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个人公共价值理想的核心思想。“穷则独善其身”是从主体自身的思维向度强调“居仁行义”,“达则兼济天下”则是从主体的外化向度进行思维的一种结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成了理想的社会目标,目的是为了实现黎民百姓生活的保障,能够安居乐业。

孟子对黎民百姓的公共理想的设定主要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一是独善其身,二是兼济天下,不如意时要独善其身,如意时要兼济天下。孟子说: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孟子主张作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时时守住公共价值的底线,以德为先,成为有作为的个人,同时还必须时时不忘天下百姓。黎民百姓必须首先实现独善其身的公共理想,如果发达了还要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个人公共价值理想的核心思想。

首先,黎民百姓必须加强自我的身心修养,“修已善其身”。社会的和谐是以个体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3]。通过道德上的自律自重完成内在人格的修养,这种修养又与人的独立精神和人格尊严分不开。“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聘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4]孟子的独立精神是建立在坚守自己志向的基础上的,是一种自信的清高,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5]孟子认为君臣在权势地位上的差别并不代表个人意志上的不平等,孟子主张人性平等,人性本善,那么人与人之间在意志上也应该平等。孟子之所以强调独立精神,是因为独立精神能够实现自我修养,不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努力进取,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同流合污的结果是不能实现以德为先,容易出现追名逐利,违背独善其身的公共价值理想。

其次,强调社会人人善于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从主体自身的思维向度强调“居仁行义”,“达则兼济天下”则是从主体的外化向度进行思维的一种结果。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6]的忠恕思想,提倡推己及人。

孔子说: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注释说: “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7]《中庸》说: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朱熹注释说: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8]意思是说尽自己的努力做到仁义,并且推己及人才能实现仁义,自己所不愿意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称为仁义。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注释: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着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 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或曰: ‘中心为忠,如心为恕。’”[9]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源至孔子的忠恕思想。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10]“强恕而行”就是力求做到推己及人,这样就能实现“仁”,也就是兼济天下。又说: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1]推己及人既尊重了别人又成就了自己,人格上互相补充,这种推己及人在于“仁”和“礼”。用人的善性推己及人,结交天下善士,爱护天下百姓。孟子还认为要向他人学习,推己及人,“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12]以善为本,推行与人为善的道德实践。孟子希望通过推己及人,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13]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的推己及人体现在社会理想上则是“达济天下”,这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公共价值理想,希望个人首先独善其身,接着能够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成了理想的社会目标,目的是为了实现黎民百姓生活的保障,能够安居乐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4]老幼皆有所依靠,则是兼济天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15]要善于推恩兼济天下黎民百姓,使老幼皆有所养,这样国家社会就易于治理,强调兼济天下必须以人的善性、仁德为前提。兼济天下是针对天下士人君子的,又是针对士大夫、国君等统治者的,所以价值主体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孟子强调“仁政”,都是主张统治者对黎民百姓要宽厚,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兼济天下。孟子说: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6]兼济天下使黎民百姓生活有保障。

“独善其身”的公共价值是针对天下所有的人,包括黎民百姓、士人、学者、士大夫、国君,是即使处于困境也要坚守的道德底线; “兼济天下”的公共价值是针对社会上有作为和有成就的人,引导他们处于顺境不要忘记社会他人,多为社会作贡献,二者都是注重公共价值的导向,以德为先,强调天下共同进步。孟子的公共价值理想以黎民百姓的生活为基本的出发点,目的是实现黎民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途径是修己达人,其思想逻辑是内圣外王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