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霜月(一)

霜月(一)

时间:2023-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秋空明净,霜华、月光似水一色,故说“水接天”。“水”非实写,系暗写霜、月。作者《秋月》诗:“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次句虚写霜月如水一色,已传出诗人对空明澄洁境界的诗意感受,为下“耐冷”预作渲染。

初闻征雁已无蝉(一),百尺楼南水接天(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三)。

(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陶潜《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征雁鸣云霄。”初闻征雁,已无蝉声,时令已到深秋。征雁,南飞的雁。

(二)楼南:朱本作楼高,英华作楼台。按诗写秋夜登楼遥望,作“楼南”较长。秋空明净,霜华、月光似水一色,故说“水接天”。“水”非实写,系暗写霜、月。何焯说:“第二句先虚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

(三)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即嫦娥。作者《秋月》诗:“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俱,读平声。耐:宜,称。婵娟:美好的容态。两句说,青女、素娥生性和清冷的环境相宜,此刻她们正隐身于月中霜里,在竞相展示她们美好的姿容风韵。

诗写秋夜霜华月色,不停留在静止的外在的描绘刻画,而是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个性注入客观物象,着意表现霜月之夜内在的生命力和精神美。次句虚写霜月如水一色,已传出诗人对空明澄洁境界的诗意感受,为下“耐冷”预作渲染。三四进而将霜月交辉之景想象为青女素娥的竞妍斗美,以突出其宜冷的性格,不但将静景写得极富生趣,而且使无生命的霜月成为某种在幽冷环境中愈富生意和风韵的精神美的象征。作者在《高松》中曾发出“无雪试幽姿”的慨叹,此诗所写,正是其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