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文公二年)
背景僖公三十三年(前627),晋在殽伏击秦师,秦师败绩,主帅百里孟明视发誓“三年将拜君赐”(见《秦晋殽之战》)。文公二年(前625),孟明视果帅秦师上门挑战。
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
二月,晋侯御之[1]。先且居将中军[2],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3],狐鞫居为右[4]。甲子[5],及秦师战于彭衙[6]。秦师败绩。[一]晋人谓秦“拜赐之师”。[二]
[一]竹添光鸿:淡笔叙过,藏狼瞫驰秦师事不露。
[二]杜预:以孟明言“三年将拜君赐”,故嗤之。
战于殽也[7],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8],禽之以从公乘[9],遂以为右。箕之役[10],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11]。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12]?”瞫曰:“吾未获死所[13]。”其友曰:“吾与女为难[14]。”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15],不登于明堂[16]。’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17]。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18]。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19]。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20],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
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21]。’又曰:‘王赫斯怒[22],爰整其旅[23]。’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秦伯犹用孟明。[三]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24]:“秦师又至,将必辟之[25],惧而增德,不可当也。《诗》曰:‘毋念尔祖[26],聿修厥德[27]。’孟明念之矣[28],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三]魏禧:此句只“犹用”二字,将孟明前此为三败之将,秦伯用三败之将,他人不能用而秦伯独能用,不知者怪异,知者惊服,此五种情事,和盘托出,又一毫不费解注,乃真简真笔力也。
后语当年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左传·文公二年》)。
【注释】
[1]晋侯:晋襄公。御:抵御。
[2]先且居:先轸之子,僖公三十三年嗣父为中军主帅。
[3]御戎:(为晋侯)驾御戎车。
[4]鞫:音jū。右:车右侍卫。
[5]甲子:初七。
[6]彭衙:秦邑名,在今陕西东北。
[7]战于殽:指僖公三十三年晋与秦战于殽。
[8]狼瞫:人名,瞫:音shěn。
[9]禽:同“擒”。之:指莱驹。乘:车。
[10]箕之役:指僖公三十三年八月晋侯败狄于箕。
[11]先轸:当时的晋中军主帅。黜:罢免。续简伯:即狐鞫居。
[12]盍:“何不”的合音词。
[13]未获死所:尚未有该死之处。
[14]吾与女为难:我和你一起发难,即杀先轸。女同“汝”。
[15]则:如。
[16]不登明堂:死后牌位不进太庙。
[17]共用:死于国用。共同“恭”。
[18]其所:得其所宜。
[19]这三句的意思是:先轸始黜我时,人说是上不知我,今我若不义而死,则是无勇,无勇就该黜,由此可见上是知我的。
[20]陈:同“阵”,摆开阵形。
[21]庶:庶几。遄:立即。沮:阻止。这两句诗出自《小雅·巧言》。
[22]赫斯:赫然,怒貌。
[23]爰:于是。旅:师旅。这两句诗出自《大雅·皇矣》。
[24]赵成子:即赵衰。
[25]辟:同“避”。
[26]毋:发语词,无义。
[27]聿:发语词,无义。厥:其。这两句诗出自《大雅·文王》。
[28]念之:指念祖修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