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襄公十四年)
背景孙文子是卫国上卿,与国君关系一直不洽。成公七年(前584)因卫定公恶之而奔晋,直到七年后(前577)方才归卫。成公十五年(前576)卫献公即位,孙文子与国君关系并未因此而改善。至襄公十四年(前559),君臣终于爆发激烈冲突。
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1],皆服而朝[2]。日旰不召[3],而射鸿于囿[4]。二子从之[5],不释皮冠而与之言[6]。二子怒。[一]孙文子如戚[7],孙蒯入使[8]。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9]。[二]大师辞,师曹请为之[10]。[三]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11],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12]。公使歌之,遂,诵之[13]。
[一]孔颖达:君敬大臣,宜释皮冠。既不释皮冠,又不与食,二子所以怒也。
[二]竹添光鸿:公以示知文子谋乱也。
[三]竹添光鸿:大师恐以速乱,故辞不歌之也。
蒯惧,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14]。”并帑于戚而入[15],见蘧伯玉曰[16]:“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17]?虽奸之,庸知愈乎[18]?”遂行,从近关出[19]。公使子蟜、子伯、子皮与孙子盟于丘宫[20],孙子皆杀之。四月己未[21],子展奔齐[22]。公如鄄[23],使子行请于孙子[24],孙子又杀之。公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河泽[25],鄄人执之[26]。
初,尹公佗学射于庚公差,庚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27],公孙丁御公[28]。
子鱼曰[29]:“射为背师,不射为戮[30],射为礼乎[31]。”[四]射两軥而还[32]。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33]。”乃反之[34]。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35],贯臂[36]。
子鲜从公[37],及竟[38],公使祝宗告亡[39],且告无罪。定姜曰[40]:“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41]。有罪,若何告无?[五]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42],而蔑之[43],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44],而暴妾使余[45],三罪也。[六]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四]竹添光鸿:三句皆用“为”字,字势各少变。
[五]竹添光鸿:二语足破千古世俗违道以媚鬼神者之惑。
[六]竹添光鸿:数三罪,皆以“而”字转缀之。
公使厚成叔吊于卫[46],曰:“寡君使瘠[47],闻君不抚社稷[48],而越在他竟[49],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于执事曰[50]:‘有君不吊[51],有臣不敏[52],君不赦宥[53],臣亦不帅职[54],增淫发泄[55],其若之何?’”卫人使大叔仪对曰[56]:“群臣不佞[57],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58],以为君忧[59]。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60],又重恤之[61]。敢拜君命之辱[62],重拜大贶[63]。”厚孙归[64],复命,语臧武仲曰[65]:“卫君其必归乎!有大叔仪以守,有母弟鱄以出[66],或抚其内,或营其外,能无归乎?”
齐人以郲寄卫侯[67]。及其复也[68],以郲粮归[69]。
右宰縠从而逃归[70],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71],余狐裘而羔袖[72]。”乃赦之。
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73],以听命于诸侯[74]。卫侯在郲,臧纥如齐[75],唁卫侯[76]。卫侯与之言,虐[77]。退而告其人曰[78]:“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79],亡而不变[80],何以复国?”子展、子鲜闻之,见臧纥,与之言,道[81]。臧孙说[82],谓其人曰:“卫君必入。夫二子者[83],或挽之[84],或推之,欲无入,得乎?”[七]
