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以境界为最上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境界”原指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而王国维将它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人间词话》第一句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王国维看来,词的境界可以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国学笔记】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品读大师】

“境界”原指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而王国维将它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王国维不仅把境界视为诗词的创作原则,也把其当做评判标准,评价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二字出发。

《人间词话》第一句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也就是说,有境界的作品才能有高格调,能够清新自然脱离雕琢,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王国维特别推崇五代和北宋的词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一时期的词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追求形式而流于空洞的毛病,能够反映作者的真性情和真思想,因此可以成为一流的作品。

在王国维看来,词的境界可以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举例说,冯延巳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而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也就是说,有我之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附加在事物之上,使他观察到的事物带有了作者的感情色彩。而无我之境的作品中,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超脱境界。这两种境界又各有特色“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也就是说,由于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心情平淡而纡徐平缓;而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感情激昂而骇心震目。因此,无我之境优美,而有我之境宏壮。在王国维看来,无我之境要难于有我之境,因为只有一个人的内心真正达到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扰的境界,才能够作出无我之境的作品。

同时,王国维也强调:“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在他看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不相上下,而秦观的“宝帘闲挂小银钩”与“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是旗鼓相当。许多文学评论家总是偏爱那些气势宏伟、惊心动魄的诗词,王国维则认为,壮阔的豪情也好、细腻的温情也罢,只要是表现真景物、真性情,都是有境界的好作品,都应该受到赞赏,如果为了雄伟而雄伟、为了放达而放达,则会得不偿失。

此外,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有造境与写境之分,即有的是创造境界,有的是描写境界,但是有时候造境与写境又很难分别,因为“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也就是说,真正的大诗人,既有高超的文学技巧,又有超于常人的情怀,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既有写境又有造境,既合乎自然,又接近理想。

除了“境界”之外,文人学士用来批评作品的标准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被长时间广泛运用的,例如“兴趣”和“神韵”。而王国维则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在王国维看来,古人所说的兴趣、神韵都有不足之处,而“境界”则涵盖了诗词要表现的各方面的内容,因此比严羽、王士禛提出的兴趣和神韵更高明、更全面。从这一点看,王国维确实有一些小小的自负,他对自己的词作自视甚高,对自己提出的“境界说”同样自视甚高,但是,“兴趣”“神韵”和“境界”,究竟哪一个更高明,我想并没有必要非得评个高下,这些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抹杀的贡献,将它们研究深了、研究透了才是正经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