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公平,伦理调节

社会公平,伦理调节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这些社会不公的问题并不是完全能通过制度解决的,但可以借鉴孟子的公共伦理思想来调节当代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问题。加强行政官员的伦理意识,以伦理调节其管理行为,同时,以社会民众的有效监督和公共伦理的攻势促成其管理行为公平公正。其三,通过孟子的“为富以仁”的道德伦理思想调节贫富关系。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国家政治应以民为根本出发点,政治的得失在于是否得到民心。

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很难十全十美,社会公平正义仅仅依靠制度公平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主要原因是: 第一,制度本身不可能照顾到或者规约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于福利性的制度人人都想享尽其中的政策福利和好处并且使之最大化,对于规范和限制性的制度人人都想规避其中的条条框框使其限制最小化,由于利益的驱使,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子以使利益得到保护和扩张; 第二,制度本身的制定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国家政策的制定是从大局出发,因此制度政策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满意,制度是一种调节,保护了一些集团和群体的利益,必须抑制另一些集团和群体的利益,一部分人高兴一种制度,另一部分人则对此叫苦不迭; 第三,制度的制定存在很多盲区,有些制度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也就是说制度对有些人是有名无实,执行困难。例如,有人犯罪使受害人遭受巨大的精神损伤和经济损失,法律判案结果犯罪人对受害人赔偿一笔费用,但犯罪人身无分文,赔偿有名无实,制度本身并没有真正保护受害人。有些制度非常好,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偏远的地区根本不可能落实,存在盲区。基于制度存在的窘境,社会公平的实现还需要道德伦理的调节,以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以上这些社会不公的问题并不是完全能通过制度解决的,但可以借鉴孟子的公共伦理思想来调节当代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说还是需要制度解决,但当制度不能解决时,必须通过公共伦理进行辅助调节。通过伦理调节给违背公平正义的现象以巨大的心理压力,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孟子的公共伦理思想主张通过伦理次序调节制度上的缺陷。

首先,通过孟子的“为民父母”道德伦理思想调节官民关系。官民关系即君民关系,君民关系在孟子那里体现为国君是民众的父母,国君必须爱民如子,国君与民众是舟与水的关系,必须以君民伦理调节当今的官民矛盾。当代社会有一些官员出现了违背道义、践踏法律的情况,违背民众的意愿,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以权谋私,以权压人,导致社会不公,例如农村有权势的家庭享受了国家“低保”待遇,而真正的可怜农民却没有任何保障,社会管理不公。因此,官员必须有公共伦理意识,官员必须为民众做主,对百姓负责,实现公平公正。如果不能实现公正,自身也感觉到不满意,在精神上不能安定,正如孟子所说的独自快乐不能实现真正的快乐,从自身的伦理情结考虑也要实现行政公平公正。同时,应该通过公共伦理对官员的不公正问题进行公开,以社会伦理的强大压力调节官员的行政不公现象。官员对民众进行管理要有仁义,体现在伦理上则是礼义,民众都是官员的同胞,应该官民一致,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加强行政官员的伦理意识,以伦理调节其管理行为,同时,以社会民众的有效监督和公共伦理的攻势促成其管理行为公平公正。

其次,通过孟子的“君臣手足”道德伦理思想调节高官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对贤人的尊敬即是对知识分子的尊敬,尊敬知识分子才能提高国家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的实力。当今社会一些官员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提拔和任用人才没有将真正有才华和有德性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有的官员提拔庸材和蠢材,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出现不公平公正现象。例如,有的人通过要官和买官走上领导岗位,其德性和才能明显不足,这实质上是对真正有德性和才华的知识分子的不尊重,最后的结果是不能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用孟子的“君臣手足”伦理调节这种关系,可以对当今存在的人才任用的不公正现象进行调节和制衡,也就是说行政官员和知识分子是平等的手足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知识分子,官员管理中没有好的人才,政绩上不去,没有官员,知识分子得不到任用,作用发挥不出来。

其三,通过孟子的“为富以仁”的道德伦理思想调节贫富关系。富人和穷人的关系在孟子那里不是对立的关系,孟子希望富人不能“为富不仁”。当今社会的很多富人出现了“为富不仁”的现象,炫富摆阔,肆意践踏法律,利用财富的诱惑进行官商勾结,鱼肉百姓,导致社会不公。社会上出现有了财富可以办理、摆平一切事务的现象,甚至随意践踏他人的生命。这些现象需要孟子的“为富以仁”的思想进行调节,富人的财富来源于社会,有了财富必须对社会给予回报,以仁义对待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财富的产生,富人不能骄狂。必须对富人进行社会公共伦理的教育,富人并不是永恒的,金钱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必须谦虚谨慎,对社会有所贡献。

其四,通过孟子的“君子”“小人”的伦理次序思想调节知识分子与百姓的关系。孟子说: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9]知识分子和民众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缺一不可。知识分子需要民众来养活,民众需要知识分子来引领。当代社会,很多知识分子对民众的认识出现了不客观的现象,知识分子参与国家管理并没有将民众特别是民工放在公正的立场上,在思想上鄙视民众,在行为上实施不公正。实际上很多知识分子都是从民众家庭走出来的,往上数几代都出身普通民众,是黎民百姓。因此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与民众是相互依靠的关系,没有民众,知识分子也不能生存。例如,没有民工,城市不能改造建设,没有民工,一些流水线上的工作和体力活没有人做,生产不能进行,国家不能发展。必须使知识分子认识到民众是社会的主力军,没有民众的存在,自身也不能存在,是朋友的关系,“朋友有信”。

其五,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民主政治有重要启示。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国家政治应以民为根本出发点,政治的得失在于是否得到民心。儒家也强调民主思想,主要的思维是天下公平公正,要推己及人,忠恕为道。孔子说: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注释说: “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10]《中庸》说: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朱熹注释说: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11]这种思想对当前建设民主政治有启迪作用。国家政治应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把是否得到人民的欢迎拥护看作衡量国家政治得失的一条重要原则,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一方面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让广大公民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享有最基本的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建立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应以物质条件为基础,以政治权利为保障,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民主政治的范围极其广泛,但根本一点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物欲的高度膨胀,国家政治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运用孟子的民本思想惩治腐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建设民主政治,具有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孟子的公共理性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新用和转化。孟子的公共理性思想凸显在其公共价值观和公共伦理思想上,借鉴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管理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主要分为价值借鉴和伦理借鉴,主要从借鉴公共价值、借鉴道德关切、借鉴伦理建树三个方面展开。对公共价值的借鉴主要是通过孟子的公共价值关切调节当代社会公共关注不足的问题,对社会进行公共价值的培养,提升社会公共价值的作用以调节和制衡私欲的膨胀。对道德关切的借鉴主要是通过孟子的道德优先思想调节当代社会对道德的关注不足和评判标准不足的问题,主张在人才选拔任用、就业和从业上建立以道德作为优先条件的标准。对伦理建树的借鉴主要是通过孟子的公共伦理调节制度公平性不足的问题,首先是制度制定要公平,其次是制度的公平需要通过公共伦理进行辅助和补足,用公共伦理促使社会公平公正,通过公共伦理的影响,给行政管理者和社会上层人物,包括知识分子、行政管理人员、富人以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社会可以更好地达到公平公正。

[1]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页。

[2]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4页。

[3] 王海明: 《公正与人道》,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95页。

[4]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页。

[5]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0~61页。

[6] [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9页。

[7] [美]约翰·罗尔斯: 《万民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3页。

[8] 刘进田: 《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19页。

[9] 《孟子·滕文公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256页。

[10] 《论语·卫灵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66页。

[11] 《中庸》,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