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城四季菜根香

京城四季菜根香

时间:2023-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春那天,北京城里几乎家家吃春饼,黄花木耳粉丝,豆芽菠菜青韭,切成火柴梗丝似的里脊肉,东西不一定凑得齐,可怎么也能炒出一锅热热闹闹的和菜来。香椿是北京人难得的口福,当年不少院里有香椿树,想吃这口总能想辙淘换。北京人确实喜欢炸酱面,可炸酱面绝不是如今吹的四季皆宜,有嫩香椿当面码的季节吃最好,只是香椿拌面就那么几天,稍老,就只能裹面糊炸香椿鱼儿了,这吃食味也好,但口感和拌在肉丁炸酱里佐面的香椿不一样。

比起宫廷御膳、府邸私家菜和八大楼的庄馆菜,接地气的平民吃食更有北京味,难怪老舍说,他理想的饭食是,早晨豆浆油条,中午炸酱面,晚上烧饼酱肘子和小米粥。

立春那天,北京城里几乎家家吃春饼,黄花木耳粉丝,豆芽菠菜青韭,切成火柴梗丝似的里脊肉,东西不一定凑得齐,可怎么也能炒出一锅热热闹闹的和菜来。摊几个鸡子儿,切一盘小肚酱肘子,预备葱丝甜面酱,薄饼一卷,边吃边感叹:“天天有这个吃,多好!”

有人说,打春是一年的开始;也有人说,立春得算在春节里头,二月二还是过年的余韵呢。可甭管怎么算,谁都明白:年过了,北京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储存的白菜出了筋,萝卜糠了心,土豆长出老长的芽子,连冻得梆硬的大葱也缩成了火筷子。近郊暖洞子倒是有鲜货,可价钱贵,谁舍得老吃,赶上哪天想开了一咬牙,买把青韭,包成猪肉馄饨,那简直就是件大事。

重口味是下饭的法宝,除了咸就是辣,越咸越辣越带劲,要不说北京人口重呢。家家离不开咸菜,咸菜甚至当了主菜。如今爱拿那几个大酱园子说事,其实京城有多少人家常年光顾天源六必居?买俩酱瓜一斤八宝菜,那是置办年货的内容。自家不腌菜的,就在门口的副食店买酱萝卜水疙瘩,偶尔来个大头菜,或两毛钱的朝鲜辣菜丝,就不错了,能用泡黄豆和肉丁炒炒腌芥菜疙瘩,更是上了档次。买几毛钱肉末,两块榨菜切碎了做成汆儿,能把人齁个跟头,可拌面吃还真香。为了调动胃口,主妇们什么招都想了,黄豆雪里蕻,小葱拌豆腐,蒸咸鱼焖干菜,韭菜花卤虾酱,臭豆腐酱豆腐,连上火都不在乎了,炸一大碗干辣椒,比炒菜可下饭。

抬头低头,瞧见了树上和道边的绿,于是有了拎着麻袋扛着竹竿捋榆钱儿掐柳芽挖野菜的大人孩子,拌柳芽儿、蒸榆钱糕和野菜团子,省粮食外带着尝鲜儿,收获了额外的满足。

北京开春干燥多风,人爱烂嘴角,麻豆腐成了去火的好东西,和青豆雪里蕻咕嘟一锅,出锅撒青韭末浇辣椒油,不管就馒头烙饼还是大眼窝头,越吃越住不了嘴,不吃光盘子不算完,要不有人说它是春天北京的头牌菜呢!不嫌麻烦的话,上东直门外四眼井拎回来一桶豆汁,捎几个焦圈,细细地切一小碟芥菜疙瘩丝,浇点辣椒油。豆汁一勺勺的添微火慢熬,入口酸中带甜,如好茶回甘。豆汁里澥上棒子面,熬成黏糊糊的豆汁粥,午觉醒了就着咸萝卜干儿来一碗,神清气爽。

4月,根红棵短叶肥肉厚的菠菜上市,一下子见着绿色,人们成捆往家买,炒鸡蛋炖豆腐,做汤吃馅儿。再过一个月,适合芝麻酱凉拌的伏地菠菜上市了,会过的主妇用搭衣裳铁丝晾上烫过的菠菜,干透了收起来,除夕包素馅饺子,味不比肉馅差。

