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⑤,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zhǔ)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⑦。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⑧,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ǎ)⑨,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⑩,《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⑪,下道齐桓⑫,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⑬。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zhuó)淖(nào)污泥之中⑭,蝉蜕于浊秽⑮,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⑯,皭(jiào)然泥而不滓(zǐ)者也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释~~~①楚之同姓:楚国王族姓芈(mǐ)。屈原为楚国先王之苗裔,其祖先瑕受封于屈地,故以屈为氏,屈、昭、景等氏都是楚之同姓。②楚怀王: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官名,其职位仅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记。④娴:熟习,擅长。⑤上官:复姓。大夫:官名。⑥属:写作。⑦离:同“罹”,遭受。⑧反:同“返”。⑨怛:悲痛,悲伤。⑩《国风》好色而不淫: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好色,好写男女恋情。⑪帝喾: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为黄帝曾孙,号高辛氏。⑫齐桓: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⑬迩:近。⑭濯淖:浊水污泥。⑮蜕:摆脱。⑯获:被辱。⑰皭然:洁白干净的样子。滓:污浊,污染。
译文~~~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姓。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治乱兴衰的道理,并熟习外交辞令。他在内和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则接待各国使节,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官位相同,他想得到楚怀王的宠信,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后想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便在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谁也不能做到’。”楚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偏听偏信,不辨是非,被谗佞小人蒙蔽而所见不明,痛恨奸邪的人陷害公正的人,正直的人不为世所容,所以忧愁苦闷而写下《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之意。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窘困就会追本溯源,所以劳苦困倦时,没有不叫天的;疾病悲痛时,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正直无私,竭尽才智为君主效力,但却受到谗佞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很困窘了。诚信而被怀疑,忠直而被诽谤,怎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由内心的怨愤引起的。《国风》虽多写男女恋情,但不过分;《小雅》虽多抒愤怨之情,但不宣扬作乱。像《离骚》这样,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屈原在《离骚》中,向上追述帝喾,向下讲到齐桓公,中间说到商汤、周武王,以此讥刺时政。其中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全都充分地表现出来。它的文字简炼,涵义深远,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它的文句所写虽细小,但其意旨却极其宏大,文章所举的事例虽然都是近在眼前的,但寄托的思想却极其深远。屈原志趣高洁,所以在文章多用香草作比。他的行为廉正,所以至死也不容许自己离开楚国。身处污泥浊水之中,却能像蝉蜕皮般摆脱污秽,超脱于尘世之外,不为世俗的污浊所辱,保持清白高洁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由此推想,屈原的志向,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平既绌(chù)①,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②,惠王患之③,乃令张仪详去秦④,厚币委质事楚⑤,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wū)之地六百里⑥。”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⑦,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ài),遂取楚之汉中地⑧。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⑨。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⑩。”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⑪,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⑫。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⑬,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mò)⑭。
