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火仲舫算是西吉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先后担任中学校长、文化站站长、县广播站记者、县文工团书记、县广电局局长、县宣传部副部长、固原地区文联副主席、固原市文联主席兼《六盘山》杂志主编、宁夏剧协副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小说、剧本、散文等多面手,其80万字的长篇小说《花旦》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他任固原市文联主席和《六盘山》杂志主编时,为固原和西吉发现和培养了不少文学青年。在他的影响下,不但西吉的作者队伍日益壮大,其侄子火会亮、儿子火兵、女儿火霞也积极投身文学创作,成为西吉文学的火家军。在他们一家四口的带领下,火家军越来越壮大,先后有火会燎、火亮、火光等家族亲戚加入,成了宁夏文坛名副其实的火家军。特别是他和火会亮,在宁夏广有影响,成了宁夏文坛的中坚力量。像这样家族似的文学队伍,在西吉还有不少,比如谢峰、谢斌、谢丽三兄妹的“谢家军”,樊智义为首的“樊家军”。
西吉家族式文学创作队伍的出现,表明了西吉的文学创作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表明了文学已经开始像一盏夜行的明灯,以坚韧而微弱的光亮,照亮寻常百姓家的生活。
是的,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人怀疑、质疑、挑剔甚至否定,对新生事物的出现,他们不是抱着友善、宽容、理解、欣喜、支持和帮助的态度与情感,而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否定一切,不置于死地不罢休。任何这样那样的“之乡”,不是人人性,而是普遍性。跟武术之乡不一定人人都会武术、珍珠之乡不一定人人都是珍珠一样,我们的文学之乡,不一定人人都要爱文学、懂文学、做文学,但必须要有整个社会崇尚文学、敬畏文学和重视文学的风气、环境、土壤和氛围,而这一切,西吉够了。所以,西吉的文学之乡名副其实。所以,我也呼吁各界朋友,特别是媒体朋友抱着友善、宽容和理解、支持的态度,去认识西吉,认识文学之乡,并帮助其完善。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学艺术要引领时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文学艺术成果要让全民共享的指示精神下,西吉县文学的群众性和普遍性,就是用文学引领、教育、服务、推动的最好证明,是文学艺术成果让全民共享的最好典型。
这就是文学的根。文学最细微却最强劲的根。这根,在广袤的西吉土地上,在清苦的西吉百姓中,在洁净的西吉机关里,在清纯的西吉校园里,在泥土、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心里!西吉之所以有这么多含苞待放和迎风怒放的文学山花、野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实繁茂的文学之根,有了播撒在根上的阳光和雨露。我想说,文学,具有泥土、生活和人民大众这条根时,完全融入泥土、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心时,文学的存在才有意义,文学的力量才会强大,文学的生命才会长青,文学的未来才会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