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昭公元年)
背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由宋向戌牵头,晋、楚达成弭兵协议(见《宋向戌弭兵》)。昭公元年(前541),晋、楚及参加过那次弭兵之会的诸国再次在虢会盟。
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1],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2]。将入馆[3],郑人恶之[4],使行人子羽与之言[5],乃馆于外[6]。既聘,将以众逆[7]。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8],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9]。”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对曰[10]:“君辱贶寡大夫围[11],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12]。围布几筵[13],告于庄、共之庙而来[14]。若野赐之[15],是委君贶于草莽也[16],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17]。不宁唯是[18],又使围蒙其先君[19],将不得为寡君老[20],[一]其蔑以复矣[21]。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22]。将恃大国之安靖己[23],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24]。小国失恃,而惩诸侯[25],使莫不憾者[26],距违君命[27],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28]。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29],其敢爱丰氏之祧[30]?”伍举知其有备也,[二]请垂櫜而入[31]。许之。
[一]竹添光鸿:两“不得”字,上下成对。
[二]竹添光鸿:欲袭其无备,见其文外。
[三]竹添光鸿:“戒”、“惧”二字与下文“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照应。
正月乙未[32],入,逆而出。遂会于虢[33],寻宋之盟也[34]。祁午谓赵文子曰[35]:“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36]。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37]。[三]子木之信称于诸侯[38],犹诈晋而驾焉[39],况不信之尤者乎[40]?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子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41],三合大夫[42],服齐、狄,宁东夏[43],平秦乱[44],城淳于[45],师徒不顿[46],国家不罢[47],民无谤讟[48],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有令名矣[49],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50]!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51],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是蓘[52],虽有饥馑[53],必有丰年。[四]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54]。’吾未能也[55]。《诗》曰:‘不僭不贼[56],鲜不为则[57]。’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58],楚不为患。”
楚令尹围请用牲[59],读旧书[60],加于牲上而已[61]。晋人许之。
[四]竹添光鸿:虽天灾不免亦有饥馑,然耘耔不息,必有丰年之报。以喻守信虽有所屈,必有所伸。
三月甲辰[62],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63]。叔孙穆子曰[64]:“楚公子美矣,君哉[65]!”郑子皮曰:“二执戈者前矣[66]!”蔡子家曰:“蒲宫有前,不亦可乎[67]?”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68]。”郑行人挥曰[69]:“假不反矣[70]!”伯州犁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71]。”子羽曰:“当璧犹在[72],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齐国子曰[73]:“吾代二子悯矣[74]。”陈公子招曰:“不忧何成[75],二子乐矣[76]。”[五]卫齐子曰[77]:“苟或知之,虽忧何害[78]?”宋合左师曰[79]:“大国令,小国共[80]。吾知共而已。”晋乐王鲋曰:“《小旻》之卒章善矣[81],吾从之[82]。”
[五]竹添光鸿:三大夫皆救二子之争辩也。
[六]竹添光鸿:二字最有眉目,见得楚公子盛气登坛,眼空四国,诸大夫侧目旁观,附耳窃议。若无此二字,却似盟后私相评论,意境便不活。
退会,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婉[83],[六]宋左师简而礼[84],乐王鲋字而敬[85],子与子家持之[86],皆保世之主也[87]。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88],子招乐忧[89],齐子虽忧弗害[90]。夫弗及而忧[91],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92],忧能无至乎?言以知物[93],其是之谓矣。”
后语《春秋·昭公四年》(前538)载:“夏,楚子(楚灵王,即公子围)、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杜预注:“楚灵王始会诸侯。”(《左氏会笺》)《春秋·昭公十三年》(前529)载:“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楚灵王)虔于乾溪。”
【注释】
[1]聘:诸侯国之间遣使通问。
[2]伍举:楚国大夫,伍子胥祖父。介:副手。
[3]将入馆:将入宿城内客舍。
[4]郑人恶之:郑人知楚人怀诈,故厌恶之。
[5]行人:外交使者。
[6]馆于外:宿于城外客舍。
[7]将以众逆:欲用军队迎接新妇。众:兵众。逆:迎。
[8]褊小:狭小。褊:音biǎn。
[9]墠:音shàn,筑于城外的一块平地。听命:指迎接新妇。
[10]令尹:即公子围。大宰:即太宰,楚国官名。
[11]辱:表谦副词,无义。贶:音kuàng,赐,赐命。
[12]丰氏:即公孙段。此句大意为,公子围要娶于丰氏。
[13]布:陈列。几筵:祭祀的席位,亦称灵座。
[14]庄:楚庄王,公子围之祖父。共:楚共王,公子围之父。
[15]若野赐之:若在城外赐婚。
[16]委:委弃,遗弃。此句意为,若在城外迎娶,岂不就是将郑君所赐给抛弃了吗?