时秦昭王与楚婚⑮,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⑯,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⑰。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⑱,以其弟子兰为令尹⑲。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juàn)顾楚国⑳,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㉑,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㉒,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㉓,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㉔,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xiè)不食㉕,为我心恻㉖,可以汲(jī)㉗。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注释~~~①绌:同“黜”,罢免或降职。②从:同“纵”,合纵。③惠王:即秦惠文王,名驷,公元前337年至公元前311年在位。④张仪:魏国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以连横学说事秦,当时为秦相。⑤质:同“贽”,信物。⑥商、於:地名,约相当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地区。⑦丹、淅:二水名,即丹江和淅水。⑧汉中:地区名,约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市周围一带地区。⑨邓:邑名,即今河南邓县,当时属秦国。⑩甘心:快意,解恨。⑪靳尚:楚国大夫,与张仪有私交。⑫“怀王”二句:其所述之事,详见《史记·张仪列传》。⑬顾反:返回,回来。反,同“返”。⑭唐眜:楚将名。《吕氏春秋》及《汉书古今人表》作“唐蔑”。⑮秦昭王:名则,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⑯武关:关名,在今陕西商县东。⑰内:同“纳”,接纳。⑱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在位。⑲令尹:楚官名,为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职同宰相。⑳睠顾:牵挂,怀恋。睠,同“眷”。㉑反覆:拨乱反正。㉒随属:接连不断。属,连。㉓分:职责本分。㉔六郡:指汉中一带地区。㉕泄:又作渫,淘去污泥。㉖恻:忧伤,悲痛。㉗ 汲:从下往上打水。
译文~~~屈原被罢了官,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联盟,秦惠王对此很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厚礼和信物去侍奉楚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联盟,若是楚国真的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很贪心,相信了张仪的话,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使者说:“我和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有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去,回到楚国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大怒,发动大批兵马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死楚兵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匄,随后又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发派了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在蓝田与秦军大战。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一直打到邓邑。楚军很害怕,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因恼怒楚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这使楚国陷入极大的困境中。
第二年,秦国提出让回汉中地区同楚国讲和。楚怀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以解恨。”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能抵汉中之地,我请求到楚国去。”张仪到了楚国,又用厚礼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靳尚以巧言骗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去劝说怀王,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把张仪释放回国了。这时屈原已被怀王疏远,不再在朝中任职,奉命到齐国去了。屈原从齐国回来后,向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了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追不上了。
后来,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与楚怀王会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残暴的国家,不能轻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往,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与秦国的良好关系呢?”楚怀王最终还是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就断了楚怀王的后路,把怀王扣留起来,要挟他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后来楚怀王逃到赵国,但赵国不敢接纳。怀王只得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而抱怨子兰。
屈原也因此怨恨子兰,虽然放逐在外,却仍然眷恋楚国,挂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怀王能够醒悟,世俗能够改变。屈原关心君王,想振兴楚国,扭转局势,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都没有醒悟。君王无论愚笨还是明智,贤明还是昏庸,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选拔贤士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亡家破之事接连发生,而圣君治理好国家的事多少世代都没有出现,是因为君主所谓的忠臣并不忠,所谓的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军队惨败,领土被侵占,丢掉了六个郡,自己客死于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祸害。《易经》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无人饮用,让我心里很难过。这井水本是可以汲取饮用的。君王若是圣明,那天下人将共同得到福佑。”君王若不圣明,哪里能得到福佑呢!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怨恨自己,非常恼怒,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②?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chuó)其醨(lí)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⑤?”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⑥,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⑦!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乎⑧!”