火焰儿菠菜一到,其他菜跟着就来了,憋坏了的大人孩子伸手揪下俩带着水气的小萝卜,自来水冲冲,嘎巴嘎巴嚼起来,萝卜樱蘸酱就发面饼,吃得直打饱嗝儿,还得来碗虾皮紫菜汤溜溜缝儿。别说花椒油炒小白菜不上档次,这可是溥仪御膳房的菜品,黄酱拌青辣椒,和窝头饼子特对脾气。

香椿是北京人难得的口福,当年不少院里有香椿树,想吃这口总能想辙淘换。谷雨前后,嫩香椿芽下了树,和如今卖的南方菜椿不同,北京的嫩香椿芽颜色发绿,开水一沏醇香扑鼻,难怪不少人还没开春就惦记着呢!香椿产量少,不能用大锅熬的路数,拌豆腐炒鸡蛋,不过是借个味,吃的,也正是这个味。这味,不吃不知道,知道了还真不好言传,康有为的说法是“食之竟月香齿颊”。北京人确实喜欢炸酱面,可炸酱面绝不是如今吹的四季皆宜,有嫩香椿当面码的季节吃最好,只是香椿拌面就那么几天,稍老,就只能裹面糊炸香椿鱼儿了,这吃食味也好,但口感和拌在肉丁炸酱里佐面的香椿不一样。

和香椿媲美的是青蒜,青蒜虽是蒜属,味却不同于捣碎的蒜瓣儿,微微蒜香之外,还多着丝丝清香。青蒜能用肉丝炒,也能切碎了拌面。干了的大蒜剥成瓣拿线穿起来,泡在盘子里,也能长出嫩芽,虽不如买的青蒜味儿窜,可也能拌面,呼噜噜两大碗下肚,一脸春风。

北京夏天来得突然,因为春天太短。伏天那一个来月不好过,北京人得想招儿别委屈了肚子。

夏天的水果说不上丰富,从5月起,桑葚、樱桃、杏、李子、香瓜酥瓜、羊角蜜纷纷登场,可都是几天一阵风,好在那时水果不是必需品,萝卜黄瓜西红柿照样当水果。

北京人能吃时间不短的西瓜,这可是热天的福分。街上有不少瓜摊,堆着黑绷筋儿和枣花儿,您说清楚要多大的,售货员捡一个拍拍,两手轻捏着在耳朵边上听听,八九不离十,不放心,让他拿刀开个三角口看看成色,要不干脆尝尝,生了娄了管换。大点的食品店把瓜切成牙儿放进玻璃罩子零卖,专供路人买了解渴。晚上八九点钟院里消停下来,门口放上小桌案板和凉水拔透的瓜,从瓜蒂处切一片擦擦刀,瓜切成小块,一家人各取所需。孩子逞能,十块八块的招呼,吃完拍得肚子啪啪响,大人玩笑:“这瓜娄了!”瓜子不能扔,洗净晾干,和南瓜子一起收好,炒熟了,是冬夜消闲的好东西。

大热天都不爱做饭,吃喝尽量从简。不过北京人大多守着规矩,头伏当天要吃饺子,饺子馅荤素由人没一定之规,可少不了羊肉西葫芦馅或猪肉冬瓜馅,您还别嫌腻,真进了伏,再想吃这口儿没准肚子就不作劲了。

二伏来临,溽热侵蚀胃不纳食,人多苦夏,备了大鱼大肉也咽不下去,饭桌前一坐,就觉着拌茄泥炝苤蓝丝白糖西红柿吃得顺口。北京人离不开面,可没人大热天吃油汪汪的炸酱面。芝麻酱用水慢慢澥开,放盐,另炸花椒油,两样浇头拌在过水面里,就着黄瓜萝卜芹菜末,再来两瓣蒜,说着没胃口,却下去三大碗。不喜欢芝麻酱面可以吃汆儿面,当年北京多是按拨儿下来的本地菜,赶上什么算什么,好在柿子椒、茄子、芹菜、豆角,什么都能做成浇头。汆儿面的滋味和口感比芝麻酱面更丰富,热天里同样受欢迎。西红柿打上几个鸡蛋,做汆做卤都香,孩子们尤其喜欢。粮食供应按比例,粗粮多,天热没胃口也得吃,香菜黄瓜青辣椒,拿酱醋拌一大盆老虎菜,专能对付窝头贴饼子,吃得浑身冒汗嘶嘶地吸气,可里外上下哪儿哪儿都痛快。

