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译文】
《巽卦》:小有亨通,有利于有所行动,利于会见大人。
《彖传》说:两个巽卦上下重叠,意在重申一种命
令。阳刚者的谦恭在于他中直正大,他的志向和抱负也因此得以实现,而阴柔者的顺从在于他能听从强者差遣,因此说“小有亨通,有利于有所行动,利于会见大人”。
《象传》说:《巽卦》是巽在上、巽在下,巽为风,卦象为风行起来无孔不入之表象,所以把它叫作《巽卦》。君子把命令立在谦逊之德之上,这样有利于他推行政事。
【启示】
《巽卦》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逊、顺从。
【原文】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译文】
初六:进进退退,这有利于勇武的人去卜问。
《象传》说:进进退退,这说明他在决策时十分犹豫。有利于勇武的人去卜问,是因为这样能使他的决策得到完善,在实际上是成立的。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勇武的人要注意培养谦逊的美德。
【原文】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译文】
九二:谦卑而趴在床下,像史、巫那样用谦恭的态度行事,吉祥,没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像史、巫那样用谦恭的态度行事,是吉祥的”,是因为史、巫是居中而守正。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心地虔诚、中正地对待一切。
【原文】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译文】
九三:勉强顺从,有灾祸。
《象传》说:“勉强顺从的灾祸”,是因为他的谦逊之德丧失了。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谦逊的美德,就无可救药了。
【原文】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译文】
六四:悔恨消失,打猎时捕到可作为祭祀、宴请宾客、献给君主用的上等猎物。
《象传》说:打猎时捕到可作为祭祀、宴请宾客、献给君主用的上等猎物,说明功劳很大。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能恪守谦逊、顺从之道,就能有所建树。
【原文】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译文】
九五:卜问得吉利的预兆,悔恨会消失,没有什么不利的。虽然起初不顺利,但结果不错,时日定在丁日或癸日,一定是吉利的。
《象传》说:《巽卦》的九五爻位之所以能得吉祥,是因为它居中而得正了。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刚强正直,难免有不甚谦逊之悔,但只要他有中正之德,最终能获得吉祥。
【原文】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象传》说:谦卑而趴在床下,这是因为上九已居于穷极之路。丢失了别人资助的钱财,正处在凶险之中。
【译文】
上九:谦卑、顺从而趴在床下,丢失了别人资助的钱财,卜问结果是凶险的。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处于穷极的困境中所表现的谦卑不是坚守正道的谦卑,而是丧失了人格的谦卑,是不可取的。
【疑难解析】
“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和“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的大意是:谦卑而趴在床下,像祝史、巫觋那样用谦恭的态度行事,吉祥,没有什么灾祸。“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的大意是谦卑而趴在床下,丢失了别人资助的钱财,卜问结果是凶险的。为什么同是谦卑而趴在床下,一个是吉利的,一个是凶险的?
古代的祝史、巫觋是与鬼神沟通的半仙,他们在施行法术时表现得非常谦卑,就是对于地位比自己低下的鬼神也不施加威力。再从“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所处的爻位来看,它是九二爻的爻辞。九二为阳居阴位。所以说,这就暗示我们,一个人虽处于优势,但他也愿意居于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称的下位,自然能获得吉祥。其原因是:
一、人民只尊敬真正的谦逊、宽容者——虽有能力向对方施加威力,但他不施加威力。
二、从处于优势的人的处境来说,他处于一个进可退、退可守的处境,即如果谦逊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反而招来对方的无理取闹,他可以用强硬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对方因此而尊重他,这也达到了目的,他也没有损失什么。
三、从对方的心理来看,一方面他可能会更加敬佩他;另一方面可能会因看到对方的强大实力而不敢冒犯对方。
“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是上九爻的爻辞。上九为阳居阴位,又是巽卦的最后一爻,这就暗示我们,一个人处在穷极的困境中。处在穷极的困境中,不能表现得太柔顺了:
一、一般人认为,处在穷极的困境中所表现的顺从,不是谦逊,而是软弱,其实质是懦夫的表现。所以,他们会因此更鄙视他。
二、从他的处境来看,他已没有退路,如果他还是顺从对方,还是往后退,那么只有绝路一条。
三、从对方的心理来看,对方会认为,他在自己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连连后退,即使已很快把他逼到绝路上,也不知反抗一下,这是没有骨气的人。因此会更加憎恶他。相反,如他刚强一点,或许对方因欣赏他的骨气而放了他。
四、从结果来看,如他在穷极的困境中,不再顺着对方的紧逼之势往绝路上走,积极反抗,这就意味着还有一线生机,相反,连一线生机也没有。
所以说,在自己有实力时,适当的退让是吉利的;在处于穷极的困境时,顺从、退让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事例】
“频巽,吝”暗示我们,一个人不能丧失谦逊的美德。杨修被杀,正是由于才华太出众,导致过分张扬,锋芒太露,招致曹操的反感。
杨修恃才傲物招杀身之祸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位才子,名叫杨修。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反应机敏、聪颖过人。最初,曹操非常看重他。不过,杨修一向恃才傲物,锋芒太露,不但使曹操渐渐生出反感,而且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杨修善于揣摩曹操的心思。有一次,曹操命人新修了一座花园,修好后他带人来参观。曹操觉得很满意,只是临走时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等曹操走后,杨修对修园人说:“主公嫌花园的门太宽阔了,请你把它改窄点。”
修园人不解其意,杨修便说:“你没看见主公刚才在门上写的‘活’字吗?门与‘活’合在一起,正是一个‘阔’字。这就是告诉你们,花园的门太宽了,必须改小。”众人听了,都说有道理。于是,修园人按照杨修所说的去办。过了几天,曹操再次来参观时,发现花园门改小了,连连称好。
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饼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便放在桌子上。恰巧杨修进来看见了,便把大家叫来,想分吃酥饼。
可是,这盒酥饼是送给曹操的,谁敢轻易品尝?看到人们迟疑不动,杨修就说:“主公在盒子上面写了‘一合酥’三字,分开来念就是‘一人一口酥’。所以你们尽管放心吃好了,出了事由我来承担。”
大家觉得他说得对,便纷纷上前将酥饼一抢而光。曹操知道此事后,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对杨修的自作主张有些反感。
后来曹操率军攻打刘备,在定军山大败。曹操感到进退两难,但却不愿轻易撤兵。一天晚上,大将夏侯渊走进帐来,向曹操询问当晚夜巡的口令。曹操正在吃饭,手中拿着一块鸡肉,就随口说了“鸡肋”二字。
夏侯渊出帐后,就把这个口令告诉了夜巡的将士。杨修听到后,便吩咐手下人赶快收拾行囊,准备撤退。有士兵把此事报告了夏侯渊,他有些迷惑,赶忙问杨修。
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不想在此恋战了,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心里已经准备要班师回朝了。”
夏侯渊早有耳闻,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回到帐中后,也命令手下人收拾物品为撤军作准备,并派人通知了其他将士。
这一消息,有人很快报告给曹操。曹操一听,不禁勃然大怒,他早就对杨修的恃才之举有厌恶之心,立刻命人以蛊惑军心为由推出斩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