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讲《管子》的阴阳五行思想。第一讲的导论中,就说过《管子》既包括了形而上的学说,有关体的学说;也包括了形而下的学问,有关术的学问。在《管子》里涉及形而上的主要有两组文章。第一组是《心术上》、《心术下》、《内业》和《白心》。这组文章的中心是“精气说”,和后来的道家思想有关。有人说它传承了上古道家,有人说它开道家之先河,这不是这里想要讨论的范围,我们主要是研究它的思想内涵。另一组文章也是四篇,包括《幼官》、《四时》、《五行》和《轻重己》,主要讲阴阳五行思 想。
阴阳五行非常重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完全不懂阴阳五行,就等于没有入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通行语言。在体的层面,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比如“三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循环论,其实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思想上的。侯外庐先生说过:“如果不理解阴阳五行学派的世界观、知识论和逻辑学,则对于自汉以下的儒家哲学,也不能够有充分理解。”汉以后的儒家跟孔子以及战国儒家有很大不同。汉儒思想已经渗透了阴阳五行学说。不懂阴阳五行,对汉以后的儒学是没办法真正理解的。现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人,始终是在重复,没有突破。大家都在编“中国哲学史”,其实是笼统地介绍基础知识的教科书,思想上没有深入,也没有突破。因为他们既不研究佛学,又不了解阴阳五行。观念上总是看扁了佛学和阴阳五行,以为都是迷信,只有神神叨叨的人才会去研究。轻视阴阳五行的观念要纠正过来,这里面是有大学问 的。
从术的层面讲,中医、历法、风水、算命、卜卦都是和阴阳五行有关,没有阴阳五行,就没有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但阴阳五行不等于就是看风水、算命。即使我们没系统学过阴阳五行,但也一直受其影响。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弥漫于整个意识领域。讲个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什么是五颗星,而不是四颗星或六颗星呢?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五”是一个最讨人喜欢的数字。“五”在数理五行上属土,方位上居于中央,在中国术数最重要的两个源头《河图》和《洛书》中,中央都是数字五,它具有包容、承载、中和、运化的特性。很多人以为最好的数字是“九”,其实“九”不是一个好数字。“九”最大,最大就满了,满了以后就要走下坡路了。我有位朋友的大事业开张,他选了2009年9月9日9点钟,说是好日子。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开头就选最高点,那事业一定是往下走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国旗的设计者未必有用五颗星代表五行的意思。不过,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则是完全可能 的。
我讲阴阳五行以《幼官》为文本。很多人说,《幼官》实在看不懂,像天书一样。其实也不难,只是因为过去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只要了解一点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再读就不难了。我做了三张表(见本书附录)。一是“五行大系表”:五行和各种事物的搭配。这在历代以来是有变化的。这张表一方面根据《幼官》,另一方面也参照了后代经典。二是《幼官图》的“方位表”。读《幼官》时经常会碰上“北方副图”、“中方本图”之类的方位,脑子里要先有个形象。古代地图的方位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现代地图以右边为东方,古代是以左边为东方;现在以上为北方,古代以上为南方。三是“三十时节表”。《幼官》涉及历法,三十时节和现在的二十四节气不同,是不同的系统。有了这样三张表再读《幼官》就相对容易一点 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