有酒瘾的,拿暖壶打回来两升鲜啤,捎几毛钱蒜肠,放点酱油醋和姜末,切黄瓜丝拌个粉皮,越喝越高兴,借着酒劲儿给上小学的儿子、幼儿园的闺女来两口,瞧着孩子龇牙咧嘴,赶紧塞嘴里两片肠,还嘿嘿的乐,一高兴,多吃一碗柿子椒汆儿面。

今天被当成旧京夏日标志性食品的会贤堂冰碗早成了传说,打着冰盏卖酸梅汤也成了“四旧”,因为麻烦,在家做酸梅汤的也不多——有了速溶酸梅晶后情况有所改变。不少北京人家会煮一大锅绿豆汤——夏季会专门供应几斤绿豆,您还别嫌这大众化的饮品掉价,就是前清的王爷府里头夏天也照样预备,图的是绿豆能解毒祛暑。进门来一碗放了白糖的绿豆汤,顿时能消去大半暑热。汽水冰棍冰激凌之类的冷饮倒不很难买到,可那年头孩子手里就是有足够的零花钱,大人也不许没限制地吃凉食,说是怕吃坏了肚子。

绿豆汤泡米饭做成绿豆水饭,就着酱油醋和虾米皮拍的黄瓜,浑身爽利。绿豆粳米慢火糗成粥,放凉了,最适合吃完烙饼溜缝,再搁点葱花摊几个鸡蛋,就成了三伏的吃食。末伏里虽还有秋老虎,可毕竟过了最难熬的闷热,主妇们常会烙几张家常饼葱花饼甚至油渣饼脂油饼,葱姜椒料煮块白肉,切成薄薄的大片,蘸拍了蒜泥的酱油醋汁吃,一家子吃得有滋有味。要不就切一碟小肚儿粉肠蛋清肠,饼一卷,就着虎皮尖椒笃咸茄,喝一碗芥末凉粉,还真不比贴秋膘的红烧肉差。想图省事,就烙薄皮大馅合子,主食副食一铛解决。要是烙纯肉馅饼那就更带劲了,一揭开饼铛盖,吱啦啦的油香肉香,惹得人人搭腔:“哟,烙馅饼啦!”秋扁豆大批上市,切面蒸了拿油拌匀,葱姜大料炝锅炒肉丝,放足了扁豆铺上面,拍半碗蒜出锅撒上,满院子都是扁豆焖面的香。

最热的中伏终于走了,虽然走得不那么痛快——立秋还有一伏呢!天仍热,老妈妈令儿却多了起来,不能吃凉的,不再吃西瓜,夜里睡觉要关窗盖被子,说节气管着,再热也是秋天了。年轻不爱听这闲白儿,找个周末哥儿几个骑车直奔香山八大处,军挎里揣着熏肠红肠火腿肠,糖水黄桃午餐肉罐头,当然少不了酒,最好再有包带嘴儿的烟,秋风里吃着喝着抽着聊着,甩几把扑克——痛快。

天因为蓝而显得高,因为高而特别的蓝,出门一抬头,忍不住便会使劲吸几口气,浑身的劲头跟着就来了。得,赶紧奔早点铺子,吃包子喝炒肝,豆腐脑杂碎汤就芝麻烧饼,大火烧夹上油条凑一套,俩糖油饼一碗豆浆,能吃出一天的精气神,难怪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

不管条件好赖,北京人都记着贴秋膘呢。大杂院里几乎家家炖鱼炖肉炖排骨,要不就包肉丸的饺子,烙肉馅锅贴蒸烫面饺,顶不济的也得包一顿有肉的瓜菜馅饺子吃。傍晚,下班的人进门,往往会喊上一嗓子:“哟,炖肉啊,贴秋膘啦!”好喝两口的,闻见香味直奔酒瓶子,要不赶紧掏钱派小子丫头去打酒,几两烧酒还没喝完,一夏天的劳乏就去了大半。不回家吃饭的,也忘不了犒劳自个儿,找个小饭铺,一碗小炖肉半斤炒饼,再来个酸辣汤,齐活!要不弄张大饼或几个牛舌饼,卷上猪头肉塞满酱肘花,喝几口大玻璃瓶子泡的小叶高末,十二万分的满足。

