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成公二年)
背景宣公十七年(前592),晋卻克出使齐国,郤克腿有残疾,当他一瘸一拐登上台阶时,躲在幕后偷看的齐侯母亲笑出了声,郤克怒,发誓要报此仇。成公二年(前589),齐侯伐鲁、卫,鲁、卫均向晋求援,郤克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1],围龙[2]。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3],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4],无入而封[5]。”弗听,杀而膊诸城上[6]。齐侯亲鼓,士陵城[7]。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8]。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9]。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10]?若知不能,则如无出[11]。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夏,有……[一]
石成子曰[12]:“师败矣。子不少须[13],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14]。又曰:“子,国卿也。陨子[15],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16]。”且告车来甚众[17]。齐师乃止,次于鞫居[18]。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19],[二]桓子是以免[20]。
既[21],卫人赏之以邑[22],辞。请曲县、繁缨以朝[23],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24]。名以出信[25],信以守器[26],器以藏礼[27],礼以行义[28],义以生利[29],利以平民[30],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31]。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一]杜预:阙文,失新筑战事。
[二]竹添光鸿:车来甚众,不知何人,下方点明仲叔于奚,此文章出没之妙。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32],遂如晋乞师[33]。臧宣叔亦如晋乞师[34]。皆主郤献子[35]。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36]。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37],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38],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39],且道之[40]。[三]季文子帅师会之[41]。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42],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43],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44]。”
[三]竹添光鸿:臧宣叔乞师先归,故往逆晋师,且为向导。
[四]竹添光鸿:“释憾”,见伐之无名。“朝夕”,见伐之甚促。
师从齐师于莘[45]。六月壬申[46],师至于靡笄之下[47]。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48],诘朝请见[49]。”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50]。’[四]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51]。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52]。”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53];若其不许,亦将见也[54]。”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55],禽之而乘其车[56],系桑本焉[57],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58]。”
癸酉[59],师陈于鞌[60]。邴夏御齐侯[61],逢丑父为右[62]。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63]。”不介马而驰之[64]。[五]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65],未绝鼓音,[六]曰:“余病矣!”[七]张侯曰[66]:“自始合[67],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68]。左轮朱殷[69],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八]缓曰[70]:“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九]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71],可以集事[72],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73],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74],右援枹而鼓[75],马逸不能止,师从之。[十]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76]。
[五]竹添光鸿:二句圭角殊甚,齐顷之壮武,何以堪之,所以再走价也,明旦不介马而接战,其杀机既见于此矣。
[六]竹添光鸿:顷公不介戎马而亟进,郤子先三军以冒矢石,两将之奋伐,描摸如见。
[七]竹添光鸿:《史记》作“克欲还入壁”,善读此句。
[八]竹添光鸿:再著此句,一鼓而两军怒发不暇一息者见矣。
[九]竹添光鸿:郤克伤矢用正叙,二人则就其口中自叙,此虚实之法。
