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艳粉街的老故事新故事

艳粉街的老故事新故事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少学艺时的艾敬20世纪90年代,沈阳歌手艾敬的一首《艳粉街的故事》,让艳粉街这个名字逐渐被外人所知。艳粉街的市井生活也不都是这样。图为艳粉街的旧胡同。没想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所专属于艳粉街的居民课堂,里面介绍了艳粉街的过去和现在,里面还找到了艾敬的照片以及她《艳粉街的故事》的歌词。艳粉街的变化,是整个国家、整个时代发展的缩影。歌手艾敬以《艳粉街的故事》为主打歌曲的磁带歌手艾敬(左)重回艳粉街的情景。
艳粉街的老故事新故事_国之长子

年少学艺时的艾敬

20世纪90年代,沈阳歌手艾敬的一首《艳粉街的故事》,让艳粉街这个名字逐渐被外人所知。歌中唱道:“我的童年家住在艳粉街,那里发生的故事很多,我没有漂亮的儿童车,我的游戏是跳方格,大人们在忙碌地活着,我最爱五分钱的糖果……”歌曲描绘出当年艳粉街的市井生活,但在欢快的曲调背后,那个年代真实的艳粉街却稍显粗糙。

艳粉街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分封八旗时,此处为镶蓝旗属地。1920年,日本人在这里投资开设“满洲窑业株式会社”和“奉天窑业株式会社”,建砖瓦场。20世纪30年代这里有窑业32家,窑业工人就地搭建起简陋的栖身之所,艳粉街上逐渐有了百姓聚集。

“艳粉”与“砖瓦”,风马牛不相及。这“艳粉”二字是从何而来呢?

关于艳粉街街名的由来有多个传说,一说是有一个叫胭脂的姑娘,为了反抗恶霸的侮辱,将其杀死后同心上人一起逃到了这里,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安下了自己的家,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胭脂屯”,后改名为“艳粉屯”,最后更名为“艳粉街”。

艳粉街真正人丁兴旺,是在1948年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沈阳市城区的拓展和铁西工业区的壮大,大批农村劳动力和产业工人涌入了艳粉街。无序建房逐步形成了一片连着一片、参差不齐的棚厦,相继有一些厂矿在艳粉街建起了自己的职工宿舍,大多是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劳作一天的工人们,每天从铁西北部的厂区成群结队回到艳粉街上自己的家。

年复一年,日夜变换,随着每家每户子女的长大,人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又建起了一间挨着一间的小房,老一辈艳粉街人,又看到自己的儿女们结婚生子,重复着自己的人生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艳粉街的居民已达到2万余户,形成了当年沈阳市最大的棚户区。

近两万户居民全部住在低矮的小平房里,除了几处工厂宿舍还算整齐外,其余的住房全是里出外进,参差不齐。即便是工厂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加上四周的小道不断加高,大多数小房里的地面,要比室外低了许多,就是人们常说的“下窖”。“下窖”厉害的,屋里的炕沿儿与外边的地面一样高,透过窗户看外面走过的人,只能见到两条腿。

艳粉街的市井生活也不都是这样。那时,一条不知名的胡同里面经常传出叮叮当当的钢琴声。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平房里面出了个弹钢琴的女孩,这让街坊四邻惊叹许多天,到了后来,他们也随着愈发娴熟的琴声开始享受这粗糙中的婉约。弹钢琴的女孩没有父亲,母亲看起来很老,后来女孩考上了音乐学院,母亲四处筹钱弄到了这架钢琴。一间低矮的平房,似乎屋顶和墙壁都薄得遮不住钢琴所散发出的光芒,女孩每天都在练习。几年后,她毕业留校,那间平房里便总是会有一些小孩子出出入入,钢琴的声音也开始变得凌乱、生疏,邻居们都知道,她在教小孩子弹钢琴了。

艳粉街的来历,还有种说法:清朝初期,艳粉屯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领地,此地居民专为王府种植能生产胭脂的植物,因而这里被称为胭粉屯,后演化为艳粉屯。图为清朝末期艳粉屯窑地的四合院小瓦房,门前曾有一对下马石。

当年住艳粉街棚户区的人有“四怕”:“春怕刮风夏怕雨,秋怕严霜冬怕雪。”因为春季的大风不知要掀走多少人家的房顶;夏季的暴雨不知会淹到多少人家的炕沿边;秋天第一场霜冻到来之前,不知多少人要整日整夜地去排队买煤、买秋菜;冬天的大雪不知会堵住多少人的家门。图为艳粉街的旧胡同。

艳粉街有过贫穷落后的历史,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大规模改造,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如今,来到艳粉街的人们,很难把这高楼林立、交通方便、灯火不熄的现实与过去贫穷闭塞的棚户区联系起来。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人们,面对艳粉街惊人的变化,无不感叹:几代艳粉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时候,让我们赶上了。

曾经,艳粉街的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许多居民都是几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如今,这里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接近20平方米,真正做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相继建成了数座花园式物业小区,不仅老艳粉人向此地回归,一些沈阳的新市民也纷纷在此落户。

2004年6月,艾敬回到久别的艳粉街。在赶往艳粉街的路上,艾敬还非常自信地讲着艳粉街原来的样子,但真正到了艳粉街,艾敬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来的大青石,还有那承载着童年的梦想的台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原来可以在屋里种树的旧平房也变成了整齐的居民小区。艳粉街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艾敬边走边向路人打听她家原来的位置。没想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所专属于艳粉街的居民课堂,里面介绍了艳粉街的过去和现在,里面还找到了艾敬的照片以及她《艳粉街的故事》的歌词。

艳粉街的变化,是整个国家、整个时代发展的缩影。沈阳人仍念念不忘曾经的艳粉街、曾经的百姓故事,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乐观,是深爱家乡的情怀,是对今天生活的点赞,更是笃信未来的自信从容。

艳粉街的老住户,还会记得当年艳粉街“四大怪”:“倒骑驴四十迈、光膀子扎领带、只喝酒不吃菜、坐出租头朝外”,虽然有些揶揄和夸张,但也体现了当年艳粉街人朴实、豪放、苦中作乐的淳朴民风。图为改造前的艳粉街。

歌手艾敬以《艳粉街的故事》为主打歌曲的磁带

歌手艾敬(左)重回艳粉街的情景。临别前,艾敬站在曾经出现在《艳粉街的故事》MV里的那块蓝色街牌下面说:希望艳粉街变得越来越好,希望大家都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