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
《夬卦》:不仅在王庭里公布小人的所作所为,而且号令天下的人都要认清这种人,这是危险的。文告来自于邑中,不利于立即动武,但有利于有所行动。
《彖传》说:有决断的意思。刚能决断柔。刚健而又和悦,与人决裂又和在一起。“在朝廷里小人的所作所为被公布”,这是因为上六阴爻居于全卦中的五个阳爻之上。“号令天下的人要认清小人”,因此而遭遇的危险是为了宣扬好的德行。“文告来自于邑中,不利于立即动武”,因为崇尚武力,会使你的道义穷尽。“有利于有所行动”,是说阳刚之爻再增进一步,则全卦纯阳,这就表明君子当道。
《象传》说:《卦》的卦象是乾在下、兑在上,乾为天、兑为泽,这就好像湖水蒸发上天,然后又成云致雨,所以把它叫作《卦》。君子应向老百姓广施恩德,如自己把功德据为己有,这是最忌讳的。
【启示】
这一卦告诉我们,要号召所有的人与小人决断,并且不能贸然采取强硬的措施。
【原文】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
初九:强壮在前边脚趾,前往就有可能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招致灾祸。
《象传》说:如果不能胜任某事而贸然行动,将招致灾祸。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开始行动就要慎重,因为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招致灾祸。
【原文】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听到惊叫声而忧惧,其实,即使深夜敌人来犯,也用不着忧惧。
《象传》说:“即使深夜敌人来犯,也用不着忧惧”,这是因为九二爻处在下卦的中位,即居于有利的形势。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如果处于有利的形势,即使遇到别人来侵犯,也没什么担忧的。
【原文】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强壮在于尾骨,有凶险。君子独自作出将小人决断的决定,就好像遇上大雨浑身湿透而心怀恼怒,但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君子独自作出将小人决断的决定”,但没有灾祸。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要坚决决断小人,哪怕遭到大家的反对,也要采取行动。
【原文】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
九四:屁股没有皮肤,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牵着羊行走,悔恨就会消失,这是因为不听取别人的不正确的意见。
《象传》说:“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当。“不听取别人的劝告”,耳朵有毛病。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在决断小人时,要坚决抵制在上的胡乱干扰。
【原文】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译文】
九五:细角山羊在路上跳跃奔驰,没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在道路中快速地奔跑,只是没有灾祸”,还没有达到万事大吉的地步,这是因为道路还不够宽广。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方面要说服与小人最亲近的在上者跟小人决裂。一方面要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消除奸佞势力。
【原文】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译文】
上六:不能听到小人的号叫了,小人最终将是凶险的。
《象传》说:“不能听到号叫的小人凶险”,这表明小人得势的日子长不了。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要彻底跟小人决裂,因为小人当道的日子长不了。
【疑难解析】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和“苋陆,中行无咎”
“臀无肤,其行次且”的大意是:屁股上没有皮肤,行动起来摇摇摆摆。“牵羊悔亡,闻言不信”的大意是:牵着羊行走,悔恨就会消失,这是因为不听取别人的不正确的意见。本来牵着羊行走是容易的事,而前面却说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艰难。从它的卦位来看,它是卦的九四爻的爻辞。九四是阳爻阴位,就说明他身居九五的下位,性格刚强,能抵制九五的胡乱干扰。在下的抵制在上的干扰自然是艰难的。而且还可以看出这里的“羊”是指九五。
