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决意在奉天省城商埠地的南北两端辟建南北市场,使之与四平商业街(今中街)成为鼎足之势,构成与外商相抗衡的格局。图为当时地图中的南市场。
何毅夫虽是南市场的设计者,但是设计思想可是张作霖耳提面命的。图为南市场早期的里名和妓院分布图。
中街、太原街、五爱街、北行……沈阳的商业繁华地,大多是依据自身地利、因应天时、贯通人气独自成形。但南市场和北市场则是特例,它们如同双子星座,嵌入沈阳的商业格局。这两座市场的诞生,有着共同目的,那就是突破商业困局,为民族工商业杀出一条血路。
这要从1903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美国订立通商行船契约说起。根据该契约,要在奉天(今沈阳)开辟商埠,允许外国人自由居住和贸易。后来,奉天的商埠地范围确定:东起大西边门,西至满铁附属地(今和平大街以东),南起十一纬路,北至皇寺大街。据资料记载,到了1916年,奉天商埠地已呈“事当冲衢,日臻繁荣,轶冠群邑,莫之与京”的势头。“莫之与京”就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之意。
说起来,南市场还是北市场的“哥哥”,1919年始建,要比北市场早上一两年。但与北市场的开放式竞争不同,南市场采取了抵御式的办市思路,这充分体现在其八卦形状的布局上。
据记载,当时张作霖的拜把兄弟汤玉麟、吴俊升提出,南市场的兴建要带有兵家谋略,既要有御敌除邪之图,又要有消遣娱乐之意。张作霖表示同意,遂命奉天商埠局的工程科长何毅夫照办。
何毅夫设计出来的八卦街依八卦之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修建。其格局是:街正中央是一圆形广场,名为华兴场(今称云集小广场);由华兴场伸向西北至十纬路大街,名为乾元路;伸向东北名为艮永路;由十纬路至西南名为坎生路;由十纬路至东南名为震东路;由华兴场伸向东南之路名为巽从路;由东北伸向西南之路名为离明路;由华兴场伸向西南之路名为坤后路,由西北伸向东南之路名为兑金路。
在八卦街路的东南西三门,以“温、良、恭、俭、让、刚、健、笃、实、辉、生、廉”十二个字与八条街的第二个字搭配,合成12条里巷的名称,即:温元里、良永里、恭从里、俭后里、让东里、刚明里、健金里、笃生里、实进里、辉生里、生金里、廉东里。
据说,南市场的八卦街还借鉴了诸葛亮的八卦阵,八卦阵有“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只有从“生、休、开”三门走出才安全,敌军进入后便很难逃离。这样,南市场八卦街区就体现了八卦阵易进难出的特点,达到抵制否邪、否极泰来之意。
同时,在八卦街区,商家店铺鳞次栉比,当时灯红酒绿、游人如织。人们进入八卦街,很容易流连忘返,可谓进去容易出去难,有利于各商家招揽生意、留住顾客。
20世纪30年代书馆里的艺妓
如此一来,张大帅的意思就充分实现了。时人对此亦有评价:张大帅借诸葛亮奇阵置于商埠地之核心,以此阻挡东洋人的风头,使其不能东渐(日本人的满铁附属地在商埠地之西,沈阳老城在其东),则沈阳老城无忧矣。
南市场建成后,在八卦街西北口处还建有坚固、壮观而高大的牌楼。牌楼底座是用砖石砌成,上面是拱门。拱门上方嵌着“南市场”三个铸铁大字。
作为当年沈阳繁华的商业区,八卦街地区分布在各个街巷里的小店铺达200多户,有美、德、日、俄等国洋行30户,沿街密布的商家、妓院、烟馆、店铺鳞次栉比,外延还有许多民族工业,如制铁业、木材加工业,这里成为当时繁华的商业区和工业区。
八卦街当时有个著名建筑——圈楼,是一座青砖二层半圆式的楼房,圈楼四面各开设两家妓馆:西北侧“金红书馆”“桃源书馆”,东北侧“目华书馆”“长乐书馆”,西南侧“花铃书馆”“群乐书馆”,东南侧“潇湘书馆”“明胜书馆”。据说,书馆这种称谓,源于唐朝诗人胡曾赠予名妓薛涛的诗“万里桥边薛校书,枇杷树下对门居。”为掩盖妓馆之丑恶面目,后人相沿使用“书馆”之类的雅称。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曾如是回忆:“那时候我们每次新排一场话剧,在大学中就能演个半年以上,当时我们在南市场辽宁艺术剧场演出,大学生们宁可步行,也要从大老远赶来看演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的啊……”图为李默然在话剧《报春花》中的演出剧照。
当年,想到南市场看戏,有著名的东北大戏院、商埠大舞台;打算吃吃喝喝,有享誉沈城的商埠楼(元香斋)、鹿鸣春、新德馨、厚得福4家饭店,以及众多的小吃店;要讲讲卫生,有服务周到的第一池(东风浴池)。史料记载,当年,南市场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多彩,即便是寒冷冬夜,照旧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令沈城休闲人趋之若鹜。一般来这里消遣的,都是些军阀、公子哥、官吏、大商人,还有一些洋人。当时在这里还是金融中心,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悉数在此地开设分行。
东北大戏院早先名为奉天大舞台,曾是南市场的标志性建筑。1919年,商人孟亚新出资,由日本建筑商大仓组建公司修建该处建筑。1927年2月,商人谢世煌将奉天大舞台承租,并改名为东北大戏院。当年,东北大戏院可容纳观众1300人左右,占地面积2997平方米,号称当时最新式、最大的戏园子,主演京、评戏以及其他剧种,并上映中外电影。
1951年,在东北大戏院原址成立东北人民艺术剧院,由于影响力大,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四大话剧院之一。1954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改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为中国话剧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李默然、王秋影、陈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电影和话剧代表作《兵临城下》《甲午风云》《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报春花》等深受观众喜爱。
1931年东北沦陷后,日本人虽然将南市场的八卦街更名为三番地、五番地,但老百姓仍然都叫八卦街,日本人走后,八卦街的名称也从未改变,格局也从未改变。
如今,随着沈阳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替代了低矮的平房,辽艺剧场已迁至市府广场,而位于十一纬路南侧的建筑也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名为“皇城酒店公寓”的高楼建筑。
如今南市场与北市场一样,担负着承接传统精华、重接地气、浴火重生的使命。无论进程是顺利还是曲折,南市场的八卦布局,都会为沈阳乃至全国的商业创新,提供一个鲜有的类型和值得参酌的样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