[十]竹添光鸿:“师从之”三字中,有雷奔电扫之势。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77]:“旦辟左右[78]。”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79]。射其右,毙于车中[80],綦毋张丧车[81],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82],皆肘之[83],使立于后。韩厥俛[84],定其右[85]。[十一]逢丑父与公易位[86]。将及华泉[87],骖絓于木而止[88]。丑父寝于轏中[89],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90],伤而匿之[91],故不能推车而及[92]。韩厥执絷马前[93],再拜稽首[94],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95],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96],敢告不敏[97],摄官承乏[98]。”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99]。郑周父御佐车[100],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101]。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102],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103],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104]。”乃免之。[十二]
[十一]姜希辙:此节欲叙韩厥追齐君不知丑父易位之事,先下射右毙于车中一语,继下韩厥俯定右一语,则不见易位,不烦申说已自晓然,文笔之妙,拟于化工矣。
齐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105]。每出,齐师以帅退[106]。入于狄卒[107],狄卒皆抽戈楯冒之[108]。以入于卫师,卫师免之[109]。遂自徐关入[110]。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111],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112]?”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113]?”[十三]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114]。予之石窌[115]。
[十二]竹添光鸿:逢丑父,汉王之纪信也,一死一不死异耳。
[十三]竹添光鸿:此一节想见齐师之败,音耗难通,将疑将信,故举国仓皇,写一司徒之妻,而凡母盼其子,妇哭其夫,遍国中矣。君免父免,其不免者正多。左氏闲闲着笔,使读者自会。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116],击马陉[117]。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118]。不可,则听客之所为[119]。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120],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121]。”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122],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123]?且是以不孝令也[12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125]。’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126],物土之宜[127],而布其利[128],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129]。’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130],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十四]其晋实有阙[131]。四王之王也[132],树德而济同欲焉[133]。五伯之霸也[134],勤而抚之[135],以役王命[136]。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137]。《诗》曰‘布政优优[138],百禄是遒[139]。’子实不优[140],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141]?不然[142],[十五]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143]。畏君之震[144],师徒桡败[145]。吾子惠徼齐国之福[146],不泯其社稷[147],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148]。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149],背城借一[150]。敝邑之幸,亦云从也[151];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152]?’”鲁、卫谏曰:“齐疾我矣[153]。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子若不许,仇我必甚。唯子则又何求[154]?子得其国宝[155],我亦得地[156],而纾于难[157],其荣多矣!齐、晋亦唯天所授,岂必晋?”晋人许之,对曰:“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158],若苟有以藉口而复于寡君[159],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
[十四]杜预: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
[十五]竹添光鸿:泛然反上文之辞也。此一转陡而矫,应前“听客之所为”一段,有大海回风之势。
禽郑自师逆公[160]。
