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译文】
《家人卦》:有利妇女去卜问。
《彖传》说:一家人,女人应在家内主持好家务,男人应在家外干好工作。男主外女主内,合乎天地的大道义。家庭中应该有严厉而正直的家长,这就叫作父母。对家里的每个人来说,父亲应该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儿子应该承担做儿子的义务;兄长要尽到当兄长的责任,弟弟要尽到做弟弟的义务;丈夫要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妻子要承担做妻子的义务,如果这种家庭的伦理道德纳入正轨,家就合乎规范。每一家都被治理好,天下也就安定了。
《象传》说:《家人卦》的卦象是离在下、巽在上,离为火、巽为风,这就有风从火中出来之象,就好像一家人各尽其责,严明的家风也就形成了,所以把它叫作《家人卦》。君子要言而有信,不能夸夸其谈,行动要合乎客观规律。
【启示】
《家人卦》告诉我们,一家之主,负有领导职责,要防患于未然,因此治家要刚柔相济,既要有诚信,又要有威严。同时家庭的成员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原文】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译文】
初九:平时要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防止意外发生,没有什么后悔的。
《象传》说:平时要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能防止意外发生,这是因为有坚贞不渝的意志。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平时做一些预防工作,能防患于未然。
【原文】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
六二:妇人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在家中操持好家务,去占卜一定得到吉利的预兆。
《象传》说:《家人卦》的六二爻位是阴爻阴位,它之所以是吉祥的,是因为它位于下卦的中位,顺从而又互相配合。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能获得吉祥。
【原文】
九三:家人蛓蛓,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蛓蛓”,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译文】
九三:家长很严肃,有时因自己发脾气或太严肃,又有点后悔,自然会有不利的影响,但最终是吉利的。母亲、儿女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治家不严,最终是不利的。
《象传》说:“家长很严肃”,没有失去正派家风。“母亲、儿女在一起嘻嘻哈哈”,有失家中的礼节。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治家要严格。
【原文】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译文】
六四:家庭富有了,十分吉利。
《象传》说:“家庭富有了,十分吉利”,这是由于六四爻位的柔顺居正位。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富有的,一定是吉祥之家。
【原文】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译文】
九五:君王把治家之道带给了大家,不要担心什么,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君王在家里以身作则,使家庭成员互相关爱。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君王应以身作则,并以自己的正确的治家之道教化人们。
【原文】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译文】
上九:有诚信又有威严,最终是吉利的。
《象传》说:之所以既有诚信又有威严是吉利的,是因为做家长的能严于律己。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作为一家之长,一方面他虚心谦和,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善待家庭成员;另一方面他办事果断,颇有魄力。这是吉利的。
【疑难解析】
“王假有家,勿恤,吉”和“有孚威如,终吉”
“假”是至、到的意思。“有家”是有家道的意思。“王假有家,勿恤,吉”是九五爻的爻辞。九五为阳居阳位,就有正当之意。所以,它的大意是:君王把正确的治家之道带给了他的臣民,不要担心什么,这是吉利的。怎样把它带给他的臣民?一是以身作则;二是以之来教化人民。
这里的治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是有孚威如。“有孚威如”是上九爻的爻辞。上九为阳居阴位。这就表明:
一、作为一家之长,虽居于上位,但他谦虚,善待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家庭的各个成员都信任他;二是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关爱他人,从而家里充满了爱。
二、作为一家之长,他又根据当时的道义,制定了家规,并以之来治家。这样,他在家里又树立了威信(注意这里的家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家里的规矩;二是家外的规矩,即跟别人相处的法则),能出现两种好的情形:一是大家的行动就有序,不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二是能抵御家人的不正确的干扰,做到公正无私,能使家外的人服从。
总而言之,如君王能以正确的治家之道教化人们,让每一个家长既赢得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的信任,又办事果断,十分有魄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事例】
“王假有家,勿恤,吉”和“有孚威如,终吉”暗示我们,君王要以身作则。汉武帝带头遵守国法,斩杀了自己的亲戚,使万民服从。
汉武帝挥泪斩亲
汉昭平君是汉武帝胞妹隆虑公主唯一的儿子。由于是晚年得子,众人都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并让他与帝室联姻,娶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考虑得比较长远,她在病危的时候,担心娇宠过度的儿子将来会惹下大祸,特意献出钱财百万,请求武帝以此替昭平君预先赎死罪。
武帝因为顾惜兄妹的情谊,又看到人之将死,不忍心拒绝,只得含泪答应了隆虑公主的要求。
果然不出隆虑公主所料,昭平君后来闯下大祸。
在隆虑公主死后,失去约束的昭平君日益骄横放纵,在一次醉酒后,竟将侍奉公主的老大夫给杀了,朝廷便派人把他押送到内宫的监狱里,等待审讯。
昭平君是公主的儿子,属八议范围。按规定,八议范围内的罪犯,当判定死罪时,一般的司法官吏无权审理裁决,只能将罪犯所犯的罪行以及判定的理由上奏给公卿大臣,再由公卿大臣议定后奏明皇帝,由皇帝决定。这实际上就是给罪犯以从宽处理的机会。
因此,当廷尉将这个案子以公主之子为由向汉武帝求情时,武帝左右的亲信侍臣也都为昭平君说情,并提醒武帝说:“不要忘了隆虑公主临终的话啊!”
汉武帝沉吟道:“我的妹妹到了老年才得到这个儿子,因此对他百般疼爱,临死时又将他托付给我,现在他闯下这样的大祸,叫我如何是好?”
说完,他伤心地流下眼泪,叹息不已。
过了一会儿,汉武帝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却断然说道:
“先帝制定法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上自天子,下至百姓,一律平等。如果我因为这件事情而违反了先帝的本意,以后,在朝廷上我又有什么脸面呢?”
说完,他下令将昭平君以死罪斩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