乃作《怀沙》之赋⑨。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yù)徂(cú)南土⑩。眴(shùn)兮窈窈⑪,孔静幽墨⑫。冤结纡(yū)轸(zhěn)兮⑬,离愍(mǐn)之长鞠⑭;抚情效志兮⑮,俛(fǔ)诎(qū)以自抑⑯。刓(wán)方以为圜(yuán)兮⑰,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⑱,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⑲。巧匠不斲(zhuó)兮⑳,孰察其揆(kuí)正㉑?玄文幽处兮㉒,蒙谓之不章㉓;离娄微睇(dì)兮㉔,瞽以为无明㉕。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nú)兮㉖,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㉗。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㉘。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㉙,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㉚,众不知吾之异采;材朴委积兮㉛,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㉜,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湣(mǐn)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进路北次兮㉝,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哀兮,限之以大故㉞。乱曰㉟:浩浩沅、湘兮㊱,分流汩(gǔ)兮㊲。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唫(yín)恒悲兮㊳,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hùn)不吾知㊴,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于是怀石遂自〔沈〕汨(mì)罗以死㊵。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㊶,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㊷。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㊸,为长沙王太傅㊹,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㊺。
注释~~~①被:同“披”。②三闾大夫:楚官名,掌管楚国贵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约相当于汉代之宗正。③凝滞:拘泥,固执。④:同“哺”,吃。糟:酒滓。啜:喝。醨:淡酒。⑤瑾、瑜:都是美玉,这里借喻人的美德。⑥察察:清白的样子。比喻品德节操的高洁。⑦汶汶:污浊的样子。比喻社会世道的黑暗污浊。⑧晧晧:同“皓皓”,洁白,比喻品质的高贵纯洁。温蠖:尘滓重积的样子。⑨《怀沙》:屈原《九章》中的一篇,相传为屈原投江前的绝笔。怀沙,怀抱沙石,与下文的“怀石”同义。一说,怀念长沙,长沙是楚国的始封之地。⑩汩:迅疾。徂:往。⑪眴:同“瞬”,转目四顾。窈窈:幽深的样子。⑫孔:很。⑬冤结:愤郁聚结。纡轸:隐痛,郁结不解。⑭离:同“罹”,遭受。愍:忧伤。鞠:窘困。⑮抚情效志:抚心自问。效,检查,验证。⑯俛诎:同“俯屈”,使自己受委屈。俛,同“俯”。⑰刓:削,磨。圜:同“圆”。⑱ 章:同“彰”,显明。职:同“志”,记。墨:绳墨,准则。⑲盛:赞扬。⑳斲:砍。㉑揆正:估量得准确。揆,揣度,度量。㉒玄:黑色。文:同“纹”。㉓蒙:盲人。㉔离娄:古代传说中的明眼人,据说能在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睇:斜视。㉕瞽:盲人。㉖笯:鸟笼。㉗概:量粮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㉘羌:楚地常用的发语词,无实义。臧:善。㉙骏:同“俊”。桀:特立,杰出。㉚文质疏内:文质彬彬,内心通达。㉛材朴:各种木材,比喻人的德能。材,木中可用者。朴,未经加工的木材。委:聚集。㉜重华:即虞舜。重华是名,舜是谥。牾:遇,逢。㉝北次:郭沫若曰:“错过了宿地。”北,背。㉞大故:死亡。㉟乱:王逸曰:“理也,所以发理词指,总撮其要也。”洪兴祖曰:“乱者,总理一赋之终。”㊱沅、湘:二水名,沅水源出今贵州云雾山,流经湖南,入洞庭湖。湘水源出今湖南零陵县南,北流入洞庭湖。㊲汩:水疾流的样子。㊳曾唫:不尽地吟叹。曾,同“层”。唫,同“吟”。㊴溷:混浊、污浊。㊵汨罗:水名,源出今湖南平江县东,流入洞庭湖。㊶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是屈原的弟子,辞赋家。唐勒:与宋玉同时的辞赋家,曾为楚大夫。景差:与宋玉同时的辞赋家。㊷为秦所灭:公元前223年秦灭楚。㊸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㊹长沙王:即吴差,汉高祖功臣吴芮的后代,袭其祖爵为王。㊺书:指贾谊所作的《吊屈原赋》。
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地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他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大家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渔翁说:“聪明的人都能不拘泥于客观事物而随着世俗而变化。整个社会都是浑浊的,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大家都昏醉,你为什么不跟着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般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谁愿意以洁净之身蒙受外界污垢的沾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葬身于鱼腹之中,又怎能让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的污染呢!”
于是,屈原写下了《怀沙》赋,文章写道:
骄阳似火的孟夏啊,草木茂盛。心怀无尽的悲伤,匆匆地奔向南方。转目四顾,辽远而幽深,死一般地沉寂。我的内心郁结着痛楚,长久地遭受忧伤与窘困。抚心自问,抑制自己而强忍委屈。把方木削成圆木,但规矩法度是不可变易的。改变自己本来的道路,是君子所鄙夷的。牢记旧有的规划准则,过去的法度是不能改变的。内心淳厚,品德端正,是君子所赞美的。巧匠不动手砍削,谁能看出是否估量准确。黑色的花纹放在暗处,盲人会说它没有文采;离娄微微斜视,盲人会认为他也是瞎子。把白的变成黑的,把上颠倒为下。凤凰被关进笼子里,家鸡和野鸡却在那里飞翔舞蹈。美玉和石头被掺杂在一起,都用升斗来衡量。结党营私的小人是那么鄙劣,怎么能了解我的美善。身负重任,却沉陷阻滞不能向前。身怀美玉,但处境困窘不知向谁献。乡村里的狗一起叫起来,叫的是它们认为奇怪的。诋毁疑忌人中的俊杰,这本是庸人的常态。文质彬彬,内心通达,众人不知我独具异禀。才德聚集,却没人知道我具有的才能。我以仁义来修养自己,以恭谨忠厚来丰富自己。舜帝重华已不可再遇了,又有谁知道我的从容气度呢?古代的圣君贤臣不同世而生,谁能知道其中缘由?商汤夏禹距今是何其久远,悠远渺茫不可追慕。抑制怨恨,改变忿怒,压抑内心而努力自强。遭受忧患而不改初衷,只希望我的志向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我一直前行,错过了宿头,日光昏暗,天色将暮。我舒解哀思,把悲变成乐,可是死亡来临,心何以舒。尾声:浩浩荡荡的沅江、湘水,汹涌奔腾,水势湍急。道路漫长,草木掩蔽,路途辽远渺茫。无尽地吟叹心中恒久的悲哀,永抒内心的感慨。世上没人了解我,人心本来就不可言说。坚守自己的节操,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伯乐已经死去,谁又能识别千里马?人生一世秉命于天,各自有所安排。坚定内心,扩展志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无尽地吟叹心中恒久的悲哀,永抒内心的感慨。世道混浊没人了解我,人心本来就不可言说。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对生命就不要吝惜了。明确地告知世君子,我愿为后人的榜样。