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161],使齐人归我汶阳之田[162]。公会晋师于上鄍[163],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164],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后语次年(前588)“十二月甲戌(二十六日),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左传·成公三年》)。随后,“齐侯朝于晋,将授玉。郤克趋进曰:‘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齐君此行是为了上次妇人笑辱我而来谢罪的),寡君未之敢任。’晋侯享(宴请)齐侯。齐侯视韩厥,韩厥曰:‘君知厥也乎?’齐侯曰:‘服(服装)改矣。’韩厥登,举爵曰:‘臣之不敢爱死(惜死),为两君之在此堂也(就是为了两君的和好)’”(《左传·成公三年》)。
【注释】
[1]齐侯:齐顷公。我:鲁国。鄙:边境。
[2]龙:鲁邑,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3]嬖人:宠臣。卢蒲就魁:齐国大夫。门:攻打城门。
[4]而:同“尔”。下同。
[5]无入而封:不进入你们境内。封:境。
[6]膊:暴露,陈列。
[7]陵:攀登。
[8]及巢丘:一直深入到巢丘。巢丘:鲁地名,今址阙疑。
[9]石子:即石稷。后面的孙子即孙良夫。
[10]将谓君何:将何以报君。
[11]若知不能,则如无出:若知不能战,则不应出兵。如:应当。
[12]石成子:即石稷。
[13]子:指孙良夫。少:稍。须:等待。
[14]皆不对:孙良夫、宁相、向禽将俱不回答。
[15]陨:损失。
[16]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你率众人撤退,我留在这里抵御齐师。
[17]且告车来甚众:并且告诉军中,增援战车来了很多。
[18]次:驻扎。鞫居:地名,今址阙疑。鞫:音jū。
[19]新筑人:新筑大夫。新筑:卫地名,在今河北魏县南。孙桓子:即孙良夫。
[20]免:免于难。
[21]既:既而,过后。
[22]赏之以邑:以邑赏仲叔于奚。
[23]曲县:诸侯专用乐器。县同“悬”。繁缨:诸侯专用马饰。朝:朝见君主。
[24]君之所司也:名与器是国君所掌握的,不能借人。
[25]名以出信:有了名号就有相应的威信。
[26]信以守器:有了威信就能守住相应的器物。
[27]器以藏礼:不同的器物代表了尊卑贵贱之礼。
[28]礼以行义:礼是用来推行道义的。
[29]义以生利:利是从义里产生出来的,有义才能有利。
[30]利以平民:用利来治理人民。平:治理。
[31]若以假人,与人政也:若把器与名借人,就等于把政给人。与:音yù,给予。
[32]不入:不入国都。
[33]如:往。乞师:讨救兵。
[34]臧宣叔:鲁国卿。
[35]主郤献子:以郤献子为主人。郤献子:即郤克,时郤克为中军主帅,主晋政。
[36]此城濮之赋:这是城濮之战的军赋,那时亦七百乘。
[37]先君:晋文公。先大夫:指先轸等人。肃:敏捷。
[38]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我郤克不堪为先大夫役使,意即我才能比先大夫差远了。
[39]逆:迎接。
[40]道之:为之做向导。道同“导”。
[41]季文子:鲁国卿。
[42]韩献子:即韩厥。
[43]郤子使速以徇:郤子使其仆迅速示众军中,以示此事与己有关。
[44]吾以分谤也:我以此与韩献子分担指责。谤:批评指责。
[45]师:晋师。莘:音shēn,卫地名,在今山东莘县北。
[46]壬申:十六日。
[47]靡笄:山名,在齐,即今山东济南千佛山。笄:音jī。
[48]腆:音tiǎn,丰厚。赋:军赋,即军队数量。
[49]诘朝:明朝,明日早晨。
[50]大国:齐国。释憾:发泄愤恨。敝邑:鲁、卫。
[51]无令舆师淹于君地:不要让众师久留于君地,意即速战速决。舆:众。淹:久。
[52]君无所辱命:无需君发命,我们本来就要打的。
[53]大夫之许句:你答应了,这正是我的愿望。
[54]若其不许句:即使你不答应,也要跟你打一仗。
[55]桀:举。
[56]禽:同“擒”。之:被高固用石头击倒的晋军人。
[57]系桑本焉:把桑树根系在车上。
[58]欲勇者贾余余勇:言己勇尚有馀,可卖与欲勇者。
[59]癸酉:十七日。
[60]陈:同“阵”。鞌:齐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
[61]御齐侯:为齐侯御车。
[62]右:车右侍卫。
[63]姑:姑且。翦灭:消灭。朝食:早餐。
[64]介马:给马披甲。
[65]屦:音jù,鞋。
[66]张侯:即解张。
[67]合:交战。
[68]余折以御: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
[69]朱殷:红黑色,血所染。
[70]缓:即郑丘缓。
[71]殿:镇守。
[72]集:完成。
[73]擐甲:披甲。擐:音huàn。执兵:手执兵器。
[74]左并辔:原来用两手拉的马缰绳都并入左手。
[75]援:拿。枹:音fú,鼓槌。
[76]三周华不注:绕了华不注山三圈。华不注:山名。
[77]子舆:韩厥父亲。
[78]旦辟左右:明天早上不要在车的左右。辟同“避”。
[79]越于车下:尸体坠落车下。
[80]毙:踣,跌倒。
[81]綦毋张:晋国大夫。綦:音qí。
[82]从左右:(綦毋张)欲立于车左、车右。
[83]皆肘之:用肘击綦毋张,不让其在车左或车右。
[84]俛:同“俯”,俯身。
[85]定其右:将车右身体放稳。
[86]逢丑父与公易位:逢丑父与齐顷公交换车上位置。
[87]华泉:华不注山下之泉。
[88]骖:音cān,两旁外侧的驾马。絓:音guà,绊住。
[89]轏:音zhàn,栈车,用竹木制成。
[90]肱:胳膊,这里指肘部。
[91]匿:隐瞒(伤情)。逢丑父击蛇伤肱发生在战前,这里是补叙。
[92]故不能推车而及:因为逢丑父有伤在身,所以马被绊住而不能下车推,结果被韩厥追及。
[93]执絷:手执绊马索,以示君臣之礼。
[94]稽首:叩首至地。稽:音qǐ。
[95]属:音zhú,适巧。戎行:军旅。
[96]臣辱戎士:我作为一名兵士。辱:谦词。
[97]敢告不敏:谨向您报告我的无能。
[98]摄:代理。承乏:补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来代替御者为您驾车,即要把齐侯押回晋军。
[99]丑父句:逢丑父和齐侯换了位置,韩厥不知。丑父遂冒充齐侯,而让齐侯下车取水,乘机逃走。
[100]佐车:副车。
[101]免:免于被俘。
[102]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从此以后,没有代替其君承受祸患的人。任患:承受祸患。
[10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人不以己死救君为难事。
[104]劝:勉励。
[105]三入三出:一入出晋师,二入出狄卒,三入出卫师。
[106]齐师以帅退:齐师掩护齐侯后退。
[107]狄卒:跟从晋军讨伐齐国的狄人。
[108]楯:同“盾”。冒:覆,保护。
[109]免之:保护齐君免受祸害。
[110]徐关:齐地名,在今山东淄博西南。入:入齐。
[111]辟女子:使女子回避。辟同“避”。
[112]锐司徒:掌管锐利兵器的官员。
[113]苟君句:只要君和父亲都免于祸患,那还求什么?
