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Coase,1937)最早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论述企业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他指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增多,有助于增加交易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区位边际交易成本,使企业交易的关系和范围趋于稳定,而且集群内企业间在地理位置上相对接近,有利于增强企业信息对称性,在交易过程中减少投机行为,并能够有效节省企业搜寻市场信息的成本,最终带来交易费用水平的大大减少。威廉姆森(Williamson)分别于1975年出版的《市场与科层》和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两本名著中[8],通过对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交易不确定性的分析指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三类和各种交易活动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即企业、市场和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当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这三个变量水平较低时,市场调节是有效的调节手段,当三个变量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会代替市场,而当三个变量的水平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时,中间组织形式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从而间接阐明了产业集群这种中间性组织存在的条件。即产业集群是介于纯市场和纯层级组织的中间性组织形式,其产生的目的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Scott和Storper分析了交易成本和企业集聚间的关系, Scott强调当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相互作用时,交易成本成为了解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分工导致的垂直分离过程预示产业联合体的产生,其围绕精心设计的公司间或工厂间交易联系组织。交易联系的结构包括面对面接触和战略信息的详细交流、长期和短期转包和再承包、物质投入—产出流。这些交易联系在地理上通常有依赖的成本结构,单位交易活动的成本越大,在这样的联系中的生产商在空间上将聚集以便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