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宋八大家开散文之宗派

唐宋八大家开散文之宗派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人,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所开创的散文对后世文章的影响极大,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国学笔记】

★那时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的人,李谔等纷纷响应。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路子,死板地模仿古人到底是行不通的。

★当时(唐中叶)人不愿为师,以避标榜之名,他(韩愈)却不在乎,大收其弟子。他可不愿作章句师(对儒家经典只求对字句作机械认知的那种人),他说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他实是以文辞为教的创始者。他所谓“传道”,便是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道;所谓“解惑”,便是排斥佛、老。

★韩愈虽然开了宗派,却不曾有意立宗派,欧、苏是有意的立宗派。他们虽也提倡道,但只促进了并且扩大了古文的发展。

【品读大师】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人,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所谓古文,即先秦和汉朝的散文,文章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则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一种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骈文中除了少量优秀作品,更多的是过分铺陈、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文第十三》中用了不少笔墨讲述古文运动的影响。他首先肯定了陈子昂、元结、独孤及、梁肃等古文运动先驱“宪章六艺,能探古人述作之旨”“力避排偶、辞取朴拙”,又进一步指出他们没有形成宗派,“(散文)开宗派的是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出于尊儒反佛的思想,韩愈提倡古文,很称赞陈子昂、元结复古的功劳,曾向梁肃、独孤及请教过。他说他写文章取法《尚书》《春秋》《左传》《周易》《诗经》以及《庄子》《楚辞》《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等。朱自清说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总把句子的停顿位置弄得参差有致。并认为他以“气”为文章的标准,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就是自然的语气和音节。虽然韩愈还不能跳出“雅言”的圈子而采用当时的白话,但有意把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文章里,他是第一人。朱自清说:“在这一点上,所谓‘古文’也是不‘古’的,不过他提出‘语气流畅’(气盛)这个标准,却给后进指点了一条明路。”

韩愈还把萧统在《文选》里不收录的经、子、史都排进“文”里去。朱自清认为“这是一个大改革、大解放。他这样建立起文统来”,加上韩愈好为人师,弟子众多,使写古文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文体面貌大变。所谓新体的“古文”,宋代又称为“散文”的新派就在韩愈手里成立了。

柳宗元也是古文的倡导者。朱自清认为柳宗元写文章取法《书》《诗》《礼》《春秋》《易》,以及《谷梁》《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其学问见解在韩愈之上,并不墨守儒学。“他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柳宗元也把经、子、史排在“文”里,和韩愈的文统大同小异。不过他不敢为人师,“写文章打破常规”的功劳,比韩愈差得多了。

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返照了一下。韩愈的门下有难、易两派:爱易派主张新而不失自然,李翱是代表,爱难派主张新就不妨奇怪,皇甫湜是代表。当时爱难派的流传比较广泛,他们扭曲了自然的语气和音节,文章僻涩诡异,不易读诵。所以雕琢的骈体文和僻涩的古文先后盘踞着宋初的文坛。直到欧阳修出来,才又回归到韩愈和李翱,走上平正通达的古文路。

比起韩愈为人师而提倡古文,欧阳修身居高位而提倡古文所面临的形势要容易得多,所以唐宋八大家中六家都是宋人。以欧阳修为首,之下的曾巩、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别的三个也都是他提拔的。因此,朱自清说欧阳修可以算是当时文坛的盟主。欧阳修的文章委婉舒缓,条理通达、流畅,以言情见长,有人认为是从《史记》脱化而出的。曾巩学问有根底,他的文确切信实而谨严;王安石是政治家,以文笔等精练锋利胜人。三苏长于议论,得力于《战国策》《孟子》,尤其苏轼才气纵横,朱自清认为他的文达到了自然的极致。南宋有“苏文熟,秀才足”的俗谚,可见影响之大。

唐宋八大家所开创的散文对后世文章的影响极大,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