[17]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若如此,寡大夫公子围就不得列于卿的行列了。
[18]不宁唯是:不只是这样。
[19]又使围蒙其先君:这样又使公子围欺骗其先君。蒙:骗。
[20]不得为寡君老:不得成为寡君之臣。老:大臣。
[21]蔑:无。复:复命。
[22]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小国(郑)无罪,其所恃大国(楚)有罪。
[23]将恃大国之安靖己:想依靠大国(楚)安定自己。
[24]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未料大国包藏祸心图谋小国。
[25]惩诸侯:使各国诸侯心存戒惧。惩:戒惧。
[26]莫不憾者:诸侯无不怨恨。憾:怨恨。
[27]距违:抗拒违背。君命:楚君之命。
[28]有所壅塞不行:指君命不得顺利实行。
[29]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贵国若不包藏祸心的话,鄙国就是贵国的客馆。馆人:客人。
[30]爱:惜。祧:音tiāo,祖庙(迎亲应在祖庙)。
[31]櫜:音gāo,箭袋。垂櫜:倒转箭袋,表示无弓箭。
[32]乙未:十五日。
[33]虢:东虢,诸侯国名,后被郑所灭,在今河南郑州。
[34]寻宋之盟也:重温襄公二十七年宋之盟时的友好。
[35]祁午:晋大夫。赵文子:晋卿,代表晋参加宋之盟。
[36]楚人得志于晋:指楚先歃。
[37]子弗戒,惧又如宋:你不戒备,我担心这次又会像宋之盟那样楚又占了先。
[38]子木:即楚令尹,代表楚参加宋之盟。
[39]驾焉:凌驾于晋。
[40]况不信之尤者:更何况不信之更甚者,即不信甚于子木者。
[41]再合诸侯:两次诸侯会盟。
[42]三合大夫:三次大夫会盟。
[43]宁东夏:使华夏的东方安宁。
[44]平秦乱:平定秦叛晋之乱。
[45]城淳于:在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为杞筑都城。
[46]师徒不顿:军队不劳顿。
[47]罢:同“疲”。
[48]谤讟:指责。
[49]令名:美名。
[50]武:赵武,即赵文子。受赐:接受祁午的话。
[51]僭:不信。
[52]穮:音biāo,耘田除草。蓘:音gǔn,培土附苗。
[53]饥馑;饥荒。
[54]能信不为人下:能讲信者不会在人之下。
[55]吾未能也:吾自恐未能信。
[56]贼:害人。
[57]鲜:少。则:准则,榜样。这两句诗出自《大雅·抑》。
[58]吾不能是难:我以不能信为难,即我担心不能信。
[59]牲: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60]旧书:指襄公二十七年的宋之盟书。
[61]加于牲上而已:把宋之盟书加于牺牲上而不歃血。
[62]甲辰:二十五日。
[63]设服:用国君的仪仗服饰。离卫:两个执戈卫士。
[64]叔孙穆子:鲁国大夫。
[65]楚公子美矣,君哉:楚公子好美啊,自为君王之容。
[66]二执戈者前矣:君行,有二执戈者在前,而公子围之前亦有二执戈者。
[67]蒲宫有前,不亦可乎:王子有二执戈在前,不也是可以的吗。蒲宫:王子所居之宫。
[68]辞而假之寡君:(设服离卫)是公子围离开楚国时从寡君那里借来的。
[69]行人挥:即行人公孙挥子羽。
[70]假不反矣:借了就不还了(欲篡位)。反同“返”。
[71]子皙之欲背诞:指襄公三十年郑子皙杀伯有,背命放诞。
[72]当璧:指楚灵王弟弃疾,昭公十三年即位为平王。
[73]国子:即国弱(姓国名弱)。
[74]吾代二子悯矣:吾替伯州犁忧公子围,代子羽忧子皙。悯:忧。
[75]不忧何成:不忧事何成,有忧而后事成。
[76]二子乐矣:事成而后可乐。
[77]齐子:即齐恶(姓齐名恶)。
[78]苟或知之,虽忧何害:若先知为备,则虽有忧难,亦无所损害。
[79]合左师:即向戌。
[80]共:同“恭”。下同。
[81]《小旻》:出自《小雅》。其卒章为: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2]吾从之:吾从卒章之意。似取其中“人知其一,莫知其他”,以讽合左师只知“共”而已。
[83]绞而婉:直切而又委婉。叔孙穆子讥公子围似君,却反谓之美,故曰绞而婉。
[84]简而礼:其言意简而有礼。
[85]字而敬:对人爱而敬之。字:爱。
[86]子:子皮。持之:其言相持,既无讥讽,又无粉饰。
[87]保世:保持世代爵禄。
[88]国子:即齐之国子(国弱)。
[89]子招:即陈公子招。乐忧:以忧为乐。
[90]齐子:即卫之齐子(齐恶)。虽忧弗害:虽然忧虑但不当作危害。
[91]弗及而忧:忧不及己而乱忧。
[92]三大夫:齐国子、陈公子招、卫齐子。兆忧:开启忧之征兆。
[93]言以知物:以言知事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