水,中国人认为那是最好的防御工事。五百多年前,沈阳城西北30里处,有座“辽东边墙”的戍堡“平虏堡”(平罗堡),为沈城的西北大门。平虏堡南面有蒲河流过,蒲河上面有座永利闸,呼应着平虏堡的战略地位。

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朝廷在蒲河上修建水闸一座,名为“永利闸”。水闸高1丈5尺,阔2丈5尺,拦蓄河水。敌兵犯境时,开闸放水,形成天然防线,以阻止敌兵进犯沈阳城。“永利闸”距“辽东边墙”平虏堡仅13里。一旦接到报警,守卫“辽东边墙”明军们,或自“望平墩台”出击,或从“小黑林墩台”策应,或在“闸边墩台”御敌,造成蒲河水势阻其前,明军围攻断其后的态势,然后全歼或生擒来犯敌兵。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永利闸”一度毁损。

五百多年前,沈阳西北郊平罗堡蒲河之上,曾有一座保卫沈城、灌溉农田的“永利闸”,提到“永利闸”,便自然联想起重修“永利闸”的李辅。图为明代懿路城西丁字泊堡。

“永利闸”损毁之后,每逢春秋季节,蒲河水量减少;若遇干旱之年,蒲河更是水落石出,人们挽起裤腿、提起长衫便能趟过蒲河。在蒲河枯水季节,趁着平虏堡等戍堡守军松懈不备空当,“蒙古兀良哈”骑兵便时常趟过蒲河,侵扰沈阳西北郊区百姓。一次,敌兵竟然趟过蒲河长驱直入,直抵怀远门(大西门)附近,气焰十分嚣张。

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时任巡按御史的李辅视察“辽东边墙”主要墙段之后,鉴于沈阳的防御体系与水利设施亟待完善,决定重建蒲河“永利闸”。

蒲河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沈阳西北郊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李辅深入沈阳西北郊区,调查了解百姓们对重建蒲河“永利闸”的看法。结果,父老乡亲们众口一词,均赞成重建蒲河“永利闸”。随即,李辅命“右参议”张邦负责,由沈阳地方财政出资,趁农闲时节,抽派农民做工,重建蒲河“永利闸”。当地农民踊跃参加重建“永利闸”工程。在沈阳“游击”“备御”“指挥”等官员共同协助下,仅用3个月时间,便在蒲河上重建起一座崭新的水流,并且节省了工程预算的一半资金。

新建的“永利闸”坐东朝西,昂首屹立在蒲河之上。水闸横宽5丈2尺、顺长3丈5尺,正中闸门宽1丈2尺,蒲河两岸各砌筑了一座码头。新水闸建成后,蓄积了蒲河水源,致使蒲河两岸以往的不毛之地,成为良田沃土,垦种农民逐渐增加,最终成为沈阳城周边的一大“屯田”之地。与此同时,由于水闸蓄水,扩大了蒲河水面,河水加深,“蒙古兀良哈”骑兵再也无法越过蒲河侵扰沈阳了。蒲河“永利闸”与平虏堡等守军形成“水陆防御”态势,为沈阳赢来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局面。

明代后期,“永利闸”逐渐失去防御作用,加之年久失修,再次毁圮。据《奉天通志》记载,清代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下令,将“永利闸”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修建了一座石桥,这便是如今尚存的“永安桥”。

值得一提的是李辅在任期间,不但修缮了永利闸,还修缮了“辽阳书院”,在“辽阳书院”内栽种了桑树、槐树,并增建了两座斋房,扩大了“辽阳书院”的规模。李辅还亲手书写了“正学书院”匾额,悬挂在整修一新的书院山门之上。之后,李辅选拔了50余名可造人才,进入书院学习。当时,书院管理严格,每天都要上课,每月都要考试。学生们人人勤奋好学,蔚然成风。

此外,李辅还主持重修了“辽左习武书院”,增建了10间号房,吸纳乡试武举,习练骑射,研习韬略。又在广宁(北镇)城内创建了“河西书院”。

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辅主持成立纂修班子,潜心修纂《全辽志》。半年之后,《全辽志》修纂完毕,成为《辽东志》的续修本,在凡例、纲目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更定,尤其是对嘉靖十六年(1537)以后的东北事迹多有增补,是明代东北地区又一部较早的志书。

《全辽志》分为6卷,有图考志、沿革志、山川志、赋役志、边防志、兵政志、宦业志、人物志、典礼志、风俗志、方物志、祥异志、故迹志、杂志、艺文志、外志等,共计19志。其中的《沈阳卫境图》尤为珍稀,是考证、研究沈阳历史弥足珍贵的史料。

李辅在辽沈地区任职30余年中,在边事巡按、学政监督等方面均有重大建树。与此同时,李辅还为沈阳留下了《新修正学书院记》《永利闸碑记》《条陈辽东八事疏》《议政副将职衔重事权以便战导疏》等重要文献。

《出警图》中的明军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