秋风飒飒,螃蟹上市,有条件的人家会蒸一锅肥蟹,团脐尖脐自己选,一大家子围桌剥食,一幅和谐人家的图画。内蒙古的绵羊赶进口内,在德胜门关厢外面养一阵子——我小时候没这程序啦,去了膻气上了膘,出北京就没这味儿了,要不一进秋天北京的大小馆子便不约而同打出“爆烤涮”的招牌呢!天气渐冷,烤肉和涮肉馆子的生意越来越好,进熟食铺子买酱肉熟食的见多,胡同里不时有炖羊肉爆羊肉的香味。我小时候,北京的牛羊肉基本供应回民,和羊有关的小吃倒还能见着,不少人喜欢爆肚,甚至能吃上瘾,两盘爆肚半斤烧酒,剩下一碗底儿蘸料,要一勺热汤一冲,正好就烧饼吃。

食素人也有口福,北方大秋的收获丰富多彩,计划供应年代新粮要囤起来“备战备荒”,卖给居民的多是陈粮,可要尝点秋鲜儿也不是没可能。新米焖饭熬粥,就着老腌萝卜也能招呼两碗。用淘换来的新棒子面贴几个饼子,暴腌儿拉秧的小黄瓜,再炸一碗干辣椒,和大鱼大肉比起来另是一番享受。煮老玉米棒子几口啃下肚子,却忘了品品滋味,把棒核儿上剩下那俩玉米粒轻咬下来慢慢嚼嚼,总算找回点新粮食的感觉。花椒大料煮一锅新刨的花生,或刚从郊垧弄来的鲜豌豆鲜毛豆,能渗酒,也是不错的零食。

干鲜果子瞅准了中元到中秋那一个来月,前后脚的熟了,柜台堆满了京白梨香槟子,高桩柿子马牙枣,国光和香蕉苹果,就是不买瞧着也舒服。这些年,北京人老说熟悉的鲜货少见甚至消失了,可富士苹果平谷大桃怀柔栗子密云核桃,尝也尝不过来。物流发达,更让北京人见识了洋水果,还有什么可埋怨的。水果店门口支起了大锅,满街糖炒栗子的焦糊味,和水果香一掺和,闻着浑身都舒服。

胡同里的半大小子早就贼上了二号的枣树九号的柿子,可惜不能直入公堂到人家院里上树摘果子,院院对自己的树熟儿看得也都挺紧,所以“下山摘桃”的企图多数时候难以得手,撇块砖头打下俩枣来,可还得掉在人家院里头,干着急,没辙。院里打枣分果子是一年里的盛事,人人出动,昨儿晚上还吵架拌嘴的街坊,一块捡着枣夸收成。

柜台上堆着山里红,老远瞧着牙就倒了,可举着糖葫芦的孩子多了。人们更喜欢山楂做的吃儿,糊涂膏、冰板早不见了踪影,可还有金糕和山楂罐头。买几斤山里红在家炒红果,味儿不比买的差。山里红切片,晾干了冬天泡水喝。不嫌麻烦再做几瓶红果酱,抹馒头上,吃着真开胃。

几场秋雨过去,蒙古高原的北风带来了沙尘,夜里窗户纸唰唰的响。天由凉到冷,由冷到寒,储存的白菜白薯入了户,主妇们腌了大缸的芥菜疙瘩雪里蕻,积好了成坛子的酸菜,再买上些倭瓜土豆红袍大萝卜,北京人准备好了“猫冬”。

顺手从窗台上摸来个上冻的柿子,梆硬,拿水泡泡撕个口儿,小勺擓进嘴的,是带着冰碴儿的甜。说不定哪天,孩子们早晨推开门高兴地惊叫一声:“下雪了!”北京的冬天,真的来了。

天冷,变着法儿得多弄些荤腥补充能量御寒:猪肉炖粉条、白菜丸子汤、炖黄花鱼、煨汆萝卜,连主食都有了肥胖的肉龙和肉汆面。日子紧巴,隔三岔五也得买几毛钱肉熬白菜豆腐。再困难的,熬菜时多搁两勺子大油,让大人孩子多见点油水。礼拜天,炖一大锅带鱼,猪肉白菜粉条冻豆腐,包饺子烙馅饼蒸大馅包子,要不煮一锅羊蝎子猪骨头,吃不着多少肉,可是见了荤。