既然抵制在上的胡乱干扰是如此的艰难,是不是该放弃呢?不能。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会静止不变的,阴向阳转变,阳向阴转变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小人当道的日子终究会过去。当然如果我们不努力去改变,小人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再说,如不抵制九五的胡乱干扰,就有可能出现以下的恶果:
一、此时停止决断小人的行动,就等于给了他卷土重来的机会。
二、小人遭到这一劫后,会变得更狡猾,以后更难抓住他。大家想想看,九五为什么干扰九四处置小人?不难看出,这是因为他和小人的关系密切,被小人迷惑了。此小人能巴结九五,蒙蔽九五,就说明他非常狡猾,其能力是不可小觑的。而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小人的手段会越来越高明。
三、此时停止决断小人的行动将会失信于民。联系上文,就知道小人的所作所为已被大多数人知道了,自然放了小人,就给人民一个这样的印象——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四、小人也因大家公布他的所作所为而怀恨在心,日后将疯狂报复。
五、由于没有抵制九五的胡乱干扰,小人的大的阴谋将得逞,上自九五下至黎民百姓都要遭殃。九四也稀里糊涂成了千古罪人。
退一步说,即使因自己的抵制得罪了九五,受到了损失,但与没有抵制而造成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多了。
我们应该怎样抵制九五呢?当然不是强硬地抵制,而是去说服。
九五的爻辞“苋陆,中行无咎”的大意是:细角山羊在路上跳跃奔驰,没有什么灾祸。这就暗示:一方面九五决定要决断小人,九五的前进道路是宽广的,不会有什么灾祸;另一方面九五是被说服的。
【事例】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暗示我们,惩治小人,应谨慎行事,要不然,可能会因自己的力量不济而遭遇灾祸。孟昶深知这个道理。在自己力量不足时,不是贸然动武,而是谨慎行事,终于诛杀了逆臣,真正掌握了蜀国的大权。
谨慎行事灭逆臣
五代时期,后蜀国国君孟昶于公元934年即位。他在危机四伏,烽烟迭起的混乱年代里做了三十多年的“偏安之王”,实属不易。
孟昶即位时才16岁,将相大臣都是老臣旧将。这些人自恃资历深厚,并不把这个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骄恣放肆,为所欲为,公然逾越国家制定的法律,建造豪华房舍,规模巨大,靡费钱财,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其中以李仁罕、李肇、张业、赵廷隐最为过分。
孟昶刚继帝位,大将李仁罕便提出要主管六军的要求,他的言辞充满了威胁。他不但派人到枢密院提出明确的要求,还到学士院让人按照他的要求起草命令,根本就不通过孟昶,这不仅是目无幼主,实际是犯上作乱。
这一咄咄逼人的举动深深地刺激了孟昶,他知道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他当然不愿意就此受到别人的摆布,可是他怕张扬出去会引起叛乱,无法控制局面。
于是,他隐忍不发,请李仁罕吃饭,表面上接受了他的条件,任命李仁罕为中书令,主管六军。然后,等李仁罕进宫朝见时,孟昶命令武士将他捉住,当场处死。
李仁罕一死,曾假称有病不跪的侍中李肇才知道新君的厉害。他吓得魂不附体,当再次见孟昶时,他扔掉拐杖便跪了下去。孟昶因为他过去对自己十分傲慢,勒令他退官隐居,李肇便由此徙居邛州(今四川省邛崃县)。
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在李仁罕被杀时,正执掌禁军。禁军的军队虽然不多,但直接掌管皇帝宫廷的守卫,如果他以替舅报仇为名而造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孟昶怕他反叛,当时不敢动手处置他,而是千方百计加以笼络。他甚至把这个武夫任用为宰相,又兼判度支。
张业在家里私设监狱,关押欠债的人。他滥施酷刑,制定了一种“盗税法”,规定税官吞没赋税的,照吞没的数目10倍罚款。税官受了罚,无处筹钱,自然如数从百姓身上勒索。这种酷苛的税法使得百姓难以承受,怨声载道。身为一国之君的孟昶闻知后,当即废除此法。
到了后蜀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孟昶觉得自己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势力,认为诛杀奸臣的时机已到,就与禁军将领官思廉密谋,用诛灭李仁罕的办法,把张业在都堂上捉住处死。
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见势不妙,急忙以老为由还乡。至此,故将旧臣基本上被除尽,剩下的也都不敢藐视这位新主,孟昶这才真正掌握了蜀国的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