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水学,就是从风水的角度对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学问,是研究建筑环境如何对生活、劳作其内的人产生吉祥作用的科学。而风水的概念最早是由被誉为风水学鼻祖的晋代学者郭璞先生提出来的,即:“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山和水的拢聚,使居住环境产生一种气场,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场环境,就称为风水。古人认为,风水好坏是由气造成的。如果气聚而不散、畅而不窒、行而不急,这种气显然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居住,具有这样气场的环境,便是好风水。
那么,气场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是由形带来的。犹龙般起伏的山峦,蕴涵着生气;吉祥的建筑形状、结构产生吉气。人们通过创造、改变建筑的形状、结构、门位、颜色,以及周围的道路、河流、树木、建筑等状况,产生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气场,从而达到产生良好风水的目的。
所以,也可以简单说,风水学就是研究“气”的学问。不管是以实物环境为主的峦头风水,还是以理论运算为主的理气风水,都是在围绕“气”做文章,所以,气是风水的灵魂。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道家思想、气功、中医、养生等等都讲气。那气是什么呢?首先,气是物质。华夏先人们认为,物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肉眼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山川、河流、大厦、物体等;另一部分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气。更令西方思维模式不可理解的是,物质的这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互相转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聚则成形,散则化气”,人“气聚而生,气散为死”。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无形的气可以转化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又可以转化成无形的气。气是形的内在构成,形是气的外在表现。“气雄则地随之而高耸,气弱则地随之而平伏,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浊则地随之而凶恶”(清《罗经透解》);“气行则万物发生,气聚则山川融结”,“形者气之著,气者形之征;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由此可以说,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单位,气是万物之原。《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是说阴阳二气冲荡而化合成万物。从这一概念来说,气又被称为元气。
再次,气相当于现代物理学中的“场”,气也是一种力、一种波,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的,气的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正因为每种物体都存在一个“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方位的物体的场又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场又有吉有凶,也就带来了风水场的吉凶。所以,像尖角冲射、弓水割腰等便被视为风水凶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