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因为旅游的产生而产生的。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就必然伴随着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应需求,由于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就必然促使相应供给行业产生。旅游商品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旅游商品,旅游业就不会完整,随着旅游商品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旅游的供应商为满足人们的旅行、游览、观赏的需求,而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设施,提供服务,提供旅游商品的行业。旅游业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以及其他为旅游直接服务的行业,如饮食、娱乐、购物等。世界旅游业的中心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欧洲、美洲,但如今世界旅游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众多国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旅游业也已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正促使我国由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因此旅游商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同时也不得不认识并重视,我国的旅游商品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旅游商品的发展忽视质量、创新,品牌效应弱,各地的旅游商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多、长进不大,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虽有量的增长,却鲜有质的提升,旅游商品的所包涵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地方特色均显不足,缺少在同类产品中激发旅游者购买欲望的亮点和卖点。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收入比重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都较大,国外旅游者选择旅游其中一个主要的动机是出于购物的目的,其所带来的收入在发达国家可达旅游总收入的至少30%以上,如泰国、西班牙、法国,旅游商品的营业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而瑞士则达到50%。泰国旅游中最挣钱的便是旅游商品,用于零用的旅游商品的消费几乎与旅行社收取的费用相当。法国的旅游纪念品突出历史特征和民族特色,因此其纪念品收入也占据很大比重。随着旅游消费者日渐成熟,品位日益提高,个性化需求愈趋丰富,旅游消费的个性意愿会相对强化。加上交通运输的便捷,商品的大流通,网购的兴起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现象将给我国旅游商品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商品的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商品别致的设计与精美的包装能提高商品的品位与价格。鉴于此,近年来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日渐加强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众多省市(如北京、贵州、浙江等)每年还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旅游商品展览会,对当地旅游商品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旅游商品的文化设计,对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改善旅游商品的质量,促进品牌形象塑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转型、旅游消费升级、旅游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旅游商品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
(一)旅游商品的主体化发展趋势
从供给角度看,主题其实是一种市场细分,它避免或减少了重叠性市场的竞争; 从需求角度看,主题反映了旅游者对某种旅游商品的期待,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者; 从旅游商品自身看,主题在赋予其特色的同时,抓住了特定的市场。所以主题能增强旅游商品的竞争力,为其获得较长时间的市场垄断,且有利于活跃与繁荣旅游商品市场。
旅游商品的主题化发展也是随着旅游业的主题化发展而产生的。与观光游相比,主题游更能体现人们体验、休闲的需要。目前国内的主题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旅游发展成熟的国家,主题旅游市场已经非常细化,主题旅游商品发展趋于成熟。如除了综合性的旅行社,还有许多专业旅行社,比如专门经营高尔夫旅游、游学旅游等。虽然国内的主题旅游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前主题旅游位于“金字塔”的顶端,但随着我国旅游市场档次的不断提高,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主题旅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各种相应的主题旅游商品也日渐丰富。
国家旅游局自1992年以来开始推出中国主题旅游年活动,推出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的旅游节庆活动和精品路线等,展开了大规模的旅游市场促销活动。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华旅游; 另一方面使国内公众对我国旅游商品有更清楚的了解,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各地也在每年相应的主题下开展主题旅游活动,或者另外选择主题开展主题旅游,如湖北省和武汉市旅游局推出“2010年广东人游湖北主题旅游年”活动。活动以“体验世界速度,感受楚风汉韵”为口号,武汉借高铁之势,向广东人端出2010年主题旅游盛宴。如2010年中国武汉东湖国际梅花节,武汉市旅游局招募20名“广东人游武汉”春季旅游大使,在珠三角地区开展“春色武汉”系列推广活动等。总体而言,主题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旅游商品的正确发展方向即应顺应这种趋势,在确定的主题下进行设计开发,为凸显主题而服务。
(二)旅游商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国,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外游客到中国旅游,也组织大批的国内游客出境旅游,出入境旅游活动的迅猛发展,使旅游商品愈来愈受到更多国际化因素的影响,旅游商品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旅游商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在旅游商品进行设计开发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俗禁忌,如以欧美旅游者为销售对象的旅游商品中避免出现“13”序号或图案,为穆斯林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商品时避免使用左手等。第二,考虑如何便于与国际旅游者进行文化交流与信息传递,如在景观商品设计开发时借助与国外同类顶级旅游商品的比附,在旅游设施商品开发时充分利用国际通用标准元素,在旅游服务商品生产时注意提高服务人员外语水平和国际礼仪修养等。
(三)旅游商品的虚拟化发展趋势
旅游商品的虚拟发展主要包括虚拟生产和虚拟销售两方面,指旅游商品经营企业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经营方式,在组织形式上突破单体界线,充分利用自身最大优势,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从而实现最大效率地发挥旅游企业有限资源作用的目标。现代企业的合作经营模式及旅游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旅游商品的虚拟化生产与销售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无论从旅游景观商品和设施商品开发生产的资源共享,还是从旅游购物商品的外部加工,或是旅游服务商品的外包,以及旅游商品的网络销售等方面来看,旅游商品的虚拟发展都已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是由旅游者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与旅游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这一市场群体结构复杂,没有明显界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剧烈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趋势。这一现象使旅游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面对的挑战则表现为旅游商品的多品种、小规模、富变化,旅游商品的这些特征才能适应不同时期、不同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商品的发展与普通商品一样要追求规模经济。因此对任何一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而言,规模经济与旅游商品的多样性必然存在相互矛盾。
而旅游商品的虚拟发展恰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旅游商品的虚拟生产通过多个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作,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或目标来进行资源组合,将各种经营资源活动化,一旦目标实现或改变,随即重新组合虚拟的各个职能部门,因此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合力的优势,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变化。旅游商品的虚拟销售则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各种商品系统组合,以快捷的现代科技方式及时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使旅游组合商品达到最大丰富程度,尽可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1] G.Llewellyn Watson,Joseph P. Kopachevsky. Interpretations of Tourism as Commodit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3): 643-660.
[2] Lindsay W.Turner,Yvette Rei Singer. Shopping Satisfaction for Domestic Tourists [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1(8): 15-27.
[3] 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 韩国观光公社.关于旅游购物商品的实证分析及改善方案[Z].1998.
[5] Dimitri Loannides,Keith G. Debbage.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Tourist Industy——A Supply-Side Analysis[M].London: Routledge.1998.
[6] Devahish Dasgupta.Tourism Marketing[M].India: Dorling Kindersley Pvt.Ltd, 2011.
[7] 顾维周.旅游商品开拓[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8] 陶汉军,林南枝.旅游经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 黄继元.中国旅游商品的发展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4(2):53-57.
[10] 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 19(1): 27-31.
[11] 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12] 陈胜容.“旅游商品”概念内涵之辨析与定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 516-519.
[13] 刘惠余.旅游购物品开发与营销[M].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4]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5] 郭亚军.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陈昕.国内旅游商品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3,5(1): 19-23.
[17] 蒋冰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分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60-62.
[18] 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 19(1): 27-31.
[19]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0] 王魏.陕西旅游纪念品文化元素与艺术的结合[D].西安: 西北大学,2012.
[21] 李艳.旅游商品需要品牌支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 58-63.
[22] 蒋冰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分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60-62.
[23] 杨·巴雅尔.论旅游商品及其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4): 109-111.
[24] 程丽丽.浅谈我国旅游购物品消费[J].职业技术,2009(7): 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