于是,屈原就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辞赋为人所称赏。但他们都只是效仿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不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
自从屈原投江死后一百多年,汉朝有位贾谊,往任长沙王太傅时,经过湘水,写了一篇辞赋投入江中,以此祭悼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①。年十八,以能诵诗属(zhǔ)书闻于郡中②。吴廷尉为河南守③,闻其秀才④,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⑤,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⑥。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⑦,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⑧。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⑨,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⑩,数用五⑪,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⑫,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注释~~~①雒阳:地名,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雒,同“洛”。②属书:写文章。郡:即河南郡,其郡治为雒阳。③吴廷尉:史无其名,因其后来官至廷尉,故称之。廷尉,汉代九卿之一,相当于今之最高法院院长。④秀才:才能优异。⑤同邑:同县,指吴公与李斯都为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⑥博士:官名,在太学教授生徒,兼在皇帝周围充当顾问陪从,可议论政事。⑦超迁:越级提拔。⑧太中大夫:官名,职掌议论。⑨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历法也相应改变。刘邦建汉以来,各项制度大体沿用秦朝,历法亦然。⑩色尚黄:衣服颜色以黄色为贵。当时阴阳家认为,汉朝代秦为帝,秦是水德,故色尚黑,汉是土德,故色应尚黄。⑪数用五:士在五行中位次居五,故贾谊主张汉世印文都以五字为例。⑫绛、灌: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冯敬:时为御史大夫。害:患,担心对己不利。
译文~~~贾生名谊,是洛阳人。他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吴廷尉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招揽到门下,非常欣赏、喜欢他。孝文帝刚继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治理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和李斯是同乡,并且曾经向他学习,于是就征召他做了廷尉。吴廷尉向文帝说贾谊年轻有才,又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孝文帝就征召贾谊做了博士。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年纪最小。每次文帝下令让臣下议论某事,那些年长的老先生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全能对答出来,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于是认为贾谊才能杰出,自己都不如他。汉文帝很高兴,破格提拔他,一年之内贾谊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兴至文帝二十多年,天下太平融洽,就应该改变历法、变易服色、定立制度、确定官名、大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法度。孝文帝初继位,谦虚退让而没有实行。至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都是贾谊提出来的。于是孝文帝和大臣们商议,想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淮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这些人都担心贾谊对自己不利,就中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政事。”此后,孝文帝于是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提议,让他做了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其辞曰:
共承嘉惠兮①,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沈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chī)枭翱翔②。阘(tà)茸尊显兮③,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④,谓盗跖廉⑤;莫邪为顿兮⑥,铅刀为铦(xiān)。于嗟嚜嚜兮⑦,生之无故!斡(wò)弃周鼎兮宝康瓠⑧,腾驾罢牛兮骖蹇驴⑨,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⑩,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讯曰⑪: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yīn)郁兮其谁语⑫?凤漂漂其高遰(shì)兮⑬,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⑭,沕(mì)深潜以自珍⑮。弥融爚(yuè)以隐处兮⑯,夫岂从蚁与蛭螾(yǐn)⑰?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⑱,亦夫子之辜也!瞝(chī)九州而相君兮⑲,何必怀此都也?凤皇翔于千仞之上兮,览德而下之⑳;见细德之险征兮㉑,摇增翮(hé)逝而去之㉒。彼寻常之污渎(dú)兮㉓,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zhān)鲟(xún)兮㉔,固将制于蚁蝼。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xiāo)飞入贾生舍㉕,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㉖。贾生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㉗。