[114]辟司徒:掌管军营壁垒的官员。辟同“壁”。
[115]予之石窌:把石窌作为她的采邑。石窌:邑名,在今山东长清东南。窌:音liù。
[116]入自丘舆:从丘舆进入齐国。丘舆:齐邑,在今山东益都西南。
[117]马陉:齐邑,在丘舆之北。
[118]宾媚人:齐卿国佐。纪:诸侯国名,被齐所灭。甗:音yǎn,青铜炊器。这句意思是,齐侯派国佐将灭纪时所得的甗、玉磬与土地献给晋、鲁、卫(以求撤兵)。
[119]不可,则听客之所为:(齐侯说)如果他们不答应,那就任其所为了。意即那只有打了。客:指晋。
[120]萧同叔子:齐侯母亲。
[121]封内:境内。东其亩:使垄亩东西向(晋在西,这样便于晋到齐行军作战)。
[122]吾子:指郤克。
[123]其若王命何:意思是有违王命。
[124]且是以不孝令也:况且你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
[125]匮:竭尽。永:长久。锡:同“赐”。这两句诗出自《大雅·既醉》。
[126]疆:划定田界。理:整理田地。
[127]物土之宜:因地制宜。物:看,考察。
[128]而布其利:作有利于生产的布置。
[129]南东其亩:垄亩或南北向,或东西向,皆根据地势而定。这两句诗出自《小雅·信南山》。
[130]无顾土宜:不顾地势是否适宜。
[131]阙:过失。
[132]四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133]树德:树立德行。济同欲:满足共同的愿望。
[134]五伯:夏朝昆吾、商朝大彭、豕韦、周朝齐桓、晋文。
[135]抚之:安抚诸侯。
[136]役:事奉。
[137]无疆:无止境。
[138]布政:施政。优优:和缓宽容貌。
[139]禄:福。遒:音qiú,聚集。这两句诗出自《商颂·长发》,意思是施政和缓宽容,那么百福就会降临。
[140]不优:即不优优,不和缓宽容。
[141]诸侯何害焉:无害于诸侯。
[142]不然:若不这样。
[143]以犒从者:表面说犒劳,其实是跟你们了打一仗。
[144]震:威。
[145]师徒:军队。桡败:失败。桡:音ráo。
[146]惠:表敬副词,无义。徼:同“邀”,求。
[147]泯:灭。社稷:国家,指齐国。
[148]唯是:因此。敝器:指纪甗、玉磬。不敢爱:不敢吝惜。指不敢不将纪甗、玉磬与土地给予晋。
[149]余烬:比喻残兵败将。
[150]背城借一:欲于城下复借一战。
[151]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即使我们幸而战胜,也会听从你们的。
[152]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更何况不幸再败,我们敢不听你们?
[153]疾:怨恨。
[154]唯子则又何求:即使是你,还有什么可求的。唯:同“虽”。
[155]国宝:指纪甗、玉磬。
[156]我亦得地:齐归所侵占鲁、卫之地。
[157]纾于难:舒缓齐国给诸国带来的灾难。
[158]赋舆:指军队。
[159]若苟有以藉口而复于寡君:只要有一点收获能让我们回报国君就可以了。
[160]禽郑:鲁国大夫。逆:迎接。公:鲁成公。
[161]国佐:齐卿,即宾媚人。爰娄:地名,在今山东临淄西。
[162]我:鲁国。汾阳:汾水之北。
[163]公:鲁成公。上鄍:地名,位于齐、卫交界处,在今山东阳谷。鄍:音míng。
[164]三帅:郤克、士燮、栾书。路:同“辂”,天子、诸侯所乘或所赐车。路有三等,先路是其中的第二等。三命:卿大夫的等级,三命为最高。服:相应的车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