后语襄公二十六年(前547)“二月辛卯(初七),卫宁喜(宁惠子之子)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二月十日),卫侯衎(献公)复归于卫”(《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七]竹添光鸿:既欲叙卫侯之不君,又欲叙孙、宁之不臣,此处殊觉费手。要之,一“虐”字定君之罪,一“怒”字定臣之罪。君不赦宥,臣不帅职,兼定君臣之罪,此文章命意布局严谨周密处也。
【注释】
[1]戒孙文子、宁惠子食:要二人与其共食。
[2]皆服而朝:二人皆盛服待之于朝。
[3]旰:音gàn,晚。召:召见(二子)。
[4]囿:音yòu,养有禽兽的园林。
[5]从之:从公于囿。
[6]不释皮冠:献公不解下打猎的皮冠。
[7]如:往。戚:孙文子之邑,在今河南濮阳北。
[8]孙蒯:孙文子之子。入使:入朝请命。
[9]大师:太师,掌乐大夫。《巧言》:出自《小雅》。其卒章曰:“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10]师曹:太师属下的乐人。请为之:自请歌《巧言》。
[11]诲:教。
[12]怒孙子:激怒孙文子。报公:报复献公鞭其之恨。
[13]遂,诵之:唱完之后又诵读(惟恐孙蒯不解献公用意)。
[14]弗先,必死:不先动手,必死献公之手。
[15]并帑于戚而入:把家属集中到戚而后进入卫都。并:合并,集中。帑:同“孥”,妻儿。
[16]蘧伯玉:卫国大夫。
[17]奸:犯。
[18]虽奸之,庸知愈乎:纵使更换君主,哪能知道新君一定超过旧君。庸:岂。
[19]遂行句:蘧伯玉担心难作,从最近的关门出境。
[20]子蟜、子伯、子皮:卫群公子。献公使三子与孙文子盟以求和。蟜:音qiáo。丘宫:宫名,疑在卫都。
[21]己未:二十六日。
[22]子展:卫宣公弟。
[23]鄄:音juàn,卫邑,在今山东鄄城西北。
[24]子行:卫群公子。
[25]公徒:献公亲兵。河泽:卫地名,在今山东阳谷东北。
[26]鄄人执之:鄄人为孙文子捕抓四散逃逸的献公亲兵。
[27]二子:尹公佗和庚公差。
[28]公孙丁御公:公孙丁为献公驾车。
[29]子鱼:即庚公差,子鱼是其字。
[30]不射为戮:不射就要被孙文子杀戮。
[31]射为礼乎:射虽射,但不射人,以礼于师。
[32]軥:音qú,车轭下边的曲木,用以夹住马颈。
[33]子为师,我则远矣:你为了老师(公孙丁)而不求射中,我与他的关系则远了。
[34]乃反之:乃返回射公。
[35]授公辔而射之:将马缰绳交给献公而抽箭射尹公佗。
[36]贯臂:箭贯穿尹公佗臂。
[37]子鲜:卫宣公同母弟。
[38]及竟:到了边境。竟同“境”。
[39]祝宗:主持祭祀祈祷者。告亡:告诉祖宗自己逃亡。
[40]定姜:宋定公嫡夫人,献公嫡母(非生母)。
[41]诬:欺骗。
[42]冢卿:上卿,指孙文子和宁惠子。师保:师傅。
[43]蔑:轻视。
[44]以巾栉事先君:即为先君妻。巾栉:手巾、梳子。
[45]而暴妾使余:而你暴虐的像对待婢女那样对待我。
[46]公:鲁襄公。厚成叔:鲁国大夫。吊:慰问。
[47]瘠:厚成叔之名。
[48]不抚社稷:失去君位。抚:据有。
[49]越:播越,流亡。他竟:他国。竟同“境”。
[50]执事:指卫之大夫。
[51]吊:恤。此句意为,君(献公)不体恤下臣。
[52]有臣不敏:臣不敏于君事。
[53]赦宥:宽恕(下臣)。宥:音yòu。
[54]帅职:尽责。
[55]增淫:(君臣嫌怨)积久增大。发泄:暴发。
[56]大叔仪:卫大夫。
[57]不佞:不才。
[58]不以即刑:不以群臣就刑。悼弃:远弃,远离。
[59]以为君忧:贵君(鲁君)以此为忧。
[60]辱:表敬副词,无义。吊群臣:吊群臣失君。
[61]重:再。恤之:怜悯群臣不敏达于事。
[62]拜:拜谢。君命:指鲁君吊群臣失君。
[63]贶:音kuàng,赐,指怜悯群臣不敏达于事。
[64]厚孙:即厚成叔。
[65]臧武仲:鲁国大夫。
[66]鱄:音zhuāng,即子鲜。以出:跟从献公而出。
[67]郲:音lái,诸侯国名,被齐所灭。寄:寓。
[68]复:指十二年后(襄公二十六年)献公回国。
[69]以郲粮归:把郲粮一起带回国。
[70]右宰:卫官名。縠:右宰名。
[71]余不说初矣:我对当初跟献公出奔感到不满,亦即后悔了,所以现在回来了。
[72]余狐裘而羔袖:我善多(狐裘)而恶少(羔袖)。
[73]孙林父:即孙文子。宁殖:即宁惠子。相:辅佐。
[74]听命于诸侯:听盟会之命。
[75]臧纥:即臧武仲。如:往。
[76]唁卫侯:吊卫侯失国。
[77]虐:粗暴。
[78]其人:臧纥下属。
[79]其言粪土:他说的话像粪土一样贱恶。
[80]亡而不变:逃亡而不改变其性。
[81]道:子展、子鲜的话通情达理有修养。道:顺理。
[82]臧孙:即臧纥。说:同“悦”。
[83]二子:指子展、子鲜。
[84]挽:牵引,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