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说《管子》难读

为什么说《管子》难读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子》一向以古奥难懂而出名。当今学界能融会贯通《管子》者更是少见。首先因为《管子》内容庞杂,博大精深。第二个难处是《管子》词义晦涩难解。汉初贾谊、晁错等人很推崇《管子》。等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读《管子》的人越来越少,但《盐铁论》仍然提及管子的经济理论。六朝重玄言,《管子》的影响更没法和老庄相比。人们要想恢复《管子》的本来面貌也就没有依据可寻 了。其实,《管子》难懂,但不是不可以读懂。

《管子》一向以古奥难懂而出名。当今学界能融会贯通《管子》者更是少见。为什么呢?首先因为《管子》内容庞杂,博大精深。而在近一百多年的教育制度下,学者受的学术训练都是专门化的。研究儒家就专门研究儒家,研究道家就专门研究道家;研究哲学就是哲学,法学就是法学,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甚至也有一生只研究《红楼梦》的,自称红学家。如此一来,学术道路就越走越窄。于是对《管子》这部涉及面如此广,与儒、墨、法、道等百家交汇的巨著,自然也就更是望而生畏了。即使有研究者,也是取其一面,或研究《管子》哲学思想,或研究其经济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等。不但瞎子摸象,各执一端,无法对全书融会贯通;而且即使研究《管子》的某一方面,也因见树不见林而难以深 入。

第二个难处是《管子》词义晦涩难解。其实也有很多书晦涩难解,例如《尚书》。为什么我们今天仍能看得懂呢?因为从先秦开始,每一代都有人在用当时的语言注释,可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有所谓“国学热”,但大多数只讲解《论语》、《大学》等,连能讲《中庸》的人都寥寥无几。那是因为历代注解《论语》和《大学》的人多,只需看看他人的注解就可以讲课了。有难度的是没人讲过的古书。有人不承认南怀瑾老师的学问,说他讲得太浅。那是因为他们对学问的理解本末倒置了。什么叫学问?深入浅出,能把很深奥的道理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说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清代亁嘉学派的训诂学,大家都说是一门很艰深的学问吧?什么叫训诂?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或用普遍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的字义。按照这个标准,是深入浅出叫学问呢?还是那些“学院派”故作高深,用谁也听不懂的话去表达一个谁都知道的意思,才叫学问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 的。

《管子》词义晦涩难解,到了汉代以后又没有师法相传了。什么原因呢?《通典》十二引房玄龄的注 称:

此篇经秦焚书,潜蓄人间。自汉兴,晁(错),贾(谊),桑(弧羊),耿(寿昌)诸子犹有言其术者。其后绝少寻览,无人注解。或编断简蠹,或传讹写谬,年代绵远,详正莫 由。房玄龄说,《管子》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市面上没有了,但私底下还有人留存着。汉初贾谊、晁错等人很推崇《管子》。等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读《管子》的人越来越少,但《盐铁论》仍然提及管子的经济理论。孟子最反对言利,而《管子》公开把各种利益关系挑明了来讲,所以孟子极力贬抑它。东汉赵岐注《孟子》之后,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管子》的传述也就更少了。六朝重玄言,《管子》的影响更没法和老庄相比。五胡乱华,士族南迁,中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民间几乎无人能读全《管子》。一方面是没人再去注解,另一方面有些篇章散失、字迹模糊,有些在流传中抄书抄错了,以讹传讹。年代久远,详细正确的版本就没有了。人们要想恢复《管子》的本来面貌也就没有依据可寻 了。

其实,《管子》难懂,但不是不可以读懂。讲个故事,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学开车,跟着人家糊里糊涂地开上了山。上去才知道路边就是悬崖,我刚学会开车,吓得坐在我车上的人不断唱歌壮胆。我自己满身大汗,开慢了,后面的车会按喇叭催促;开快了,害怕掉下去,最后终于翻过了这座山。以后我在美国开车胆子极大。在美国的第一个暑假就从洛杉矶开到纽约去了。我不怕了,因为那么危险的路都能闯过去。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难懂的书,你花精力认真读过了,再去读《论语》、《大学》就容易多了。做学问就要有一两部书打底,再扩展开去广泛阅读。靠引擎搜索获得的学问,没功底,只能骗骗 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