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忠佑大街说城隍庙

忠佑大街说城隍庙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文德路北端的中山四路忠佑大街之名,便来源于这城隍神。由此时起,广州城隍庙仅存大殿及拜亭,但仍有不少信徒前来拜祀城隍。因为城隍庙基本保存完好的大殿与拜亭建筑有其历史价值,1993年8月这里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最终,城隍庙恢复为宗教场所交由宗教部门管理,规划、修缮工作则由越秀区政府牵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城隍庙第一期修缮工程在2010年亚运会举行前夕完成,恢复传统对城隍的尊崇。
忠佑大街说城隍庙_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

是是非非地;

明明白白天。

这是广州城隍庙大殿门联,在明清时期震慑着每年到此拜城隍的大小官员,告诫他们不要贪污及为非作歹。如今文德路北端的中山四路忠佑大街之名,便来源于这城隍神。原来,城隍神俗称“忠佑神”(据古代传说,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

古籍中记载广州的城隍神最早见于唐人传奇《崔炜》,文中说及南海书生崔炜于唐贞元年间(785—805)进入南越王赵佗之墓,见到“羊城使者”,归家后到城隍庙,见城隍塑像相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发起扩建城隍庙。唐以后的五代南汉时,城隍庙在皇城之东。宋灭南汉后,火烧皇城,但城隍庙幸存。明代洪武二年(1369)正月,明太祖朱元璋郑重御封天下城隍,声言“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下旨各级官员都要亲自主祭城隍神。次年,广州在原来旧庙的基础上新建了城隍庙,庙中除供主神城隍外,还供奉文武判官及二十四司。明清两代,朝廷的地方大员、行政长官每年于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均祭城隍,广州以七月廿四为城隍诞辰(传说这天为广州开始筑城之日)。清代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庙也扩建为岭南最大的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羽士房、廊庑等建筑。拜亭左右有斋宿所,供新上任的各级地方官致祭城隍时寄宿。仪门西南为省牲所,乃检查敬神物品的地方。相传当年在庙中挂有一个大算盘,旁边写着:“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暗算,终归失算。”这配上上述的大殿门联,倒真有点震慑力。

民国成立后,20世纪20年代兴起拆庙建街之风,城隍庙被政府当局拆掉大部分建筑,建起一条长280米、宽3米的大街,命名为忠佑大街,也算是对城隍神的纪念。由此时起,广州城隍庙仅存大殿及拜亭,但仍有不少信徒前来拜祀城隍。忠佑大街一带也成了大众化的商业市集,有小食档、生果摊、理发店、古董店、玩具店、牙医所、算命占卜档等,三教九流云集,斯文人贬此地“乌烟瘴气”。1929年,为了改变这一带的局面,政府接管城隍庙仅存的大殿等建筑,将其改造为国货市场。1931年正式开张,分为“国货陈列室”、“国货商标展览”和“国货推销场”三个部分。原来庙中的两尊城隍神像(一个泥塑像,一个供上街游行之用的木雕像)分别送往越秀山市立博物馆及中山大学博物馆收藏。当年主持城隍庙改造工程的社会局局长简又文后来在《西北从军记》中提及此工程时说:“多年古庙另有新气象、新意义,破除迷信,建设新事业,此为我任内最为棘手难为而也是最为痛快得意的事。”

广州城隍庙内地面

广州城隍庙屋顶一角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城隍庙被广州市试验机械材料厂使用。至90年代,一度被私营文化娱乐公司承包,装修成卡拉OK歌舞厅,挂起“成皇夜总会”的招牌营业,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关闭,昔日的城隍庙大殿声沉影寂。因为城隍庙基本保存完好的大殿与拜亭建筑有其历史价值,1993年8月这里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6月,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到现场,对城隍庙的修复工作则提出具体要求。最终,城隍庙恢复为宗教场所交由宗教部门管理,规划、修缮工作则由越秀区政府牵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城隍庙第一期修缮工程在2010年亚运会举行前夕完成,恢复传统对城隍的尊崇。从庙中重立的清代《重修广州城隍庙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民间对城隍神的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