天越冷,羊肉越受欢迎。北京人爱吃涮锅子,进了涮肉馆子,跟跑堂的说声“点一个”或“扇一个”,不大功夫,紫铜锅就给您端来了。不下馆子的,买回来几斤羊肉冻好切片,用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虾油调成佐料,备足了白菜香菜粉丝冻豆腐,买几头糖蒜二斤烧饼,点上锅子,炉膛里的炭火和日子一样热烈。没火锅照样吃涮肉,钢种锅烧水,羊肉片下锅用笊篱滑散捞出,分给端碗等着的孩子们,瞧他们吃得一脸芝麻酱,大人心里那叫乐呵。早起去副食店耐心排队,能买到些羊肉,炖胡萝卜,解馋外带着发暖。赶上买到合适的羊肉,成天价埋怨媳妇只会熬炒咕嘟炖的北京爷儿们就该露一手了,大葱爆羊肉,葱香肉嫩,内当家的不能不服,孩子们都争盘子里的菜汤儿,说拌上米饭能多吃一碗。

礼拜天早晨去西单东单崇文门的大菜市场转转,没准能碰上南方运来的细菜,偶尔买几个柿子椒或一把蒜苗,就为吃那新鲜劲儿。鱼肉鸡蛋全凭本,想多吃也没有,全家动手包饺子是好主意,孩子欢喜不说,连爷儿们的下酒菜也不用另预备了,不是“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嘛。要不买几个烧饼,包一盖帘猪肉大葱馄饨,棒骨熬汤,酱油高醋香菜末,外加紫菜冬菜虾米皮,讲究点的还得来点虾子蟹子,连汤带烫吃一身汗,从里到外透着滋润。烤鸭不能老吃,可在烤鸭店买个鸭架子挺便宜,煮汤炖白菜豆腐,再蒸一锅肉龙,挺滋润的饭食!

家家屋里点炉子,取暖做饭一举两得,不足是气味和油烟全捂在屋里。做完饭蹾上一壶水,不一会儿壶嘴喷出了哗哗的白汽,生活气息高涨到顶点。炉盘充分利用,晚上烤上包子豆包馒头片,是明儿早起的点心,馒头抹酱豆腐,夹上辣菜丝,虽比不了早点铺的炸糕麻花糖耳朵,可照样解饱。要是馒头片里抹点白糖芝麻酱,再来一碗牛油炒面,那就成了绝配。酒嗉子茶缸子放在炉盘上,免去了烫酒的麻烦,随时能喝上热乎乎的茉莉花茶,顺手搁炉盘上几个花生干枣,是下酒菜和孩子的零食。水汆烧水快而方便,能及时给老人冲碗藕粉当夜宵,要不给孩子沏一缸子放了冰糖的山楂水,消食化滞,结果惹起孩子的馋虫,第二天拿着没舍得花的一毛钱奔了药铺,买三个大山楂丸。

天天大鱼大肉毕竟是幻想,平常还得奉行素食主义。缺嘴,吃什么都香。赶上哪位生日,锅挑面浇上黄花木耳蘑菇鸡蛋打的卤,越吃越不愿意放下碗,最后还得饶一碗稠糊糊的面汤,拍拍肚子:原汤化原食!顶着朔风踩着积雪赶回家,炉盘上的馒头正烤到焦黄,掰开,喷出一股白汽,就着醋溜白菜辣土豆丝,喝着放了香菜胡椒粉的热汤面,那才叫回家的感觉。一口棒子面饼一口臭豆腐,用虾皮白菜汤往下送送,照样吃到顶嗓子眼儿。

上火了,糖醋拌点白菜心,饭后切个心里美,要不卫青萝卜一劈两瓣,咔嚓咔嚓下去打几个嗝儿。再不然来碗酽茶,放两勺子白糖,有多大的火也下去了,难怪北京人爱说:“吃萝卜喝酽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进了腊月,北京人开始预备过年了,吃,当然是主要的节目,不论条件好坏,没人会放过这场大戏。至于丰富多彩的年菜,花样繁多的主食和五花八门的零食,那是另外一篇要说的内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