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二)。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三)。无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四)。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五)?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六)。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七)。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七)。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九)。
(一)回中:在泾州附近。秦时曾建有回中宫。这里,以回中代指泾州。《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行幸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应劭云:“回中在安定高平,有险阻,萧关在其北。”
(二)下苑:即曲江,汉代称宜春下苑。唐开元中重经修建,成为帝京长安最大的风景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每年上巳日玄宗赐宴臣僚,每科新进士宴集同年,皆在其地。他年:此指昔年。西州:指安定郡(泾州)。《后汉书·皇甫规传》:“皇甫规,安定朝那人。及党事大起,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相期:这里犹言相值,相会。两句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的繁华盛况已不可复追,今日竟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此联托物寓怀,表面上并非托牡丹的口吻自述,而似作者叙述,实则作者往年进士登第,曲江游赏,春风得意;今日沦落,寄身泾州,正和回中牡丹的遭遇类似。牡丹与作者在这一联中似离而实合。以下花与人更进一步融合为一。
(三)水亭:临水的亭轩。寒犹在:牡丹暮春开花。但由于在水亭边又值暮雨,仍觉春寒料峭,故说“寒犹在”。罗荐:用罗制的垫子、褥子之类。罗荐春香:指牡丹当年在曲江的环境待遇:护以罗荐,温暖如春,香气馥郁。不知:不可知,有不堪思议、不可想望之意。两句谓回中牡丹今日处于水亭暮雨之下,虽在春时,犹觉寒气袭人,当年在下苑的罗荐春香之暖,竟好像是不可思议的了。一“寒”一“暖”极言处境变化如天壤悬绝。
(四)无蝶二句:谓暮雨春寒,绝无舞蝶前来殷勤收取落蕊;牡丹因受风雨而委顿,遥看犹如佳人惆怅地卧于帷中。这一联写牡丹为雨所败,孤寂落寞,无怜赏救助者。无,姜本、席本、钱抄、影宋抄、季抄、汲古阁本作“舞”。有,朱本、季抄作“佳”。
(五)章台:秦时渭河南离宫中台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汉时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芳菲伴:指柳。中唐时韩翃有《章台柳》诗。章台柳指牡丹同伴中的得意者,当此春时,章台柳在骀荡的春风中正斗腰支,且不知宫腰将要舞损几多。二句以想象中的章台柳几乎要舞损纤腰,揣度柳的无限得意。愁的愁煞,忙的忙煞,相形之下正见牡丹的沦落失意。纪昀说:“深情忽触,妙绝言筌。”按:就花而言,由下苑移来西州,境遇大变,自然会想到至今仍在长安的章台柳。就人而论,当初参加曲江同年宴会者,如今升沉荣悴截然不同,沦落者回首京华,自然会想到那些春风得意的旧日同伴。
(六)浪:徒,空。石榴花夏初始放,故说“不及春”。据《旧唐书·文苑传》:孔绍安隋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曾监高祖(李渊)军。及高祖即位,绍安来从,拜内史舍人(正五品上阶)。时夏侯端亦尝为御史监高祖军,归唐较绍安为早,授秘书监(从三品)。绍安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此处翻用孔诗,言“先期零落”的牡丹比“不及春”的榴花更为可悲。
(七)玉盘:指牡丹花冠,或兼指其为白牡丹。玉盘迸泪,形容牡丹花冠上雨珠飞溅情伏,谓牡丹因风雨摧残而心伤泪迸。数(shu 朔,古读入声):屡次。锦瑟惊弦:借急奏锦瑟时促柱繁弦、令人心惊,比喻急雨打花。两句写牡丹屡遭风雨摧残,心伤泪迸,希望成空。
(八)重阴:彤云密布的阴天。旧圃:指往昔曲江旧圃的美好环境。生意:生机。属:付。属流尘,指牡丹为雨败后,落红委地,化为尘泥。两句写环境气候恶劣,生机为之断绝。何焯说:“(非旧圃)应回中。(属流尘)应雨败。”
(九)前溪舞:前溪村在浙江武康县,是南朝习乐的场所,江南声伎,多出其地,有所谓“舞出前溪”之说。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存无名氏《前溪歌》七首,其中一首说:“黄葛结蒙笼,生在洛溪边。花落随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前溪舞罢,以人舞喻花的零落。舞罢,指花瓣飘落净尽。并:且。两句意谓:将来零落可能更有甚于今天,甚至会反觉今天的雨中粉态犹算新艳。纪昀说:“搀过一步,与长江‘并州故乡’(按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同一运意。”
这是一组比兴体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自慨身世。首章展开较长的时间过程,写牡丹他年植于曲江苑圃,今日沦落西州,着重今昔境遇的对比和同伴之间得意与失意的对比。次章突出牡丹一春的遭遇,着重写牡丹在风雨中迸泪破梦,先期零落。两章相互呼应配合,借牡丹的不幸,寓托作者应宏博试遭斥、寄身泾州的种种情事,而时代环境的恶劣和它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也曲折地得到了反映。
咏物和抒怀紧密结合,但重在咏怀。所以写牡丹为雨所败固然很逼真,但并不用力于纯客观的景物描绘,而是全以唱叹出之,没有一处为描摹物象所拘的滞笔。诗不仅次章结尾以想象中的“舞罢回顾”搀过一步作收,而且两章开篇也分别以“下苑他年未可追”、“浪笑榴花不及春”向前回溯一步,令人想象牡丹当年在曲江的繁华盛况和为雨所败前迎春开放的情景。所以虽重点写雨中牡丹,却有它此时前后的境况作为对照,隐隐构成牡丹生活遭遇的三部曲,不仅表现牡丹悲惨的现状,而且展示了牡丹悲剧的命运,使诗更加深厚隽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