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就我们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不适应的方面。为此,我们一行三人(罗拉校长、梁忠、武既文)根据学校意见,赴西北地区对历届毕业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从1984年7月27日离开长沙到10月1日返校止,历时66天,途经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先后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可可托海、金川、白银、陇西、宝鸡等地走访了16个单位,召开了八次座谈会,共会见校友代表约160人,同时,还与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兰州有色金属公司、新疆有色冶金设计院、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可可托海矿务局等单位就科技协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我们所到之处,受到校友所在单位党政负责人和校友们的欢迎。新疆有色公司、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可可托海矿务局、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等单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和我们一起座谈,并组织我们参观访问,了解情况。校友们更是亲切倍至,他们把我们看成母校来的亲人。有的说,你们千里迢迢来看我们,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关怀和鼓舞。有的说,我们是母校嫁出来的闺女,见到你们就像见到娘家人一样。他们听说母校来了人,连夜来住地看我们。校友们在座谈中听了我们介绍的学校情况,都十分高兴,深受鼓舞,当我们把带的中南矿冶学院画册和校徽送给他们时,个个站起,双手捧住,把送给他们的物品当做最珍贵的纪念品,校友们对母校感情可说是心心相印,十分深厚。
根据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27个机关、厂矿、科研、教学单位的统计,共有历届毕业生379人,其中男347人,女32人,五十年代毕业的45人,六十年代毕业生226人,七十年代毕业生45人,八十年代毕业生63人。从对毕业生调查、座谈和用人单位给我们反映的情况及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一)在工作单位方面:毕业生分配在厂矿占82.2%,分配在研究设计机关占17%,分配在学校占0.05%,其他单位占0.03%。(二)在工作性质方面:从事科研设计工作的占39%,从事厂矿生产技术改造的占40.3%。从事教育工作的占0.02%,从事管理工作与原来所学专业性质对口或基本对口的占90%多,不对口或不大对口的仅占5—6%,但不对口的少数校友,通过多年的努力,也基本上适应了工作需要,一般都比较安心他们现有工作。(四)在职称职务方面:五十年代毕业生有些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或厅局级干部,六十年代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是所、室、科、处、厂的领导或课题负责人,绝大部分都已晋升为工程师。
我们在各地会见的校友,特别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校友,无论是学地质的,学采矿的,还是学其他专业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自己的专业,乐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并在基层与广大工人一道艰苦奋斗,踏实肯干,为发展创新我国有色金属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我们校友中不仅出现了一些生产能手而且还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人才,有的担任厅局长,不少人担任厂、处、科级管理干部。校友们在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时,无不自豪又谦逊的说,我们的今天能取得一些成绩,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忘不了母校对我们的培养。
我们校友基本素质是好的。思想作风踏实,有强烈的事业心,肯钻研业务,勇挑重担,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校友们感到过去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还有欠缺和问题。根据我们走访、座谈和收回的五十份“中南工业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表”来看,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方面:(一)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学得不深不透不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由于基础知识不够雄厚,因而“后劲显得不足,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就很困难”。(二)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窄,不少先进的技术,新工艺、新资源没有反映到教材中去,因而,不能较快地多方面的适应工作需要。(三)五十年代毕业生的校友多次提出,现在有些同学在分配工作时,首先问那里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不愿到基层,不愿到厂矿,如果这样下去,就是有才能也难以发挥,希望母校加强对同学们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在调查、走访和座谈中,校友们对母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十分关心,他们对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在培养目标方面,校友们普遍认为,要加强基础知识,扩大专业范围,把学生培养成富于创新精神、社会能力强的开拓型人才。建议除加强数理化知识外,还应加强工程数学、外语、机械、电子和电工学、计算机、管理和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校友认为,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让学生多动脑、动手、注意各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事业心的教育。加强学生中的党建工作,使他们德智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育体制方面。希望能够改革“一次教育”的模式,发展为“知识更新”教育。校友们普遍反映,我校七十年代以前毕业生,由于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议学校办些研讨班、进修班、专题学习班,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道路,加强与外面的联系,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各大厂矿的联系和协作,在支援大西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校友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专业、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外,还对学校工作,特别是政治工作提出了不少希望及要求,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条:一、希望母校重视大西北的开发工作,跟上党中央开发大西北步伐。二、希望母校加强西北地区“厂校科技协作”,对双方智力资源开发都是有益的。三、校友们要求母校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知识更新,提高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四、希望母校对校友返校办事,联系工作,给以热情接待和方便。五、希望母校的《学报》能够发表校友的学术论文,活跃学术空气。六、希望母校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那些怕劳动、怕艰苦、这山看着那山高的享乐思想。七、过去我校学生工作中“左”的东西太多,鉴定评语缺少实事求是,档案中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使有些学生带着这样那样的委屈和不公平的待遇。希望母校对学生的评语,鉴定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给学生扣帽子”。“母校一句话害我们一生,害得我二十七年不能翻身”,再不要像对我们那样对待弟弟妹妹了。
注 罗拉院长曾以此文为提纲在党委会校委会上作过汇报。后载于1986年《校友通讯》创刊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