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文伦理的形式而存在,人文即是一种人的纹理,人与人的纹理需要建构一种社会秩序,人文秩序以“伦”为中心,形成伦理关系。合理的伦理关系对公共价值的贯彻执行极为有利,有利于社会稳定,孟子深深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人伦教化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这也是实现公共价值理念向社会转化的目的。
何谓伦理? 《礼记》说: “乐者,通伦理者也。”东汉郑玄注:“伦,犹类也; 理,犹分也。”[1]“伦”的意思是分类,《说文解字》说: “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2]。段玉裁进一步注释说: “军发车百两为辈,引申之同类之次曰辈。”[3]“理”即是说一种条理,意思是进行区分。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4]孔子之所以有大学问,因为在条理上、伦理上善始善终。董仲舒说: “行有伦理,副天地也。”苏舆正义说: “天尊地卑,伦理以明尊卑为急。”[5]天地都有秩序、伦理。戴震说: “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 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 得其分则有条而紊,谓之条理。”[6]能够分类条理,事情能够成功,做到有条不紊。综合起来看,伦理指的是分类而达到条理的目的,主要是指建构社会秩序,以实现社会稳定。荀子强调礼、法合一为根本的学问趋向,人伦是中心。“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故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谓人伦。”[7]荀子主张以人伦作为礼、法,使人人各得其所,人人各得其宜,实现人文的伦理,社会得到治理。文论家刘勰说: “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 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范文澜注释说: “伦,理也; 爽,差失也。”[8]意思是说儒家经典重点凸显了人伦次序的教化,人文以伦理为核心。张载说: “人伦,道之大原也。”[9]大道都以人伦为中心。
孟子主张将公共价值的“善”与“道”演化为公共伦理,以达到社会具有普遍“善”的目的,行为在伦理的架构下施展,使行为“善”成为惯常的行为,其核心是以道成伦。孟子说: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10]“道”一定要得到遵守,“道”在人身上要转化为伦理,孟子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要通过学校教育让人人洞明人伦的重要性。“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11]人伦教化从学校教育开始,人伦教化是明德至善的过程,“明明德”即是通过人伦教化唤醒本心具有的善心,进而在行为上达到“善”。人伦教化是学习的过程,使人具有仁义的善性,行为符合“善”的本质。“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 ‘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 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12]学而不厌既是对仁义的学习,也是对人伦的明晰,进而实现具体的人伦行为,孟子认为需要经常进行人伦教化。孟子说: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13]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德性的养成问题。
其二,社会通过人伦教化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人伦教化可以实现社会至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4]学校教育主要是德性教育,德性教育中,人伦教育是关键,要尊老爱幼,达到公共至善,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5]的目的。幼有所依,老有所养,人伦教化起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公共理想,也实现了国君的政治目的。
其三,人伦教化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孟子认为教养是人存在的条件之一,没有人伦教化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6]人不同于禽兽,人有教养,即人伦教化,人伦关系是禽兽所不具有的,人伦不是动物所具有的本能自然关系,人伦关系是社会关系,但更体现人的德性关系和亲情关系。没有人伦关系,社会就不能进步,甚至倒退,正是基于人伦的重要性,圣人在社会治理中进行人伦教化。“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17]人伦教化非常必要,目的是得到民心,其核心价值思想是“仁”,将“仁”“善”通过教化深入到人心之中、政治治理之中,最后的结果是政治清明和广得民心。“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18]人伦教化的目标是“善”和“忠”,使“善”道演化为“善”行为,成为一种惯常的人文伦理。
总之,将“善”的公共价值转化为社会中的惯常行为是一个伦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进行人伦教化,实现“明人伦”,以实现人文关系的井然有序。人伦教化首先要对合宜的人际关系进行洞明,通过教化可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可以达到公共伦理的目的,可以实现社会稳定,可见人伦教化非常必要,人伦教化实现了公共价值理念向现实实践的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