……
注释~~~①嘉惠:指皇帝的差遣。②鸱(chī)枭:恶鸟名。③阘茸:卑贱之人。④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其父死后,他和弟弟叔齐隐于首阳山。周朝建立后,耻不食周粟,后饿死于首阳山上。后世视其为忠义之士的典范。⑤盗跖:相传为春秋时人,古籍中用作大盗的代表。⑥莫邪:春秋时吴大夫,善制剑,后以莫邪为宝剑之名。⑦嚜嚜:默默无闻,不得志。嚜,同“默”。⑧斡弃:抛弃。周鼎:指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夏、商、周三朝都视之为传国之宝。康瓠:薄脆无用的大瓠。康,大。⑨罢牛:疲惫的牛。罢,同“疲”。骖: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这里用作动词,即使之拉边套。蹇驴:瘸驴。⑩章甫: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荐:藉,垫。⑪讯:辞赋的结束语。⑫堙郁:不舒畅,憋闷。⑬遰:同“逝”,往。⑭袭:深藏。⑮沕:潜伏,深藏。⑯弥:远离。爚:火光。⑰蛭螾:水蛭与蚯蚓。螾,同“蚓”,蚯蚓。⑱般:同“斑”,杂乱。尤:咎,灾害。⑲瞝:四顾,环视。⑳煇:同“辉”。㉑险征:危险的征兆。㉒摇增翮:振长翼。增,同“层”。翮,鸟翼,翅膀。㉓渎:沟渠,小水沟。㉔鳣鲟:两种大鱼。㉕鸮:猫头鹰。㉖服:同“”。㉗自广:自我慰藉,宽心。
译文~~~贾谊向文帝告辞,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侯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谪至此,内心很不痛快。在渡过湘水的时候,他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是这样的:
我敬奉王命,去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就自沉于汨罗江。今天我来到了湘江,托江水带去我的敬意与哀悼。身遭谗言之害,失掉性命。真是悲哀啊,你恰逢不祥之时。鸾鸟和凤凰潜伏隐藏,恶鸟却自在翱翔。卑贱之人显贵啊,谄谀之辈得志;圣贤颠倒啊,方正倒置。世人竟称伯夷贪婪啊,盗跖廉洁;称莫邪剑钝啊,铅刀锋利。不得志啊,先生竟如此地无辜受害!抛弃了珍贵的周鼎啊,反把破瓠当作宝物,驾着疲惫的牛和瘸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把礼帽踩在脚底下啊,这种情形不可长久;先生命苦啊,独独您遭受这样的灾祸。
尾声:算了吧,国人不了解我,我独自抑郁啊又能和谁诉说?凤凰飘飘高飞远逝啊,本是自行引退。效法神龙隐渊底,深潜水底自我爱惜。远离亮光而隐处,岂能与蚂蚁、水蛭、蚯蚓等相随?我看重的是圣人的品德啊,远离浊世而自藏。若是千里马可拴系,与狗羊又有什么不同!世态纷乱遭此祸患啊,也是先生自己的过错啊!环顾九州观察君主啊,何必对故都恋恋不舍?凤凰翱翔于千仞之上的高空啊,看到道德的光辉才飞下来;见到道德的危险征兆,就振翅高飞远离而去。一般的小污水沟啊,怎能容得下吞舟的大鱼?横绝江湖的大鱼啊,必将受制于蝼蚁。
贾谊做长沙王太傅三年,有猫头鹰飞进他的住宅,停在座位旁。楚国人把猫头鹰叫做“”。贾谊本是因被贬来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慰藉。
……
后岁余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xī)②,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③。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④。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⑤。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⑥,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⑦,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⑧,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⑨,悲其志。適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⑩,又爽然自失矣⑪。
注释~~~①后岁余:孝文帝七年(前173)。②受厘:接受用过祭祀的肉,以求得到鬼神的福佑。③前席:移坐向前。④梁怀王:名揖。⑤淮南厉王:名刘长,高祖子,孝文帝之异母弟。文帝六年(前174),因谋反被流放,死于途中。封号也被废除。至文帝八年(前172),复封刘长之子刘安为阜陵君,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刘良为东成侯。⑥怀王骑,堕马而死:此事发生在文帝十一年(前169)。⑦无状:无功绩,未尽到责任。⑧世:继承。⑨《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皆屈原作品,《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⑩去:不做官,在野。就:做官,在朝。⑪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
译文~~~此后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入京。孝文帝刚接受祭祀用过的肉,坐在宣室。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因而详细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情形。到了半夜,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坐席上向贾谊身边移动。贾谊讲完后,文帝说:“我很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不久,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文帝喜爱他,他又喜好读书,因此让贾谊做他的老师。
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有的拥有好几个郡,不合古时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很伤心,哭了一年多,也死了。贾谊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后来孝文帝去世,孝武帝继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学传统,和我有过书信往来。到孝昭帝时,他位列九卿。
太史公说:当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赋时,为其情志所悲伤。到了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落泪,追怀他的为人。后来我读了贾谊祭悼屈原的文章,又怪屈原,以他那样的才华,若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会不接纳他呢?却把自己弄到这般地步。读了贾谊的《鸟赋》,作品中把生与死同等看待,把在朝与在野都看得很淡薄,我又感到茫然若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